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得到学论语

12 | 一年时间孔子能干什么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治理得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卓有成效。”

期月是十二个月,一年。

你记得前面《侍座章》里,孔子问了四个学生的志向,他自己没有说。这里他自己主动讲了,而且有非常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非常有意思。

三年见成效表现了孔子的自信,也说明治理国家、扶困起衰是需要时间的,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如果操之过急,总想着“跨越式发展”,其实很容易弄得劳民伤财,事与愿违。

你可能要问:十二个月(一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又能做出什么业绩呢?我给你举个东邻的例子。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在结束了百年混乱,初步统一日本列岛之后,野心勃勃地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目标是指向大明。

朝鲜王国此刻正是国内承平日久,民不习兵、官僚腐败、统治者昏昏然的状态。结果日军突然袭击,才六十多天,汉阳、开城、平壤三都尽失,国王甚至求告明朝,想跑到鸭绿江对面的凤凰城来。

可就在此时日军却突然停止了追击,原来他们海、陆两路会师的计划被打破了。朝鲜全罗左道(就是今天光州一带)的水军统领李舜臣带着水军主动出击,连破日本水军,甚至攻击到日本侵朝的基地釜山,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

李舜臣恰好在战争发生前一年多,被调到了全罗左道任水军统领。他是个有心的人,早就对日本的挑衅有所警惕。刚一上任他就大整军备,训练士卒,改善装备,建造当时最新的战船龟船,并且远布哨探,整日练兵。连他手下的官员和士兵都觉得太苦,很不理解。

结果,他硬是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训练出了一支素质极高、能征惯战的水军。果然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可见,对于一个有志向、有抱负、有准备的人来说,他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甚至能改变和影响历史。这一点,你从李舜臣的故事中,就能体会到了。

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消除残暴、免除刑罚杀戮。这话说得真对呀。”

为什么善人为政百年,就可以“胜残去杀”呢?孔子这是在讲他心中的一个理想境界。你还记得上一篇里孔子讲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话吧?就是说如果善人能连续执政甚至长达百年,那社会风气会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德治国,人民有良好的习惯,遵纪守法,刑罚等手段就没必要了嘛。

这里讲的是对上一章的进一步补充。从初见成效,再到胜残去杀、措刑不用,这就是孔子心中的清平治世。但是要做到这点,需要时间。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古人父子相传为一世,大约是三十年。如果说善人施行德治,至少也需要一百年才可以达到孔子心中的理想境界,那么这是进一步的补充:即使有真正的王者来治理,至少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为实现仁政打下基础。

孔子和弟子们研究历史文献,观察当下的社会现实,深知国家的治理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今日思考

这一讲孔子既提到,如果有机会,他期月(也就是一年)可以成事,但也接着讲到善人为邦百年,一年和百年有矛盾吗?你是怎么理解的?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得到学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