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幻识科普——《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有感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可以说这句话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在政治书上看到,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概念也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潮流,但是如果还像以前那种教科书式的学习的话,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例如我曾经当过大学本科的微积分助教,就发现即使是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的他们,在应对这些课程学习的时候也是普遍感到非常被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不高。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到如果能够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例如关于科普知识,这对于每个人来说基本上都是应该或多或少掌握一些的。相关的纯科普类书籍以及相关的纪录片等电视节目可以说也是非常多的 ,但是收到的效果怎么样呢?可以说还是值得商榷的。而相反对于科幻类小说,相比来说就很受欢迎了。例如刘慈欣的《三体》,可以说这么多年来都是经久不衰的,而在《三体》里面所涉及的相关物理知识,虽然讲得不多,但是阅读的读者却自发下去找相关的资料去了解,可以说这样来看通过小说的载体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来普及相对枯燥的物理天文类的知识就事半功倍了。

      这本由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所著的《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就是一本收录了159个短篇科幻小说的科幻类书籍。这些短篇故事一共分为六类宇宙:超现实宇宙、哲学宇宙、现实宇宙、幻想宇宙、穿越宇宙以及未来宇宙。可以说在这些分类中的这些小故事里面,故事的情节安排不是非常的跌宕起伏,也不是非常的扣人心弦,甚至有些故事的文字还显得有些无厘头甚至平淡,但是这些故事背后所贯穿的那些道理却是涉及面相当广。

      例如“超现实宇宙”里面的‘宇宙1:电炉’里面讲述的是一个人在厨房里准备做饭,但是由于将电炉温度设置过高,最后发生的现象不是早餐能不能做,而是这个人全部消失,发生了穿越现象。可以说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在写道:“他刚将锅放到炉子上,突然感到一股强大的吸力,他的右手不见了......这只火球的边缘本来离他很近,但越退越远......”可以说,在这个故事的描写中,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带有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笔法,让人难以捉摸。但是幸好作者在最后一段的点睛之笔,将整个故事的主旨直接点出来。相比来说,这样的故事比纯科幻类的中长篇故事来说是比较不太给力的,但是相比教科书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总的来说,本书是介于科幻小说与科普教材类之间,相当与在科幻与科普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这里面还不仅仅是科普,还包含了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哲学宇宙”里面的‘宇宙49:壮汉与欲望’里面就通过一个不到两页的篇幅的内容来引出人与欲望关系的探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短小的故事,也使得本书的阅读场合和阅读群体可以进一步扩展,例如上班族学生等在等车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里面就可以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科幻识科普——《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