泉州紫云黄氏极少数人为什么如此“关心”邵武峭山公黄氏(1)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在中国是一句非常普及的名言,但紫云黄氏的极少数所谓的修谱“砖家”,对此毫不畏惧。

这极少数人自以为紫云黄氏的族谱,是全天下最完美、最靠谱的族谱,别家都是假谱,所以需要时刻站出来对别家的族谱指手画脚。昨天刚跟漳州三黄派争,说:回来吧孩子,你们就是我们诏安第五“安”;今天又跟南安燕山黄氏争,说:你们不要脸作假谱,把我们紫云黄氏的人修进去了;明天还要去跟莆田金墩在泉州的黄氏争,说:你们的谱是错的,你们是泉州紫云黄氏的人……,在这极少数人中甚至有人喊出,凡是说闽南话的黄氏都是紫云派。当然,这极少数人争斗的最大目标,就是邵武峭山公黄氏。只是邵武峭山公黄氏秉持“襟怀坦荡,宽厚待人”的原则,十多年来不爱搭理这极少数人的公然挑衅,不予回应,当然,这也让他们得寸进尺,气焰愈加嚣张。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即便如此,孔家都知道头上有先祖,从来不敢夸自家族谱完美无缺。而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不顾自家族谱诸多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事实,狂妄无知到不仅要指点别家族谱,还口出狂言,连别家的祖宗都敢骂;同时,为了污蔑别人,不惜一起连带诋毁自家名人。

紫云黄氏的黄天柱黄剑岚恶毒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的“黄培松黄道传帮助邵武《禾坪黄氏族谱》散布闽粤及南洋各埠的前因后果”一文,不仅对邵武峭山公黄氏的祖宗峭山公本人及该支系其他祖先的称呼极尽蔑视,把峭山公黄氏的女性故意谐音为“巫婆”进行讽刺;对邵武峭山公黄氏历史上的一些待考证事项冷嘲热讽,还不惜为此把自己紫云黄氏名人,清末武状元、民国福建护军使、段祺瑞追封的陆军上将、厦门江夏堂建造的倡议者黄培松,描述成一个弱智的武夫。

(笔者注:黄剑岚实际祖先不明但一辈子唯紫云黄氏的极少数人的马首是瞻,故一并归入紫云黄氏,从其个人文章看其本人也乐意做紫云黄氏的人)

笔者在感慨黄氏祖先历经的兴衰与苦难、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意志、为族群繁衍发展不断遣子迁徙的智慧的同时,看到这极少数黄氏族人,仅仅为了一点点的虚荣和面子就撰文攻击同宗,而不是正常的学术探讨,不禁唏嘘不已。其中,邵武峭山公这支黄氏,作为当今拥有海内外近千万人口的黄氏第一大家族,树大招风,所遭受的非议最多,所背负的骂名最甚。其中又以泉州紫云黄氏的黄天柱、黄既济、黄剑岚等极少数人骂得最为恶毒,他们有人本身顶着福建省黄氏委员会成员或者顾问的头衔,身份本来就特殊,更利用工作平台之便,将所撰写的不符合事实的文章,发表在紫云黄氏自已办的公众号平台及书刊杂志上,甚至利用当时福建省黄氏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被紫云黄氏蒙骗的机会,发表在有福建省黄氏委员会背书的刊物中,妄想把他们这些不符合事实的文章,变成历史的一部分,蒙骗读者、误导子孙,其用心不可谓不恶毒。

这极少数见不得别人比自已好的人,为了诋毁邵武峭山公黄氏,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香火不断并刻有峭山公及其父锡公名字的两块墓地,已经在邵武和平古镇静静地躺了上千年,更是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峭山公本人也被南平市政府列为南平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同时,峭山公三位夫人的墓地,也在邵武静静地躺了上千年。在如此铁的事实面前,居然还有黄既济等极少数紫云黄氏的人攻击邵武峭山公是“虚拟化、小说化而变化多端的人物”(见《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七)第197页)。

笔者试问黄既济等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一声,假如刻有你们爷爷、爸爸名字的墓地就在你们农村老家,同时你们妈妈的墓地也在你们农村老家,这时候却有人说,你们的爸爸是虚构的,是存在于虚幻小说里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将心比心,你们有何感想?

同时,你们自已的族史资料显示,守恭公与其父黄崖父子年龄倒挂,守恭公也有五六种不同版本的身份描述,这时如果邵武峭山公黄氏有人,也像你们这极少数人一样,无视守恭公墓地已在泉州存在了上千年的事实,说守恭公是“虚拟化、小说化而变化多端的人物”,是不存在的人,将心比心,你们又有何感想?

在这极少数紫云黄氏的人眼里,他们的桑树会开莲花才是真的;紫色的云彩会笼罩在他们的建筑物上才是真的;匡护禅师能预测574年之后安溪会遭遇大洪灾才是真的;他们祖先养鸭,鸭子天天能生双蛋;养牛,牛未到孕期就能生产才是真的。而面对邵武峭山公跟其父锡公,刻有名字的墓地就在邵武,峭山公被南平市政府评为南平十大历史名人之一这天下人都熟知的事实,却敢公然睁着眼睛说瞎话,造谣说峭山公是假的。如此狭小的心胸,如此卑劣的行径,令人不齿,更令人愤怒!

又比如: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质疑峭山公娶三妻生二十一,遣走十八子的真实性时说:“闽北等地在有宋一代,出现一个‘生子而不举’现象,即生下儿子但不负责养活,……,所以黄峭山家族的族谱里出现多子多孙的情况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相合”;同时又说:“中国的传统都是聚族而居,非特殊原因是无分迁,黄峭山分迁十八子的故事与传统社会及所居地处闽北山区封闭的生存环境格格不入” (见《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七)第196页)。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以宋朝时期才有的全国诸多地方(不是仅仅在闽北山区)有生了孩子但不负责养活的现象,作为邵武峭山公不可能育二十一子的依据;以中国传统是聚族而居作为邵武峭山公不可能遣子的依据,实在荒谬绝伦。

先说“生子而不举”,是指宋朝时期,因为朝廷沉重的税赋,很多家庭养不起孩子而发生的杀婴现象,主要发生在今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并不是闽北一地特有的,紫云黄氏所在地泉州也一样有。但邵武峭山公生活在宋朝之前的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与宋朝才有的“生子而不举”现象何干?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连邵武峭山公生活年代都没有搞清楚,就胡说八道、恶意污蔑,实在令人无语。

这个地球上各个国家的人民,从古至今,都是越穷越会生孩子,这是一个基本常识,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不懂吗?笔者老家山区在上个世纪的五六七十年代,在连酸菜都经常吃不上的艰辛条件下,村里一个妈妈生八个、十个甚至十二个孩子的家庭都不少,所以居住在闽北山区的峭山公娶三妻合计育了二十一子,有什么奇怪呢?

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以中国传统都是聚族而居作为邵武峭山公不可能遣子的依据,就更加可笑了。你们守恭公生活在初唐,这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他都要遣子,这个时候你们怎么不站出来说,守恭公遣子是假的因为中国传统是聚族而居呢?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守恭公都能遣子,那么跟守恭公同一个江夏始祖黄香的峭山公,还是生活在唐末五代十国这种动乱年代的人,为了规避家族风险,为什么就不能遣子呢?

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诸如以上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让笔者惊奇的是,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连邵武峭山公黄氏的始祖峭山公都敢抓出来伤害(如上述),而邵武峭山公黄氏至少没有人这样对待紫云黄氏始祖守恭公,黄天柱、黄剑岚在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的文章中把峭山公黄氏的女性故意谐音讽刺为“巫婆”,而邵武峭山公黄氏至少没有人如此恶毒称呼紫云黄氏任何女性。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连这些事都敢干的出来,却反过来说,是邵武峭山公黄氏伤害了紫云黄氏,笔者开始无比困惑,但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最大的起因乃因紫云黄氏新编造的诏安第五“安”(见《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七)第199-201页)。紫云黄氏的极少数人认为在紫云黄氏编造诏安第五“安”一事上,邵武峭山公黄氏伤害了他们,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原来,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为了把清末安徽籍状元黄思永拉入紫云支系,就必须在诏安给黄思永找个家,因为据紫云黄氏称有个传说,黄思永说过他们这一支黄氏是在明朝末年从诏安迁到安徽休宁的(此传说待考证),具体地点又落地到了诏安的高坑、秀篆等村镇。可是,当地高坑、秀篆等村镇的黄氏,死活不认自已是紫云黄氏这一支,坚持自已祖祖辈辈数百年传下来,就是属于邵武峭山公黄氏,族谱等史籍记载的清清楚楚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于是紫云黄氏的这极少数人,把满腔怒火撒向邵武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把诏安高坑、秀篆等村镇的黄氏自发抵制、谴责紫云黄氏乱拉人头的行为,看成是邵武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操控他们这样做的(见《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七)第200页)。

为了报复新加的诏安这一“安”受阻,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就对邵武峭山公黄氏历史上的一些不清晰现象冷嘲热讽,却忘记了自已这支黄氏历史上也有许多不清不楚的地方。他们敢把邵武峭山公黄氏始祖峭山公抓出来伤害;敢把峭山公黄氏的女性故意谐音为“巫婆”进行讽刺;还不惜以贬损自已这支黄氏名人黄培松为代价(紫云黄氏黄天柱黄剑岚恶毒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的文章中,把自己紫云黄氏清末武状元黄培松描述成了一个弱智的武夫),来造谣一代儒宗、文学家黄道传73岁高龄从江苏到福州低三下四求黄培松,并在74岁高龄在动乱的民国时期亲自长途跋涉数十日甚至上月时间到东南亚去替邵武峭山公黄氏“骗捐”。这一切都是由于泉州紫云黄氏新编造的诏安第五“安”计划在诏安当地受挫而起。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奉劝泉州紫云黄氏的黄天柱、黄既济、黄剑岚等极少数自以为高明的所谓修谱“砖家”,把时间多花在理清自已支系还有很多不清不楚的事件上,别再因为诏安这一“安”始终无法落地而恶语伤害同为江夏黄香后裔的邵武峭山公黄氏,让旁人看笑话了。

最后,以黄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几句话,送给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谓修谱“砖家”,自己去理解体会其中的意思吧:

“古代每一册谱都有其可取之处”;

“每一位修谱的先人,都是本着崇祖敬宗之心,想为家族修好,没有人想修坏”;

“个别谱,上溯回去会发现有一些故意的、人为的误差,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是先人为保障族人更好地生存而故意为之的,完全可以理解”;

“后人不应有任何责怪祖宗所作所为的言行,作为后人,先做好自己。举头三尺是先灵,面对先祖,尊敬还来不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泉州紫云黄氏极少数人为什么如此“关心”邵武峭山公黄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