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余光中,都是从《乡愁》开始的: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因为《乡愁》,我以为余光中的心理画像就是:文气儒雅带点忧愁气质的诗人。
读完《余光中都是你》后,才知道自己多狭隘多可笑,一个人,有360度的可视度,一首诗,怎么能画出一个人呢?
曾经一首诗就敢画像,现在就算读完一本书,都带着忐忑,我读出来的这个人,是真实的比较全面的他的几分之几呢?
或许,也只是其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
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悠远、辽阔、深沉,只言片语,便仿佛述尽沧海桑田。
正所谓:“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余光中先生儒雅,文质彬彬,却也爱方向盘在掌中微微颤动,四轮在身体下面平稳飞旋的感觉,爱用背肌承受压力去体会起伏的曲折的地形山势,一句话,余先生崇拜速度。
我心中,余先生的印象又增了一幅:地广人稀的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和西南部沙漠里,天高路邈,那样无阻的开阔空旷的路上,风驰电挚,一车绝尘。
诗人,都很会奇思妙想,就算让人烦闷的大塞车、就算只是看场电影,又或者一种社会现象,诗人的心中脑海里,已是另外一个世界,他们的世界是瑰丽多姿、幻彩迷人的。
余先生的女儿,说自己的父亲的个性是那种外敛而内溢的,胸中似乎隐藏了一座冰封的火山,仿佛只有在笔端纸面引爆才安全。
《寻李白》: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这样的个性,通过写文、写诗来输出、引流,再好不过,人间少了一座随时爆发的火山,多了一个大家喜爱,将真性情付诸于笔端的余光中。
读完书,才知道,余先生不单是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他还是好丈夫、好父亲。
他与妻子我存,举案齐眉,共进退,恩爱一辈子,育有四个女儿,四朵金花,美满又幸福。
余先生很忙,约稿演讲评审开会,常常被逼得咬牙切齿,当桌而捶,自己在房中叫道:“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永远有找不完的人!”
就算如此忙碌,他从不当面推辞,宁可骂过之后又为人作序去。
最温馨的是,四个孩子小时候,就算坐镇书房与奔波课堂之余,余先生也常给孩子讲故事。
晚上,将周围的电灯关掉:在日式老屋阴影暗角的烘托下,大讲爱伦·坡的恐怖故事,气氛已够幽魅诡异,讲到高潮时,猛地将手电筒往脸上一照,在尖叫声四起时,他和孩子们都过足了瘾。
夏夜,孩子们做功课时,余先生屏息站在桌前的窗外阴森而笑,等孩子们不知所以抬头尖叫时,即拊掌大笑。
将真性情付诸于纸端,又这样有玩心,又像顽童的父亲,跃然纸上。
这样可爱的作家诗人,怎不让人喜爱呢?
现在,我很想读读余光中先生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