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来书往

继续说书话。

前日在孔网购书一单,都是涉及两宋的史籍,其中一套李埴的《 皇宋十朝政要笺注》(上下册),属中华书局版《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中的一种。北京海淀的卖家竟发来了两本下册,联系卖家,回复说仓库找了没上册,可退寄给他,由他承担运费。余曰,可孔网办退货退款,卖家曰 不用太复杂,可直接退款。余答明日回寄,卖家则询吾银行卡号,说款项如不退至孔网帐号,可退至银行卡,余答曰可加微信转款更方便,孔网聊天窗竟不让出现“微信”、“转账”等字,否则信息一律系统设置为发不出去,真乃小鸡肚肠。

卖家加了余微信。

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日记感言:题为能够见到的第一手宋代历史资料都是残篇断简。点赞人颇多,说明大家对有两宋历史还是比较普通或多或少感兴趣的。感言正文如下:

当年蒙古人脱脱等编《宋史》只用了三个月告成,相当于拼凑之作,使得流传后世的《宋史》的真确性和完整性大打折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仅北宋前四期(相当于大致曾巩《隆平集》的时间范围)是较完备的,后面的都是永乐大典辑出的残篇,又止于哲,阙失徽钦(阙失这一段一手资料得参照《三朝北盟会编》、《靖康要录》(出过笺注本)、《靖康稗史》(作者因赵构所逼(宋室俘虏受牵羊礼之辱之类的赵氏家丑))亦对文章有所删节,化名作者都已有人考证出真名)。他的第七子李埴搞了个简编,加了徽、钦、高三朝,迄至南宋初。陈均照李焘《续资治通鉴通鉴长编》提炼成《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叙北宋九朝大事,因其体例缘由,十分简略,文献引徵价值小。

晚宋的史料则更是稀少,刘时举之《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可晓大致沿革,也很简略,确有一二条他本所无,开禧北伐史实较有参考性,聊胜于无。晚宋光、宁二朝史实则多依靠《续编两朝纲目政要》及《宋史全文》(同样缺晚宋)中的部分文字,理度恭三朝主要靠元初《宋季三朝政要》(含陈仲微所撰广、卫二王本未)(史料源头依托《咸淳遗事》、《钱塘遗事》等史料笔记)想了解宋史还得这些残篇断简。晚宋宋室连实录都没有人去记。南宋史家除了编年,纲目,纪事本未(袁枢、杨仲良)等体例,也有王称的《东都事略》(纪传体),但袁、杨、王所著都已非一手资料,因此史界征引度低,但史料价值依旧高于粗制滥造的《宋史》。

早上寻寄放点,余找了半天,在临街一小区内寻到一家寄放点,老板娘很豪爽,就全权委托她了。终于把书寄回了卖家,并发底单给卖家,卖家将书和运费的钱转来。

余随后又在另一家书店下了同样此书的定单。那家店主说明天发货。

又在另两家店买了红学书籍两种。

张书才《曹雪芹家世生平探源》

周汝昌《曹雪芹的故事》

买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书来书往! 这样的生活还在继续。 书 ,似乎成了生活的乐趣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来书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