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技术优势不等于拥有市场优势

  因为近一段时间工作的原因,有机会接触了一些想要融资的创业型项目,发现现在的市场当中,特别是那些想要“务实”的创业型企业,往往会陷入矫枉过正的怪圈当中——“伪互联网思维”让很多创业者陷入了“无效烧钱买流量”的意识世界,强调“务实”的企业思考的方向则把注意力的重点完全放在了“科创领域”,认为有了技术、专利……就等于拥有了市场,这其实也有点一厢情愿。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有一个科学家拥有了超音速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和发明专利,他的这项科技创新成果真的会成为他的市场优势吗?如果,这个创业的科学家是把自己的发明专利用于特殊用途的话,比如赛车……,那么可能还有一些亮点存在,但是如果这位科学家认为自己拥有了足够的技术领先优势而准备介入民用汽车市场的话——民用汽车确实也需要好的发动机,但是“超音速”的意义真的存在吗?

  如果单纯地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汽车用超音速发动机的性能肯定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把这样的超音速发动机安装到民用汽车上,第一,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长途运输,都没有“超音速行驶”的应用环境;第二,应用了性能更好的发动机,会不会导致汽车的成本与价格上升呢?那么,又有哪些用户会愿意多付费购买没有实际使用意义的技术与性能呢?

  如果说车用超音速发动机只是一个例子的话,其实转基因产品、人造肉……很多走在技术前沿的产品都还没有完全获得市场的认可。对于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而言,技术水平的提升确实可以让自己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但是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所谓的技术优势很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一鸣惊人,但是更大的可能性则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前浪”!

  所谓的技术领先,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就是存在着“相对的空白”,在这里不仅要考虑同类型产品竞争对手的存在,更要考虑随着科技发展在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填补空白的替代品”的出现。大多数时候,市场空白是可以意味着商机的存在的,但即便是商机存在,市场空白的另一个解释也包含着“市场投入”,一个产品从研发、投产、面市最后到消费,技术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了研发的环节当中,消费者从认知到认可都是需要企业从市场端去进行推动的,这里面需要有策略,更需要有资金的投入。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分析,拥有技术的创业型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总是会有科学家、科研人员的存在的,术业有专攻——当一个人的主要精力投入于技术研发方向的时候,他还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调研并了解市场吗?如果在这样一家公司当中,有着决策权的是更懂技术的科研人员而并非更懂市场的管理人才的时候,这家公司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一家带有销售职能的研究机构?还是一家以赢利为导向的、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呢?

  我们期待科技的进步,社会鼓励科技创新,但是为什么会有“技术”、“产品”……这样的不同的词汇存在呢?拥有好的技术性能的产品未必是消费者最愿意购买的,拥有了技术优势也绝对不等于拥有了市场优势,想要让技术优势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成为助力消费的有效工具,只是技术领先还不够,还必须要让技术和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有技术优势不等于拥有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