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导航系统 (INS) 和GPS集成导航的MATLAB实现

导航系统的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领域,比如交通,军事,地质勘探等都有深远影响。其中,惯性导航系统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在导航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在MATLAB环境下实现INS和GPS的集成导航,特别是如何使用MATLAB编程实现这一集成系统的计算过程。

相关项目下载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编写以下主程序:

  • 基于方向余弦矩阵的载体姿态解算程序(M1_DirectionCosineMatrix.m)
  • 基于四元数的载体姿态解算程序(M2_Quaternion.m)
  •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解算程序(M3_SINS.m)
  • 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M4_InitAlign.m)
  • SINS/GPS组合导航(M5_1_SINS_GPS.m & M5_2_SINS_GPS.m)

此外,我们还将使用一些工具类函数集合(Utils)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

注意:读者应具备基本的MATLAB编程知识以及基础的导航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基于方向余弦矩阵的载体姿态解算程序(M1_DirectionCosineMatrix.m)

方向余弦矩阵(DC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示三维旋转的方式,它是在给定参考帧和目标帧的基础上,由目标帧到参考帧的旋转构成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编写一个MATLAB程序,该程序将根据输入的姿态角计算相应的方向余弦矩阵。

在开始编写程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一个方向余弦矩阵通常定义为一个3x3的矩阵,这个矩阵的元素是两个坐标系的单位向量的点积。

在这个程序中,我们将假设我们有一个载体(例如飞行器),它相对于地面坐标系(东-北-天,或者说ENU坐标系)进行旋转。因此,我们的任务是计算载体坐标系(体坐标系)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旋转。为此,我们将使用方向余弦矩阵。

下面是M1_DirectionCosineMatrix.m的基本代码框架:

function DCM = M1_DirectionCosineMatrix(roll, pitch, yaw)
    % 建立空的方向余弦矩阵
    DCM = zeros(3,3);

    % TODO: 计算旋转角度对应的方向余弦矩阵元素

    return DCM;
end

在上述代码中,M1_DirectionCosineMatrix函数接收三个输入参数,分别是滚动角(roll)、俯仰角(pitch)和偏航角(yaw)。然后,该函数返回一个3x3的矩阵,即方向余弦矩阵。

在下一部分,我们将实现计算方向余弦矩阵的具体代码。

第二部分:基于方向余弦矩阵的载体姿态解算程序(M1_DirectionCosineMatrix.m)(续)

接下来我们将实现计算方向余弦矩阵的核心代码部分。

function DCM = M1_DirectionCosineMatrix(roll, pitch, yaw)
    % 建立空的方向余弦矩阵
    DCM = zeros(3,3);

    % 计算旋转角度对应的方向余弦矩阵元素
    DCM(1,1) = cos(pitch) * cos(yaw);
    DCM(1,2) = sin(roll) * sin(pitch) * cos(yaw) - cos(roll) * sin(yaw);
    DCM(1,3) = cos(roll) * sin(pitch) * cos(yaw) + sin(roll) * sin(yaw);
    DCM(2,1) = cos(pitch) * sin(yaw);
    DCM(2,2) = sin(roll) * sin(pitch) * sin(yaw) + cos(roll) * cos(yaw);
    DCM(2,3) = cos(roll) * sin(pitch) * sin(yaw) - sin(roll) * cos(yaw);
    DCM(3,1) = -sin(pitch);
    DCM(3,2) = sin(roll) * cos(pitch);
    DCM(3,3) = cos(roll) * cos(pitch);

    return DCM;
end

上述代码实现了一个方向余弦矩阵的计算。请注意,这里假设的旋转顺序是Z-Y-X,即首先围绕z轴(偏航)旋转,然后围绕y轴(俯仰)旋转,最后围绕x轴(滚动)旋转。根据旋转顺序的不同,方向余弦矩阵的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第三部分:基于四元数的载体姿态解算程序(M2_Quaternion.m)

四元数在表示三维旋转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不受万向锁限制,可以插值,以及操作简洁等等。在这部分,我们将基于四元数方法实现载体的姿态解算。

我们将写一个函数,输入是四元数,输出是欧拉角(滚动角,俯仰角,偏航角)。下面是我们的基本函数框架:

function [roll, pitch, yaw] = M2_Quaternion(q0, q1, q2, q3)
    % TODO: 计算四元数对应的欧拉角
    roll = 0;
    pitch = 0;
    yaw = 0;

    return [roll, pitch, yaw];
end

在这个框架中,函数M2_Quaternion接收四个输入,即四元数的四个组成部分(q0,q1,q2,q3)。函数的输出是欧拉角,即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航角。

在下一部分,我们将实现从四元数到欧拉角的转换。

第四部分:基于四元数的载体姿态解算程序(M2_Quaternion.m)(续)

接下来,我们来实现从四元数到欧拉角的转换。这一过程的数学基础是四元数代数和欧拉角表示的关系。

function [roll, pitch, yaw] = M2_Quaternion(q0, q1, q2, q3)
    % 计算四元数对应的欧拉角
    roll = atan2(2*(q0*q1+q2*q3), 1-2*(q1^2+q2^2));
    pitch = asin(2*(q0*q2-q3*q1));
    yaw = atan2(2*(q0*q3+q1*q2), 1-2*(q2^2+q3^2));

    return [roll, pitch, yaw];
end

以上代码完成了从四元数到欧拉角的转换。这里需要注意,由于asin函数的范围是[-π/2, π/2],所以当俯仰角接近±90度时,这种转换可能会失真,这被称为万向锁现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个因素。

第五部分: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解算程序(M3_SINS.m)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 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装置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 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输出,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的导航系统。与机械惯性导航系统相比,SINS没有移动部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长的寿命。

在本部分,我们将编写一个MATLAB程序,该程序通过接收IMU的数据,实现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以下是主程序的基本结构:

functio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 M3_SINS(IMU_data)
    % TODO: 根据IMU数据计算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
    position = [0, 0, 0];
    velocity = [0, 0, 0];
    attitude = [0, 0, 0];

    retur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end

这里,M3_SINS函数接收IMU数据作为输入,返回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在下一部分,我们将实现该函数的详细步骤。

第六部分: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解算程序(M3_SINS.m)(续)

在实现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程序时,我们需要对IMU的数据进行积分处理以获得载体的速度和位置,同时根据陀螺仪数据更新载体的姿态。

以下是示例代码的实现,本例中我们暂不考虑地球自转和重力等因素:

functio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 M3_SINS(IMU_data)
    % 初始化位置、速度和姿态
    position = [0, 0, 0];
    velocity = [0, 0, 0];
    attitude = [0, 0, 0];

    % 时间间隔
    dt = IMU_data.time(2) - IMU_data.time(1);

    % 通过IMU数据计算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
    for i = 2:length(IMU_data.time)
        % 更新速度和位置
        velocity = velocity + IMU_data.accelerometer(i,:) * dt;
        position = position + velocity * dt;

        % 更新姿态
        angular_velocity = IMU_data.gyroscope(i,:);
        attitude = attitude + angular_velocity * dt;
    end

    retur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end

在这个函数中,我们首先初始化了位置、速度和姿态,然后我们获取了IMU数据的时间间隔dt。接着,我们在一个循环中,通过IMU的加速度计数据更新载体的速度和位置,通过陀螺仪数据更新载体的姿态。

第七部分: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M4_InitAlign.m)

在启动INS前,通常需要进行一次初始对准,以确定载体初始的位置和姿态。对于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

初始对准的程序结构如下:

function [init_position, init_attitude] = M4_InitAlign(IMU_data)
    % TODO: 根据IMU数据计算载体的初始位置和姿态
    init_position = [0, 0, 0];
    init_attitude = [0, 0, 0];

    return [init_position, init_attitude];
end

这个函数M4_InitAlign接收IMU数据作为输入,返回载体的初始位置和姿态。

在下一部分,我们将实现该函数的详细步骤。

第八部分: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M4_InitAlign.m)(续)

初始对准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段静止或近静止的IMU数据来确定初始姿态。以下是基于重力加速度和地磁场数据进行初始对准的示例代码:

function [init_position, init_attitude] = M4_InitAlign(IMU_data)
    % 初始化位置
    init_position = [0, 0, 0];

    % 使用重力加速度和地磁场数据确定初始姿态
    gravity_vector = mean(IMU_data.accelerometer, 1);
    magnetic_vector = mean(IMU_data.magnetometer, 1);

    init_attitude = [0, 0, 0];  % 初始化姿态
    init_attitude(1) = atan2(magnetic_vector(2), magnetic_vector(1));  % 偏航角
    init_attitude(2) = atan2(-gravity_vector(1), sqrt(gravity_vector(2)^2 + gravity_vector(3)^2));  % 俯仰角
    init_attitude(3) = atan2(-gravity_vector(2), gravity_vector(3));  % 横滚角

    return [init_position, init_attitude];
end

上述代码中,我们假定载体在对准过程中是静止或近静止的,所以可以用重力加速度向量的反方向来估计地球坐标系的z轴方向,用地磁场向量在水平面上的部分来估计地球坐标系的北方向。

第九部分:SINS/GPS组合导航(M5_1_SINS_GPS.m)

在实际应用中,惯性导航系统(INS)常常会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组合使用,以提高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简述如何实现一个基本的SINS/GPS组合导航程序。

程序的基本结构如下:

functio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 M5_1_SINS_GPS(IMU_data, GPS_data)
    % TODO: 根据IMU和GPS数据,使用卡尔曼滤波进行组合导航
    position = [0, 0, 0];
    velocity = [0, 0, 0];
    attitude = [0, 0, 0];

    retur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end

这个函数M5_1_SINS_GPS接收IMU和GPS数据作为输入,返回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

第十部分:SINS/GPS组合导航(M5_1_SINS_GPS.m)(续)

在SINS/GPS组合导航中,常常采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数据融合。这里我们将以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为例,进行SINS/GPS组合导航的实现。以下是基本的滤波框架:

functio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 M5_1_SINS_GPS(IMU_data, GPS_data)
    % 初始化状态向量和协方差矩阵
    state = zeros(9, 1);  % 状态向量包括位置、速度、姿态
    P = eye(9);  % 协方差矩阵初始为单位阵

    % 噪声参数
    process_noise = 0.1;
    measurement_noise = 0.1;

    % 主循环
    for i = 2:length(IMU_data.time)
        % 预测步
        [state, P] = predict(state, P, IMU_data.accelerometer(i,:), IMU_data.gyroscope(i,:), process_noise);

        % 更新步
        if GPS_data.available(i)
            [state, P] = update(state, P, GPS_data.position(i,:), GPS_data.velocity(i,:), measurement_noise);
        end
    end

    % 输出结果
    position = state(1:3);
    velocity = state(4:6);
    attitude = state(7:9);

    retur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end

上述代码中,首先我们初始化了状态向量和协方差矩阵。然后我们在主循环中进行预测步和更新步。预测步根据IMU数据和运动模型对状态进行预测,更新步则在有GPS数据时根据GPS数据对状态进行更新。

这里需要注意,卡尔曼滤波的具体实现需要根据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来设计,且在非线性系统中通常需要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或者无迹卡尔曼滤波(UKF)。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简单的SINS/GPS组合导航程序的基本框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调试,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

第十一部分:SINS/GPS组合导航(M5_2_SINS_GPS.m)

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基本的SINS/GPS组合导航程序。然而,这个程序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在本部分,我们将尝试改进我们的程序,以实现更精确的导航。

首先,我们可以增加一个自适应噪声估计的模块,以适应环境变化和设备性能的差异。其次,我们可以加入一个数据滤波模块,以减少测量噪声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程序的基本结构如下:

functio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 M5_2_SINS_GPS(IMU_data, GPS_data)
    % TODO: 根据IMU和GPS数据,使用卡尔曼滤波进行组合导航,并增加自适应噪声估计和数据滤波
    position = [0, 0, 0];
    velocity = [0, 0, 0];
    attitude = [0, 0, 0];

    return [position, velocity, attitude];
end

这个函数M5_2_SINS_GPS接收IMU和GPS数据作为输入,返回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

工具类函数集合(Utils)

在实现以上主程序时,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常用的功能和操作。这些功能和操作可以被单独写成工具类函数,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被调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工具类函数:

  • 四元数运算:四元数的加法、乘法、归一化等运算是经常需要的,可以被写成工具类函数。

  • 坐标转换:在导航程序中,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这些转换可以被写成工具类函数。

  • 数据滤波:滑动平均滤波、低通滤波、高通滤波等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被写成工具类函数。

总的来说,工具类函数的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读性。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惯性导航系统 (INS) 和GPS集成导航MATLAB程序的详细介绍。希望这篇文章对你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matlab,开发语言,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