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搞笑还能涨知识,选这本值了

01

作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背英语单词大概算是人生一大噩梦。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第一个单词是a(一(个),每一(个)),最后一个是zoo(动物园,拥挤杂乱的地方),而我每次背单词,都停留在第二个单词abandon(抛弃,丢弃,放弃)不远的地方。


于我来说,词汇书真的是一个拥挤杂乱的地方。那么多单词密密麻麻待在一起,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都要翻半天,更不用说背过、记住了,光是想想都头大。


所以,我最后抛弃了它。


至于单词的内涵?抱歉,我连表面意思都记不住,更不用说它背后的故事了。Oh my god,我很忙的哦(鬼晓得忙了什么)。


但是最近,真的有一本书,让我爱上了英语,以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


书名也很有趣,《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



02

单看书名,大概会吓退50%的读者(这真的是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书)。毕竟,“话痨”貌似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但是相信我,读上一两页,你肯定会爱上它的。


这本书讲什么?


它讲述的是961个业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英语词汇的词源故事,读来就像在读一本英国历史书,别有趣味。


本书作者马克 • 福赛思(Mark Forsyth),头衔很多,英国作家、记者、校对员、代笔作家、学究(我觉得“英国”要划重点,大概其他国家无法对英语升起如此深情吧)。他曾收到一本《牛津英语词典》作为受洗礼物,从此在词源学的探索之路上一往无前。


一本词典,他写了两本书,除了《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还有个姊妹篇《读完本书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话痨》(当然,作者参考的词典来源非常广泛,不止《牛津英语词典》一本,但是这无疑是个重要启发点)。


想当年,《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几乎是中国高中学生人手一本的,不过它砖头一般的存在,确实是个很重的负担,作为压泡面神器也许不错。



那本词典我买了N年,就闲置了N年,现在还在我家书柜吃灰。


看,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啊。


03

我印象中的英国人,也和英国的天气一样,有点冷漠阴郁的气质,典型的英国绅士身上自带贵族气息,却又有点生人勿近的疏离感。


然而阅读本书后,我的观念有了一点改观:天气虽然不太好,但是心情还是可以很阳光的。也许对于英国人来说,淡然疏离只是表面,内心的火热只有熟悉的人才会懂得。套用个国内的词语,这属于“闷骚”类型的(玩笑玩笑,真的只是想说作者的书很有意思)。



初读时,作者的碎碎念,很像普通朋友之间的闲话家常,手舞足蹈,连说带比划,会有点“话痨”的感觉,可是也感受到纸张背后的热情,属于西式的幽默,有种别样的小欢喜。


读到共鸣处的会心一笑,甚至让我想到朋友间聊到某个八卦时的“哇,原来你也这么想的?”那种默契。一个眼神碰撞,一个击掌,一个痞痞坏坏的笑,懂得就足矣。


如果对这本书还是抱怀疑态度,我总结了几点想法,希望你最终能和它相遇。


第一,这本书太太太有趣了


我从没想过,一本讲词源的书,可以这么好玩。


当然,可能是因为作者把各种趣味知识都融合进了这本书中,才会让这本词源书摆脱了词典的厚重无聊感


关于“吸烟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述:

“指定的吸烟区域”是密封熏蒸室(fumatorium)的官方名称,这种叫法过于冗长。或者更好的名字是“咳嗽间”(coughery),人们共赴此地聚众咳嗽。


不会像相声小品那样惹人大笑,只会在心里一遍遍狂喜默念:我的天,这说法也太搞笑了吧?


而类似的这种“搞笑”段落,在书中比比皆是,除了睁大我的星星眼和一脸痴迷的傻笑,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回应。


第二,顺便可以学习下英国历史和风土人情


词源学也叫语源学,百度百科显示是研究词语来源的一门学科,通过解读一些古代文本以及比较其他种类的语言,研究一种语言的产生、变化和消亡,它致力于揭示词语的历史


单单是一个上厕所,就有很多美妙的典故和表达,读来不禁让人莞尔一笑:

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会用“拜访琼斯女士”( visit Mrs Jones)、“拜访阿姨”( visit my aunt)或去咖啡店”( visit the coffee shop)这样的表述,不过,最后一个表述里那些液体性状的东西可能太具有暗示性了。其他的表述则更具异域特色。13世纪时人们会说“去异域房间”( visit achamber foreign),到了18世纪则可以说“航行到香料群岛( take a voyage to the Spice Islands),那些都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具异域风情之地,尤其适合吃了咖喱的早晨。


那些遥远的过去,就那么带着一个个鲜活或沉默的词语,来到了我们面前。


跨越时空的相遇。


即使这些和我们的生活相差千万里,可是,透过书籍,可以走进那个时代,领略当时的种种,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呢。



再者,这本书读起来毫无压力


虽然一直说它是本词源书,听起来很学究气,可是,没人要考你啊。


反正,没有老师会要求你背诵书中单词的含义和使用语境。


作者也说了,你根本不用从头到尾读完,只需要在茫然想起“我现在在干啥?”时,把这本小书掏出来,对应好时辰,读上一番即可。



本书的十九个章节,从早上六点到午夜时分,一个时辰对应一个章节,用词源讲述“一天中会发生的事情”


每个章节前后相关又自成一家,篇幅又很短小,又很搞笑,属于哪个时辰,翻到对应章节就好。完全不用为读不完、看不懂那些单词有压力。


最后,这本书放弃了从A到Z的字母排列式,采用时辰书的形式,把相关内容罗列到一起开讲,yachts(快艇)和beach(海滩)终于不用隔着十八卷的距离遥遥相望了。


0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词语可以衍生出多种含义,请听下面几道题:

问题一:

乔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送红包)?”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
乔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乔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乔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问:乔局长和小王在对话中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问题二:

“先生,请问您现在方便吗?”

“不方便。”

“为什么?”

“因为我在方便”

问:这位先生到底是方便还是不方便呢?


有个段子说,中文的“好嘛”很有魔力,简简单单两个字,包含着妥协、让步、宠溺、疼爱等各种柔软情绪——只要不是天津话(请自行带入语音)。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大爷”这个词,如果别人真的有大爷还好,用不好,就会招来一顿暴揍。


无怪乎有人说,如果有谁能用书中的方法来写好看又好玩的中文词语溯源,一定有趣的很。

从原来的“之乎者也”到后来的白话文,再到现在的“'666”“为某人打电话”,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语言环境也在发生改变。

英语民族曾经事无巨细地发明了种种词汇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纤细敏感的感受。


作者在书中写到,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的盗贼俚语词典里有上百种关于刀、少妇、绞刑的说法;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本关于乡村的词典里充满了灌木林、小巷、马得的病的词汇……可是现在,这些词汇,很可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读到这里时,难免会有点感伤,就好像看到很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渐渐凋零败落,后继乏力。


但是,时代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时期停留。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现在去缅怀,隔着距离相望,也不见得是坏事(如果现在还说之乎者也,估计也会很头疼)。


【免责声明: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搞笑还能涨知识,选这本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