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整体性基础,并建立起身体与心灵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他们将自己遗传得来的能力以及从周围环境中得到的感悟加以消化、处理,调试,以此满足对优越感的需要。在第五年的最后,个性就已经形成了他赋予生活以意义、他追寻的目标、他的行事风格乃至情感倾向都已定型。这些在日后也有可能被改变,但前提条件是他能从童年时期成型过程中的那些错误里摆脱出来。正如他们之前的思想和行为,都与他对生命的解释相一致一样,现在,他新的表现也会跟他新的解释相吻合。
个体通过感官与所处的环境发生接触,并从中获取印象。因此,从人们训练自己身体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想要从环境中获取什么样的印象,又如何应用他的经验。如果我们能留意到他观察、聆听的方式以及能够吸引他的都是些什么,就能对他有较深的了解。这就是行为举止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身体所受到过的训练,以及这个人如何运用这些训练结果来选择自己想要的印象。人的行为举止永远都是受制于意义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心理学的定义上再加点东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人对自己身体印象的态度。我们现在可以试着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人类心灵的差异会如此巨大?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异?那些无法适应环境、满足环境要求的肉体,一般都会被当作是心灵的负担。因此存在着身体缺陷的儿童,在心灵的发展上要比正常儿童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这样的儿童的心灵难以影响、支配自己的肉体获取优势。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展自己的内心,需要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实现跟别人相同的目标。因此,他们的心灵会承受过大的压力,这样的情形会导致他们更多地去关注自己,最终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受到身体缺陷的影响时,儿童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外部世界。他没有这样的空闲时间去对他人产生兴趣,以致他的社会感受与合作能力根本无法发展起来。
身体的缺陷当然会造成很大的障碍,但并非是命中注定没法摆脱的如果心灵足够努力,也足够灵活,从而能设法克服身体缺陷造成的障碍,这个人也能取得跟正常人一样的成功。事实告诉我们,很多存在身体缺陷的儿童,他们尽管受到了困扰,却取得了甚至超过身体健康的人的成就,在这些儿童那里,缺陷成为动力,促使他们做出了更大的努力。例如视力存在问题的儿童,他们当然会因为自己的缺陷感到压力。跟正常人比,想要看清东西,他们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这种儿童必须把自己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视觉世界中,更努力地去区分色彩、形状。因此产生的结果是,他们对视觉世界拥有更多、更丰富的经验,能分辨出那些正常人无法分辨的细微差异。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只要心灵足够努力和有耐心,就能找到克服身体缺陷带来的困难的方法,这些儿童就会因祸得福,那些原本是障碍的缺陷,反倒成为他们的优势的来源。在画家和诗人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的缺陷通过训练有素的心灵的引导,使得自己原本是缺陷与不足的部分,变得比常人都要强大。这种现象经常能在那些左撇子儿童中看到,那些天生是左撇子、不被人们接受的儿童,在家里或在学校,他们都被训练使用他们原本并不出色的右手。事实上左撇子在书写、绘画或者手工艺上处于劣势,但如果能让心灵很好地处理这种劣势,他们不够灵巧的右手一样能开发出具有高度技巧的能力。在现实中也正是这样,很多左撇子的儿童写出的书法比一般人要好,在绘画、工艺上也是如此。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上兴趣、努力和训练,就能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只有那些希望为整体出力而非局限于只关注自身的孩子,才有可能成功地学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着逃避所遇到的困难,他就会一直落在后面。只有当他发自内心地找到了一个能激励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比阻挡他的障碍更大时,这个孩子才有可能鼓起勇气去改变。这里的关键是兴趣与注意力专注于什么的问题如果有了自己明确的外部世界的目标,他们就会有兴趣地去训练自己,开发出新的能力来。这样一来,困难对于他们只不过是行进路上遇到的障碍,是必须加以克服的。反之亦然,如果他们的兴趣只是集中在自己的缺陷上,只是注意到了自己的不足,或者是想要摆脱这种状况,却没有找到好的办法与之抗争,那么这样的儿童就不可能得到改变并成功。
一只笨拙的右手不会因为心里想要变得灵巧,盼望着少些笨拙,甚至避开那些会显示出其笨拙的场面,就能变灵巧的,只有通过练习才有可能灵巧起来。前提条件是,能获得成功的诱惑,要远大于笨拙带来的挫折感如果一个孩子想要全力以赴地去克服自己的困难,那么在他之外一定要存在一个他想要追求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要是建立在他对现实感兴趣、对他人感兴趣、对合作感兴趣的基础上。
我对患有肾脏缺陷家族的研究,可以拿来作为遗传性缺陷被转为优势的例子。这种家庭中的很多孩子患有夜尿症。他们的器官缺陷是事实,这种缺陷可以很明显地从肾脏、膀胱或脊椎分裂(spina bifida)上看出来,也能从这些孩子的腰椎附近皮肤的青紫以及胎记看出来。但器官的缺陷并不一定就导致尿床症,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器官缺陷的压力使他们尿床。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利用这种毛病。有些孩子在白天就不会出现尿失禁。还有这样的现象,当孩子父母的态度发生改变,这个孩子的尿床症也可能会消失。这也就是说,只要儿童不把尿床当作是手段,利用自己的身体缺陷达到某种目的时,除了那些的确心智存在问题的儿童,尿床症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遗憾的是,大部分遭遇尿床麻烦的儿童都不会想到要去克服,而是被保留了下来。经验丰富而又有心的母亲会帮助他得到正确训练,但如果母亲没有经验,这种不好的毛病就很难被克服。在遭遇肾病和膀胱疾病困扰的家庭中,便溺这件事往往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因此母亲很有可能会用很多错误的办法想要强制孩子消除这种毛病。但如果孩子感觉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很可能会故意把这种毛病维持下去。因为这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引起别人关注的机会。孩子一旦诚心想要反抗父母给他的待遇,就自然会找到他自己的方法,很自然就能对准父母那个最大的弱点去展开攻击。德国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发现,在罪犯中,很大比例是来自以打击和控制犯罪为职业的家庭,比如法官、警察、狱吏等,同时教师的子女中也有很多会表现得很顽劣。在我的经验中,也有过很多类似的发现。同时我还发现,医生的子女中神经病的比例和教师子女中的不良少年比例都很高。当父母过于在意孩子的排尿时,儿童就会有一种明确的方式用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尿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来说明——梦是怎样被很好地用于激起与想做的事相符合的情感的。尿床的孩子常常梦到自己起床属所。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摆脱了负疚感,尿在床上在他们的心理上也就理所当然了。尿床想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这几种:引起别人的注意。让驯人把自己当中心,晚上也要像白天一样注意自己。有时这也是一种充满敌意的表达,是对抗的一种手段。无论如何尿床症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这类孩子们用他们的膀胱而不是嘴来说话。生理上的问题不过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明自我存在的方式。
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我的孩子们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通常,他们都是些曾经被溺爱但后来又失去了这种溺爱的孩子。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另一个孩子的出生,导致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不再专注于自己一个人。这时候尿床症就成为一种要求母亲重新把关注集中到自己身上的手段。尽管这种方式令人讨厌,但十分有效。这等于是在告诉别人“我还小,还需要你照顾我”。在不同的环境,或是不同的生理缺陷的前提下,孩子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达到相似的目的。比如企图用声音来提醒他人自己的存在,这时候他们就会一到夜晚就开始哭闹,一些孩子还会梦游、梦魔、掉下床铺,或是口渴要水喝。这些行为的心理背景都是一致的,而具体选择的症状一部分取决于身体状况,一部分取决于环境。
这些案例都很清晰地体现了心灵对身体的影响力。事实上,心灵不仅能在对病症的选择上有影响,同时也能控制人的身体结构。对于这种假设,我们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而且暂时还无法找出方法来获得证据。通常情况下,一个孩子如果胆小,他的这个性格特点就会在他整个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会不关心自己的体格,很可能也不相信自己能在体格上达到多高的成就,以致放弃甚至拒绝对体格进行训练,从而排斥来自外部对身体机能的刺激。当其他孩子在身体体格上获得了很好的
发展时,这类孩子却对此毫无兴趣。
以上种种观察让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身体的整体外形和发展受到心灵的影响,并且能够反映出心理上的错误和缺失。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身体上的表现,仅仅是心灵无法找到对它存在的缺陷的正确的补偿方式而导致的后果。例如,在一个人四五岁之前,内分泌腺本身也会受到心灵的影响。存在缺陷腺体并不能对行为产生强制性影响,反倒是外部环境,以及儿童的心理兴趣和心灵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会对腺体造成持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