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和社会正在培养“贫困生

    中国父母和社会正在培养“贫困生”

  中国的大学每年都会评选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就是贫困生。贫困生不仅可以领着国家的助学金,还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

  前久学校有一个去马来西亚交流活动,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莫大的机会,学校可以报销往返路费。当打开文件才发现,只限贫困生,似乎贫困生的标签是万能的。

  记忆中的贫困生是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似乎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少,可总有人抢着贴上贫困生的标签,生活的比非贫困生还富裕。他们占据着属于真正贫困生的资源,却不好好珍惜资源馈赠,养成了衣来伸手的习惯。

  他们除了在宿舍,教室和餐厅三点一线外没又什么追求,我想这要归结于父母的观念和自己的追求价值。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的观念,孩子所需要的都是合乎情理。

  可我却觉得父母一直把我们当做“贫困生”来对待,让孩子慵懒没有最求美好生活观念。对于这类人除了缺乏物质和爱以外,他们还少有许多能力。我大学同学小A可能就属于这类人。

  小A出生农村,家庭条件也不错,他却有一个标签——贫困生。记忆中每月头父母都会寄来生活费,不到月底父母还会打来电话问冷暖。只要小A提及生活费,父母都毫不犹豫的寄来钱。

  上个月父母早早的就为小A打来了生活费,可还了马云爸爸的花呗和借呗就所剩无几,就快赶上吃土。我还调侃他,宿舍的土太无味,学校外的土才有味。我邀请他一起做兼职来度过难关,可他拒绝了。

  这个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贫困生”的形成,社会抓住“贫困生”的支付能力。在物质上不能满足时不会想法解决而是依靠借贷APP,不停的分期形成恶性循环。精神上就只能依托游戏和各种社交软件,花大量的金钱和世界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

  他已经养成了等待,等着父母帮忙解决,等着机会来撞见而不努力争取。他们是父母眼里“贫困生”,父母自然会救济;在学校他们被看做贫困生,学校会降低培养要求。他们始终如一的被灌输穷人的思想,做梦都幻想着有钱。他们不必兼职,不必努力学习,而是花着父母和国家的救济金过着思想富裕的生活。

  他们甘于平凡,平凡磨灭了斗志,幻想着追求完美而不去改变的观念。我想既然失去了勇气,那只有怯弱和幻想。宁愿花上几百块钱去买概率比找女友还低的彩票,也不愿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好的投资。

  中国父母和学校正在培养着一部分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始终贯彻穷人思想,把孩子做“贫困生”来培养。他们自认为是创新高薪人才,可后来呢,大多数拿着为数不多的工资安稳度日。

  似乎这样的环境不易改变,自己就要保持清醒摆脱“贫困生”的标签。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是心中有一片玫瑰而就不再看窗前的玫瑰的幻想。

  不要让内心一步步的远离最初的信仰,不要做那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领着不劳而获的救济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父母和社会正在培养“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