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系列15

马上就要填报志愿了,我们几个被老师叫到办公室。

“你准备报考什么学校,一中还是中师?”老师一个一个问我们。

回答一中的同学总会被老师一点点地说服,最后答中师才放行。

我前面的一个女同学因一直坚持报考一中,到底也死不改口,老师只能“恨铁不成钢”地放弃了。

轮到我了,有了前车之鉴,我不敢死咬着一中,但是当时,当老师真的不是我的理想,而我也从来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说话(当然,这一点真不是什么优点,但性格使然,也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在老师一遍遍地劝说下,我就做出了让步,模棱两可地说:“不管哪个都行。”

这是填表志愿前的一次动员,到了真填表的时候,我们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还是填报了一中。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但是,命运就在同你开玩笑,兜兜转转一圈后,我还是当了老师。这件事也曾被老师揶揄过:“你不是不当老师的嘛!”我只有厚着脸皮一笑而过。

虽然我最初的理想不是当老师,但既然入了这一行,我也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工作。只是除了平时的日常教学,再无其他。

并非没有梦想,只是一直处于“做梦”的阶段,离“圆梦”还有很长的距离。

幸亏,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已开始行动。

王媛媛老师说:成长无关起点,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出发。


王媛媛老师的成长故事: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梦想,是人生前行的指路明灯,是生命之树上绽放的鲜花。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说:“人生只有两件事,一是做梦,要学会站在现实的篱墙上做梦;二是圆梦,要努力用最饱满的热情圆梦。”

01

梦想:在差错中走来

坦率地说,做教师不是我的梦想。初中毕业报志愿时,我并没有填报师范学校,阴差阳错,我竟然收到一张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怀揣满腹疑惑去教育局询问,领导一顿教训:你是统招生,这么好的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毕业还分配工作,好多人无法企及,你还不想去上?或许是那句“上学不用交学费”打动了我,我老老实实踏入了师范学校大门。

三年的学习生活丰富而精彩,文化课的学习,基本功的训练,让我理解了“学高为师”的本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使我明白了“德高为范”的内涵,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做一名优秀老师”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植根。也正是有了这个梦想的指引,读书期间,我努力夯实知识,提升能力,毕业时,我捧着“优秀学生”的荣誉走出校园。

02

梦想:在课堂中清晰

2000年8月,我毕业分配到鲁山县一所薄弱小学。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教师,待遇很低,却丝毫没有影响我对工作的热情。每天,我泡在教室里,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课下,我与只比我小五六岁的学生们一起聊天、玩耍,心河的交汇中,我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

正当我为工作的起色沾沾自喜时,一次校公开课给我敲响了警钟。时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校领导和同事们听完课后不置可否的表情。一向要强的我顿觉脸面尽失。努力上好一节课,为自己赢得尊严成了我彼时的梦想。痛定思痛,我隐隐觉得:不能再唯教参是举了。

于是,每节课,我除认真研读教材,个性化设计教学外,更多时候,我把刚上三年级的弟弟作为试教对象,客厅成了我的练功场,弟弟听懂了,我才敢拿到课堂上去讲。有了弟弟这个“试验品”,我逐渐摸索到了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在不觉中更新着。是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苦心人,天不负。思考和改变中,初出茅庐的我站稳了讲台。三年后,我调入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这所县级名校,务实的教研氛围和催人奋进的教学环境,激励着我“不待扬鞭自奋蹄”,开始了新的征程。

比赛历练,是教师成长最好的磨刀石。2006年第一次参加市级优质课选拔比赛刻骨铭心。赛前,我搜集了大量优秀教案、优质课录像,一遍遍观看,一点点揣摩:这个环节要解决哪个知识点?为何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质疑?学生怎么会这样回答?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问题,我都要反复琢磨好几遍,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了我的成长。

在指导老师和同伴们的帮助下,我一遍遍试讲、锤炼、打磨。犹如《红楼梦》中的香菱,“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好几次,当我被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惊醒后,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而已。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赛课现场,我自信满满,游刃有余,最终斩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此次优质课的磨砺,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今后,我还得在课堂中继续下真功夫、硬功夫。我用赛课的标准来要求我的每节课,在与课堂一次次的对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课堂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应该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慧,吸引学生去倾听、去投入、去领悟,从而发展完善自己的生命。于是,更加有效、朴素的课堂教学留下一抹抹灿烂的金黄,课堂成了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和共生共长的乐园。

03

梦想:在读写中生长

有人说: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没有门槛的成长路径,是草根教师通往成功的天梯。打开记忆的大门,似乎找不到自己自觉读书的回忆。2009年下乡支教,留宿在校,为了打发无聊时间,我捧起了教育杂志。

2012年,学校网校安排了写作任务,我开始阅读一些教育专著,硬着头皮逼着自己一遍遍深入研读,并试着结合教学实践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哦,原来写作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它只需要用笔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思考即可。正如郑杰校长所说,如果文章是“皮毛”的话,思想是“皮”,语言文字是“毛”,而我缺少的,恰恰是那一张“皮”,这张“皮”,则需要从书中去寻觅。觉醒后,我开始了广泛阅读。 

“我生有涯,而知无涯。”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泡在书中,我汲取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到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也慢慢学会了反思教育生活。于是,我会将一些读书心得写下来,有时也会模仿着教育杂志中的教学随笔,写一写自己的教学感悟。2015年,《明确目标,有效梳理,优化练习》竟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上。我也行?我也行!这篇泛着墨香的小文,鼓舞着我坚持写下去。

2017年休产假期间,我将辅导儿子写作业时的问题和思考,整理成文字,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上。此后的几年,我坚持用文字来记录课堂思考, 2017年和2020年有两篇文章在《小学教学》刊发。几年的阅读和写作,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成长无关起点,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出发。

04

梦想:在同行中绽放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很幸运,追梦路上,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2013年,我担任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带领全校数学老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我们在磨课、听课、评课中提升了教学技能,在读书交流中分享了教学经验,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了我们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我的带领下,我校十余名数学教师在县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2012年至今,我主持的三个市级课题、参与的两个省级课题均已顺利结项。

2019年,带着对成长的渴望,我自费来到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回来后,我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与老师们一起分享,点燃起了老师们自觉成长的热情。2020年疫情期间,面对“网课”这一新生事物,我与年级组的老师们集体研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将这些实践和反思整理成教学案例,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在与大家同行的路上,我与同伴们一起成长,一起追逐我们心中美好的梦想。

人生有梦才幸福,教育有梦更精彩。20年的教学生涯,褪去了我身上的懵懂与青涩,使我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从容,然而我却从未忘记自己当初那最朴素的初衷——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时光静好,我梦依旧;旅途漫漫,初心不改;圆梦行动,仍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系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