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鸡培养成老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图片发自App

—1—“冻子”被偷吃了?

有个高二男生家在农村,读了高中后要住校生活。这次回家后,母亲用个大饭盒装了大半盒子他特爱吃的“冻子”带回学校。

“冻子”使用猪皮经繁琐的加工熬制而成,做成的“冻子”被切成长方体或立方体形状,颜色呈半透明的乳白色。吃时可浇些酱油、老抽、大蒜作调料,口感爽滑,入口即化。这个男生最爱吃这口了,尤其是母亲给做的。

回到学校,男生就把饭盒像以前带回学校的其他吃食一样,送到食堂的加温柜里,等吃的时候再拿出来。

晚上就餐时,男生打开自己的饭盒,哪里还有什么“冻子”呀?只有些汁液状的东西在里面,他爱吃的“冻子”一块儿也没有了。

“这些大师傅也太嘴馋了,连这盒”冻子“都不放过。”这样想着,他无比愤怒地去找食堂领班:“谁把我的冻子偷吃了?”

可那个厨师听完他的叙述,却一口否定:“冻子是化掉了,谁也没有偷吃它。”

男生气极了,在食堂里大叫大嚷:“你们明明把冻子给偷吃了,还耍赖。”不少同学站在那里看热闹。

没办法,大师傅提出这样的建议:“你的冻子是用肉皮做成的,食堂里每天都有不少的肉皮攒起来。明天我们用肉皮给你做成冻子,然后再放到加温柜里,看看会不会化掉。如果不是的话,食堂情愿赔给你吃一年的猪皮冻子,怎么样?

做完试验后,那个男生才明白,原来冻子是化掉了,并不是哪个嘴馋的师傅给偷吃了。

当我听到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我吃惊:自己爱吃的冻子不见了,那个男生一下子想到的是被人偷吃,这也属正常,可是如果高中生连冻子会化掉都不知道,这书读的就真是“输”到家了。

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教育和指导,这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需要在管教和指导之下,将来当他们独立面对一些问题时,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图片发自App

—2—“马腿”有何用?

每年的教师节,做教师的都可能收到一点小礼物:鲜花、钢笔、很有情趣却又做工粗糙的小工艺品等。

同组的地理老师收到的礼物是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只是马的身上多了两个翅膀,动感十足;马的前脚高高扬起,左前腿微曲,两条后腿牢牢地固定在底座上,平衡感很好。

一看到这匹马,大家得想到一个成语:天马行空。

虽然造型别致,颜色处理也古朴,但欣赏一番过后,放在案头,也就再很少有把玩的时候了。

过了六、七天,晚上,地理老师的女儿(初长成,刚入队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女生的腼腆劲儿十足的样子)跟着爸爸到学校上自习。

第一节下课后,我们从班级回到办公室休息了,见她一下一下地拨着那马的前腿,火苗就一下下地从马的口中喷出,原来那马不是仅仅供欣赏的,还可充当打火机用。

大家围拢着那个有独特功能的造型别具的工艺马,连连感叹孩子的眼光多么独到:办公室六个三四十岁的老师都未发现一拨马的前腿,就有火苗喷出,这孩子只玩了一会儿,就发现了它的实际价值。

记得庄子曾说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因为这“无用之用”更难发现。

于是其中的一位老师又说:“既然是打火机,那么肯定就有注气孔,找找看。”果真在马的后臀的位置上发现了小小的注气孔。而且细观之下,马的两眼是绿色玻璃做成的,当时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其实是别具匠心的。

至此,打火机的火苗就常在我的眼前闪烁: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尽管腼腆,但她的眼光是独到的。她能发现、洞知成人无法捕捉的东西。

缺乏洞察力的老师大有人在、没有探索意识的教育随处可见,时间长了,老鹰也会被培养成小鸡的!

图片发自App

—3—“三农”变“四农”

一天,政史地组的几位老师闲聊时事,提到了“三农”问题。有个老师玩笑地说:“所谓的“三农”问题应该加一“农”,就是“四农”了呢!”

如果让比较关注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位教师说出“三农”的内涵来,恐怕极少有人说不出来。但是让三位高中历史、政治、地理教师说道说道还名不见经传不见文件政策的“四农”这个词,三位老师就有点面面相觑了。

第一种解释:根本就没有这个词。是说错了,于是大家建议他说道说道首创这个词的原因,大家求证一下。

第二种解释: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历史老师说的,他现在是高三教学副校长,就是他能把尽人皆知的“三农”衍化成“四农”的,太能了吧?!

教地理的那位老师思索一会儿,说:“应该是说的农业、农村、农民和农田。”理由呢?

连赵本山都说了:“土地是爹!”更不要说马克思的精辟之论:“土地是财富之母。”虽一个说是爹,一个说是妈,辈分不差就行啊!

政治老师既没有听说过“四农”这个词,又不能断然下结论说那个字(“三”写成了“四”)写错了,只得自我解嘲:道行尚浅。

终于当面向说出“四农”这个词的老师请教了:“那四农是什么意思?

那位老师得意地说:“网上和文件里都是查不到的。联系今年的时政热点,我认为应该关注农民工问题。这不就变成四农了么!”

大家想想,是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总提要有“自主创新能力”,可实际呢?中央没说的,我们不敢说;文件里没写的,我们我们不敢做。这不是典型的“唯书”、“唯上”的做法么?

做老师的,没有独立的视角和思维,怎么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看来,老师的头脑生锈的太多了,应该学学那位敢加“一农”的教学副校长的做法!有位老师在讲“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时举例:“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如果“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会被演绎成以下几种意思:

“醉酒之翁不在意”

“醉酒之意不在翁”

“在意之翁不醉酒”

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勿宁说是在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小鸡培养成老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