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你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你看过世界地图吧?地图的中心是哪?当然是中国。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法国版的世界地图呢?美国版的世界地图呢?

是的,法国版的世界地图,中心就是法国;美国版的世界地图,中心则是美国。

真正客观的角度是在地球仪上,每个国家都不是地图的中心,都只是地图的一部分而已。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告诉我们,人也是如此,总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实只是心中世界地图的中心而已,每个人也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而已。

-1-人为什么不是世界的中心?

《被讨厌的勇气》说,人应该为自己活,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要君临于世界的中心。

“拼命寻求认可”是以自我为中心(self interest)。

你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著,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也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心。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就是你属于某个群体、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不为别人的期待而活,但人还是要活在群体之中。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因为一切他人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

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所以阿德勒说,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2-什么是共同体感觉?

《被讨厌的勇气》说,共同体感觉(social interest)是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即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简单理解就是归属感。

人绝不会,也不可能离开共同体“独自”生活。

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比如属于家庭、属于学校、属于企业、属于地域社会、属于国家等。最小的共同体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因此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阿德勒认为共同体还可以是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共同体感觉叫作“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对社会的关心”。只有付出了对社会的关心,人才能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找到归属感。

-3-如何找到共同体感觉?

《被讨厌的勇气》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共同体感觉,简单讲就是“纵横跳”。

避免纵向关系,不表扬不批评。

人和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纵向的不平等关系。表扬或者批评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表扬和批评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纵向的上下级关系,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比如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阿德勒心理学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发展横向关系,多鼓励说谢谢。

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人和人之间要发展平等的横向关系,直面课题的是其本人,下定决心的也是其本人。所以你既不要表扬也不要批评,而是要“鼓励”。

一个平等的伙伴给你提供帮助的时候,应该如何鼓励?例如,当朋友帮助你打扫房间的时候,你会说什么呢?

答案自然就出来了。那就是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用“我很高兴”来传达自己真实的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跳出“杯中风暴”,倾听更大共同体。

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当在某个共同体中遭遇困难,你可以跳出现有共同体在更高的共同体中找到共同体感觉。

比如在学校找不到归属感,但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记住这个行动原则。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人要为自己活、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但每个人都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要寻求共同体感觉。

所以人可以通过“纵横跳”、活在不同的共同体中,

通过他人贡献,成为世界地球仪的一部分。

【无戒学堂日更第302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你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