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是系统调度的最小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线程是负责执行二进制指令的。
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栈(Stack)、寄存器(Register)、本地存储(Thread Local)等,但是会和进程内其他线程共享文件描述符、虚拟地址空间等。
对于任何一个进程来讲,即便我们没有主动去创建线程,进程也是默认有一个主线程的。
守护线程(Daemon Thread)
有的时候应用中需要一个长期驻留的服务程序,但是不希望这个服务程序影响应用退出,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个服务程序设置为守护线程,如果 Java 虚拟机发现只有守护线程存在时,将结束进程。
在 Java 中将线程设置为守护线程,具体的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daemonThread = new Thread();
// 必须在线程启动之前设置
daemonThread.setDaemon(true);
daemonThread.start();
}
在操作系统层面,线程有生命周期。
对于有生命周期的事物,要学好它,只要能搞懂生命周期中各个节点的状态转换机制就可以了。
通用的线程生命周期基本上可以用下图这个 “五态模型” 来描述。这五态分别是:初始状态、可运行状态、运行状态、休眠状态和终止状态。
这“五态模型”的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初始状态
初始状态,指的是线程已经被创建,但是还不允许被 CPU 调度。
初始状态属于编程语言特有的,这里所谓的被创建,仅仅是在编程语言层面被创建,而在操作系统层面,真正的线程还没有被创建。
在 Java 中,初始状态相当于是创建了 Thread 类的对象,但是还没有调用 Thread#start() 方法。
可运行状态
可运行状态,指的是线程可以被操作系统调度,但是线程还没有开始执行。
在可运行状态下,真正的操作系统线程已经被创建。多个线程处于可运行状态时,操作系统会根据调度算法选择一个线程运行。
在 Java 中,可运行状态相当于是调用了 Thread#start() 方法,但是线程还没有被分配 CPU 执行。
运行状态
当有空闲的 CPU 时,操作系统会将空闲的 CPU 分配给一个处于可运行状态的线程,被分配到 CPU 的线程的状态就从可运行状态转换成了运行状态。
在 Java 中,运行状态相当于是调用了 Thread#start() 方法,并且线程被分配 CPU 执行。
休眠状态
如果运行状态的线程调用了一个阻塞的 API(例如以阻塞的方式读取文件)或者等待某个事件(例如条件变量),那么线程的状态就会从运行状态转换到休眠状态,同时释放 CPU 的使用权,休眠状态的线程永远没有机会获得 CPU 的使用权。
当等待的资源或条件满足后,线程就会从休眠状态转换到可运行状态,并等待 CPU 调度。
终止状态
线程执行完毕或者出现异常,线程就会进入终止状态,即线程的生命周期终止。
这五种状态在不同编程语言里会有简化合并。例如:
除了简化合并,这五种状态也有可能被细化,比如,Java 语言里就细化了休眠状态(这个下面我们会详细讲解)。
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于操作系统线程进行了不同的封装,下面我们学习一下 Java 的线程生命周期。
Java 程序设计语言中,线程共有六种状态,分别是:
NEW(初始状态)、TERMINATED(终止状态)和通用的线程生命周期中的语义相同。
在操作系统层面,Java 线程中的 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 是一种状态,即通用的线程生命周期中的休眠状态。也就是说只要 Java 线程处于这三种状态之一,那么这个线程就永远没有机会获得 CPU 的使用权。
所以 Java 中的线程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下图:
其中,可以将 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 理解为导致线程处于休眠状态的三种原因。
下面我们详细讲解。
刚创建 Thread 类的对象时,线程处于 NEW 状态。
NEW 状态的线程,不会被操作系统调度,因此不会执行。Java 线程要执行,就必须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
从 NEW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只要调用线程对象的 start() 方法就可以了,具体的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thread.start();
}
线程执行完 Thrad#run() 方法后,会自动从 RUNNABLE 状态转换到 TERMINATED 状态。
如果执行 run() 方法的时候异常了抛出,也会导致线程终止,进入 TERMINATED 状态 。
只有一种场景会触发 RUNNABLE 与 BLOCKED 的状态转换,就是线程等待 synchronized 的隐式锁。
如果你熟悉操作系统线程的生命周期的话,可能会有个疑问:线程调用阻塞式 API 时,是否会转换到 BLOCKED 状态呢?在操作系统层面,线程是会转换到休眠状态的,但是在 Java 虚拟机层面,Java 线程的状态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Java 线程的状态会依然保持 RUNNABLE 状态。
Java 虚拟机层面并不关心操作系统调度相关的状态,因为在 Java 虚拟机看来,等待 CPU 的使用权(操作系统层面此时处于可执行状态)与等待 I/O(操作系统层面此时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区别,都是在等待某个资源,所以都归入了 RUNNABLE 状态。
而我们说的 Java 线程在调用阻塞式 API 时,线程会阻塞,指的是操作系统线程的状态,并不是 Java 线程的状态。
总体来说,有三种场景会触发 RUNNABLE 与 WAITING 的状态转换。
第一种场景,获得 synchronized 隐式锁的线程,调用无参数的 Object#wait() 方法。
这里应该调用的是锁对象的 wait() 方法,具体的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method()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this) {
this.wait();
}
}
第二种场景,调用无参数的 Thread#join() 方法。
join() 是一种线程同步方法,例如有一个线程对象 thread A:
Thread#join() 方法的实现基于 Object#wait()。
第三种场景,调用 LockSupport#park() 方法。
LockSupport 类,也许你有点陌生,其实 Java 并发包中锁的实现都用到了 LockSupport#park() / unpark()。
总结来说:Object#wait() 和 LockSupport#park() 方法使线程的状态转换到 WAITING。
总体来说,有五种场景会触发 RUNNABLE 与 TIMED_WAITING 的状态转换:
这里你会发现:
创建线程的几种方式:
「实现 Runnable 接口」VS「继承 Thread 类」
「实现 Callable 接口」VS「实现 Runnable 接口」
// 自定义线程对象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需要执行的代码
......
}
}
// 创建线程对象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 实现Runnable接口
class Runner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需要执行的代码
......
}
}
// 创建线程对象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MyTask task = new MyTask();
// FutureTask 用于接收运算结果
FutureTask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task);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futureTask);
thread.start();
// FutureTask 可用于线程间同步 (当前线程等待其他线程执行完成之后,当前线程才继续执行)
// get() 返回值即为 FutureTask 构造器参数 Callable 实现类实现的 call() 的返回值
System.out.println(futureTask.get());
}
public class MyTask implements Callabl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
// 若不需要返回值,可 return null;
return "ok";
}
}
创建好 Thread 类的对象后,通过调用 Thread#start() 方法创建线程执行任务。
线程执行要调用 start() 而不是直接调用 run(),直接调用 run() 方法只会在当前线程上同步执行 run() 方法的内容,而不会启动新线程。调用 start() 方法的作用:
有时候我们需要强制中断 run() 方法的执行,例如 run() 方法访问一个很慢的网络,我们等不下去了,想终止怎么办呢?Java 的 Thread 类里面倒是有个 stop() 方法,不过已经标记为 @Deprecated,所以不建议使用了。正确的方式是调用 interrupt() 方法。Thread#interrupt() 配合合适的代码,即可优雅的实现线程的终止。
stop() 和 interrupt() 方法的区别。
异常
当线程 A 处于 WAITING、TIMED_WAITING 状态时,如果其他的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会使线程 A 返回到 RUNNABLE 状态,同时线程 A 的代码会触发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
上面我们提到转换到 WAITING、TIMED_WAITING 状态的触发条件,都是调用了类似 wait()、join()、sleep() 这样的方法,我们看这些方法的签名,发现都会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这个异常。这个异常的触发条件就是:其他的线程调用了该线程的 interrupt() 方法。
当线程 A 处于 RUNNABLE 状态时:
上面这两种情况属于被中断的线程通过异常的方式获得了通知。
主动检测
还有一种是主动检测,如果线程处于 RUNNABLE 状态,并且没有阻塞在某个 I/O 操作上,例如中断计算圆周率的线程 A,这时就得依赖线程 A 主动检测中断状态了。如果其他的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那么线程 A 可以通过 isInterrupted() 方法,检测是不是自己被中断了。
第17讲 | 一个线程两次调用start()方法会出现什么情况?-极客时间 (geekbang.org)
09 | Java线程(上):Java线程的生命周期 (geekbang.org)
06 | 线程池基础:如何用线程池设计出更“优美”的代码? (geekbang.org)
11 | 线程:如何让复杂的项目并行执行?-极客时间 (geekb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