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 二次开发后台开发模式对比及优缺点综述

在 E9 的后台开发模式中,暂有三种推广模式,第一种是现行提供的 ecology-9-demo 这套开发模式,其中包含了部分前端内容,src 源码,WEB-INF 下部分 lib 包,第二种与第一种类似,只不过去除了前端的内容以及相对应的 lib 包,只是一个单纯的 java 项目,第三种是之前阐述的 maven 项目,但目前还有部分的问题。接下来会对三种开发模式进行对比,阐述每种模式的优势、劣势及其优化方案,阐述三种模式的共有问题

@Author : Jaylan Zhou

[TOC]

1.现行开发模式

环境示例

  • src:Java源码
  • WEB-INF/lib:环境所需要的 jar 包
  • 前端部分内容

图片:
微信图片_20191114121658.png

开发步骤

  • 1.在 IDEA 的 Project Structure 设置中,进行 Import Module,选择从已有项目中创建,选择脚手架地址
  • 2.按照 IDEA 提示导入 jar 包
  • 3.开始开发

团队协作步骤

  • 1.在 IDEA 的 VCS 中,检出库中的项目
  • 2.按照 开发步骤 进行项目导入
  • 3.开始团队协作开发

环境优势

  • 可在此项目中进行部分 前端开发 的操作

环境劣势

  • classbean 与 lib 为脚手架内置,每个 KB 版本都需要建立一个脚手架
  • jar 包过大时,会影响 IDEA 的运行效率以及远程仓库的代码大小
  • 项目构建比较麻烦,每次都需要导入一个新的脚手架,而不是新建项目,若是新建项目则需要复制前端的内容
  • 若某个 KB 版本的脚手架 jar 包环境进行了修改,客户需手动同步此脚手架的修改

优化方案

  • 专人维护一个 jar 包仓库,按照 KB 版本,将每个 KB 所需的 jar 包维护到远程仓库中,客户根据 KB 版本检出所需的 jar包并引入,这样就可以新建项目
  • 前端的内容可以进行剔除,结合成 2.普通 Java 项目 的形式
  • 若修改脚手架的环境,采用 3.Maven 项目 的形式,可以让客户无需手动更新脚手架并重新部署

此优化方案最终的形态,是 2.普通 Java 项目 + 远程环境仓库,可用此方案代替本方案,或采用 3.Maven 项目 的方案,以 Maven 私服来代替远程 jar 包仓库

2.普通 Java 项目

此环境与 1.现行开发模式 大致相同,是剔除了前端功能以及 lib 包的普通 Java 项目

环境示例

  • src:Java 源码

图片:
微信图片_20191114121754.png

开发步骤

  • 1.在 IDEA 的 Project Structure 设置中,进行 New Module,创建一个 Java 项目
  • 2.导入 Ecology 的 classbean 以及 WEB-INF/lib 下的 jar 包
  • 3.开始开发

团队协作步骤

  • 1.在 IDEA 的 VCS 中,检出库中的项目
  • 2.导入 Ecology 的 classbean 以及 WEB-INF/lib 下的 jar 包
  • 3.开始团队协作开发

环境优势

  • 纯后台开发环境,项目结构简单

环境劣势

  • 导入 jar 包时,需要找到不同 KB 的 classbean 的与 lib,可仿照 1.现行开发模式 的逻辑,将 jar 包内置到脚手架中,但那样也会面临其 classbean 与 lib 为脚手架内置,每个 KB 版本都需要建立一个脚手架 同样的问题
  • jar 包过大时,会影响 IDEA 的运行效率以及远程仓库的代码大小
  • 若配置 jar 包远程仓库,则需要专人维护,以及仓库权限代理配置的繁琐

优化方案

  • 1.现行开发模式 相同,建立远程的 lib 仓库,进行环境 jar 包管理

3.Maven 项目

环境示例

  • src:Java 源码
  • pom.xml:项目环境管理

图片:
微信图片_20191114121846.png

开发步骤

  • 1.在 IDEA 的 Project Structure 设置中,进行 New Module,创建一个 Maven 项目
  • 2.在 pom.xml 中,引入 Maven 私服中配置的对应KB的pom工程依赖
  • 3.开始开发

团队协作步骤

  • 1.在 IDEA 的 VCS 中,检出库中的项目
  • 2.开始开发

环境优势

  • 可结合 1.现行开发模式 以及 2.普通 Java 项目 的特性
  • 在脚手架中剔除了开发环境所必须的 jar 包,交由 Maven 管理,避免了因为 Jar 包及其开发环境代码过大导致的 IDEA 性能问题及远程仓库代码体积过大的问题
  • 维护人员只需修改对应 KB 版本的 pom 工程,即可完成对脚手架环境的修改,并有优秀的 环境版本管理控制
  • 相较于其他两种方案,减少了团队协作开发间环境配置修改的繁琐性,只需同步 pom.xml 文件即可同步环境

环境劣势

  • 依赖中可能引用 pom 工程,其内部会引用其他依赖,导致其 环境配置没有直接引用 Jar 包直观

4.共有问题综述

三种方案中,有一个共性的大问题:虽然可以解决开发时的环境问题,但是在调试时,仍需有与其对应的 DEMO 环境,来在本地进行调试

在开发完成后,不管我们采取上述哪种开发模式,都需要面临调试的问题,针对于无法直接在测试环境上进行调试的客户,需要针对于其 KB 版本,在本地搭建其 Demo 环境进行调试,此情景有以下的问题

  • 需要搭建多套Demo
  • 客户系统环境不同,Demo的数据库不同,复现情景很难
  • Demo 体量大,环境配置复杂,极难维护

目前机构的二次开发,针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 非复杂型项目,直接在与正式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上进行demo测试
  • 如不调用差异化不大的代码,本地部署一个 demo,直接在本地demo上进行测试,再上测试环境测试

但是这种开发模式有一定问题,首先,本地demo的环境与正式环境不同,如客户没有测试环境或测试环境不开放,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或KB版本不同,可能会调用版本之间的差异代码,导致客户环境无法使用

针对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了以下解决方案:

单元测试 Junit

  • 适用于逻辑测试,验证代码的逻辑是否正确,对于搭配数据库,前台接口测试等,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
  • 可以结合Mock进行测试数据模拟,但也只能是简单的数据,针对于Web层的复杂型数据模拟起来比较困难

Junit 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试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 Ecology 环境进行代码调试

Docker 模拟测试环境

  • 此方法需系统架构部配合,在 EC 内部提供将客户环境的一整套应用打包成Docker镜像
  • 二开可以通过docker直接模拟测试环境进行测试,因为Docker的隔离性,会比较容易管理、

这个方法的问题是,将EC整套环境打入Docker比较难,同时将编译后的代码打包到Docker环境也不容易,Docker的环境也不易维护,上手成本高,使用起来没有本地使用直观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在客户的测试环境上进行开发,在二开的开发过程中,大部分的客户会提供测试环境,这是二开面临的大多数场景,但也会有面临客户不开放测试环境,没有测试环境或测试环境连接极为复杂,网络不好,需要跳板机等场景,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开发效率,则需要以上的方法,或将客户的运行环境拷到本地执行

5.调试过程优化综述

6.结语

目前二开的开发模式,我总结出来了三套,前两套比较相似,跟Maven项目比差别只有Jar包的管理方式不同,对于三套模式,均有测试环境不易模拟的问题,此问题属于硬性问题,并不太好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E9 二次开发后台开发模式对比及优缺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