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冰
“下定决心去偷瓜,不怕牺牲地里爬,排除万难偷大的,争取胜利偷到家 。” *^_^* T_T
当你看见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是不是对某些词语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哈哈,是的。这的确是非常熟悉的一些词语,但在我小时候被小伙伴们给幽默的使用了一下,作为我们做坏事的口号。
我还是六七岁的小孩子的时候,当时的生活相对现在来说是很贫困的,但是却生活的很快乐。
一群小孩子,一天天的满那疯跑疯玩,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更没有参加不完的补习班。
春天"粘花惹草",夏天捞鱼摸虾,秋天野地里捕蚂蚱,冬天月亮底下藏猫猫。说起这些事情里,记忆犹新的还是偷瓜。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大帮哄,生产队里都有瓜地,种上梢瓜、甜瓜、面瓜、西瓜等,成熟了之后卖一部分,剩下的按人口分给社员。
那时候,家家日子过得都不富裕,即使有卖瓜果李枣的也都没有钱买,所以生产队的瓜快成熟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先急得火急火燎,天天盼着瓜早点儿成熟,真的像盼过年一样,甚至三天两头的偷偷去瓜地探望。
记得有一年瓜快成熟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实在是经不住馋虫的勾引,就私下商量去偷瓜,当时我是这些小孩子里比较小的,他们商量去偷瓜时,我连想都没想就跟他们去了。
想起来那时候偷瓜,不仅要有胆量还得有智慧,一般都是选中午热的时候,看护瓜地的人由于中午天热躲在瓜棚里休息,放松警惕,这个时候去偷瓜,成功率比较高。
当时我们生产队的一块梢瓜地在一条小河的边上,这种有利地形给我们偷瓜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先顺着小河一边洗澡一边往瓜地附近移动,如果看瓜人在瓜地里,我们就在河里洗澡抓鱼,如果看瓜人不在瓜地里,我们就开始偷瓜行动。
当时侍弄瓜田的一般都是年老体弱的劳动力,去不了一线劳动。记得我们生产队的瓜田是六十多岁的刘爷爷和陈爷爷看护,两个“老头”(我们小伙伴的叫法)特别负责,一天天的在瓜地巡逻,很难得手。
有一天大中午的时候,天特别热,我们七八个小孩又顺着小河来到瓜地边,这次“这两个老头”都在瓜棚睡觉,于是我们开始行动了。
偷瓜时还有分工,三个大点儿的孩子往瓜地爬,我们几个小点儿的负责望风,当他们摸到瓜以后就扔到河里,我们负责收着,偷了几个瓜以后我们带着瓜又顺着小河快速的逃跑了。
逃出一段距离之后,觉着安全了,就迫不及待的把瓜掰开来吃,那味道简直太美了,那个甜、那个脆、那个香,现在想想都还直流口水。
后来大一点的几个孩子“发明”了一个“偷瓜神器”,就是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竹竿梢上绑上一个用硬铁丝弯成圆形穿起来的网袋(类似扑蜻蜓的网),竹竿上在绑一个用钢丝砸扁了而成的带钩的“小刀”。
偷瓜的时候,人不用进瓜地,只要躲在瓜地边的小沟里,然后把“偷瓜神器”伸进瓜地,把选好的“猎物”网进竹竿头上的袋子里,在用杆子头上带钩子的刀片割断瓜蒂,瓜就掉进网袋里,然后把竹竿拽过来就大功告成。
当年用这种“神器”没少做“坏事”。
很多年以后,我们一起偷瓜的小伙伴都长成大人了,记得有一次和已经快80岁的刘爷爷说起来当年偷瓜的事,刘爷爷笑嘻嘻地说:“其实你们每次去偷瓜我都知道,我就是不抓你们罢了,那时候小孩子都馋,现在让你们偷你们也不去了!”
原来我们这些“小偷”自以为偷技高明,却原来早被人家发现了。
虽然偷瓜的事很不光彩,但是现在回忆起来却感觉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