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老师的作品,据说发售那会第一个月就卖了3万册。这个被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是怎么高效学习的。我想用他自己提出的“临界知识”理论就能很好的解释。
临界知识的说法,我觉得换个叫法可能更好理解一点,比如说“底层知识”。它是构筑知识体系的地基。各行各业的技能知识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需要学会大量的东西。但是从底层上,基本的道理或是方法论都是相通的。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临界知识理论。
书名很简单,但是内容却没那么好懂。抽取了一些书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1 为什么需要临界知识
知识改变命运。但是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有用?在数十年前,你知道的越多,越有优势。在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知识都能在网上找到,那你获取知识的速度越快,越有优势。但是现在及未来,则是拼知识认知的深度。
之所以很多人学习的层次上不去,就是因为缺乏临界知识。我们需要了解问题的本质,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就像二八定律一样,20%的临界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
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最应该学习的,就是结构化思维的能力,掌握临界知识,分析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成甲老师还提到了一下斜杠青年的看法。他认为盲目追求各种斜杠,只是变相的变卖自己的时间而已,跟普通的打工者没有区别。这是对各种斜杠青年的论述中比较有深度的观点了。斜杠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在做斜杠之前,你必须要提升认知深度,掌握了底层能力,才可以做多元跨界。这就相当于,掌握了一套核心方法论,同时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工作,正所谓斜杠青年。现在很多人都搞反了。
2 掌握临界知识的方法
成甲老师提出了两个心态与三个底层方法。
两个心态指:
- 绿灯思维,我们看到不同观点,不能习惯性抵触,而是要尽可能的思考,这个不同的观点,有什么可取之处,能给我带来哪些帮助;
- 以慢为快,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越需要下慢功夫。回到之前介绍临界知识的部分,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有用,所以就要花80%的时间在那20%的知识上。这就是以慢为快。
三个底层方法指:
- 反思,用于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 以教为学;
- 刻意练习。
以教为学这个概念大家应该听说过很多遍了,刻意练习的理论可以直接去看同名畅销书。在这里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反思的理论。
反思和总结还不太一样。总结是事情做完了,看看结果怎么样,总结经验。反思,则是更深一层的思考,对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反思是一种很有效的思考训练手段。比如说,我们刚刚经历过一件事情,你就可以去想:我之前有碰过类似的事吗?我之前是怎么做的?这次为什么就没长记性?其他人有类似的事情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做的更好?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你看,这样轮番思考下来,你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入一些。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值得反思。从小事突破,才能训练自己深入思考。不仅仅要记录事情的起因经历结果,更要记下当时自己的情绪与思考。看看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才更重要。
3 提升学习能力
作者在这个部分给了三个建议,帮助你提升学习能力,分别是: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记录。这个跟前面说的反思相似。没有记录,就无从回顾。很多人之所以过得浑浑噩噩,工作也不见起色,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缺少有效记录。记录最重要的价值,是用于后续的分析改进。而且,记录的时间越长,越能看出自己的规律。当我们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会有过深的思考,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记录,回过头来看的话,就会以一种旁人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迭代改进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成甲老师给了几个常见的记录框架,供大家参考:
- 当时考虑了目标吗?目标是什么?
- 目标下,考虑了哪些因素?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 当时为什么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 最后结果和我的预期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定期回顾。是记录的下一步操作。记录就是为了分析,定期回顾就是分析的一种形式。定期回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可以是按天、按周、按月、按年、按5年进行回顾分析。不同时间维度的回顾,所分析的重点及目的也不同。比如按周、月回顾,就要结合当期的个人计划进行比对分析,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如果回顾的时间维度在年以上的话,就需要从长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所处什么情况,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困难。这段时间内产生了什么关键事件(国家、社会、行业、家庭、自己),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关系,有什么趋势,如何影响到自己。
付费购买。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买内容,另一个是买时间。内容从层面大家都理解。互联网上免费资源太多,鱼龙混杂,花钱筛选好内容。买时间呢,则是花钱把时间省下来用于学习,增加你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例。
4 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我们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想学习一个新技能,选择了“21天快速入门”这条路。你就会发现,掌握这个技能60%的能力,勤学勤练,很快就能达成。但是,越往后,就越不行。感觉像到了一个瓶颈期或是天花板,再也上不去了。
这个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发现事物之间深层次的联系,也就是临界知识。当我们面对超出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经验的问题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更加强调临界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短期来看没有什么效益,但是从长期来看,临界知识带来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如何去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我觉得作者讲的比较宽泛浅显,可能真是一门玄学吧,得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领悟到。成甲老师建议我们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最重要的知识,找到一手知识及其出处。试着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那么这个“更加基本”的原理,就是临界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