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元旦的时候我在自己公号【怀左同学】做了一次送礼物的活动,有kindle,有三毛全集,还有10本自己做着笔记的藏书。和小午、聪聪一商量,就说新年给大家送点礼物,算一个祝福,也图个乐子。
昨天整理了十本书,有我最爱的并且做满笔记的《百年孤独》,有《老人与海》,有村上的,有阿城的,还有一本我自己的书(阿布同学指定要的签名本)。
想想2018年自己也送出上千本书了,有点漂流瓶的意思,书上写点简单的寄语,收到的同学我祝你快乐。
01
2018年四月中旬,我的第一本书《我这么自律,就是为了不平庸至死》出版了。选书名的时候,其实我准备了几个文艺的名字,但被编辑老师否定了,因为出的书已经变成了商品,要照顾市场,不能只图自己开心。
于是我的书没有叫“怀左随笔集”、也没法叫“……随感”,而变成了带着“自律”,让人一听就可能会打鸡血的名字。
说实话,这本书从筹备到出版,编辑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反倒是我自己,本着佛系的态度,并没有抱太多的得失心。可能我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能出书已经不错了,还想那么多干嘛!
我还记得我去当当总部签书的那天,我的编辑璇姐吃饭时问我:“你预计这本书能卖得怎么样?”
我老实地回答她:“没想过,如果没人买的话,那我自己就多买几本。”
她哈哈大笑:“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啊!我们组都看好你这本书。”
其实这不是有信心或者没信心的事情,而是我根本没想过。出书也是我刚开始写文章时的梦想,但自从开始认真写作之后,我就再没做过这样的梦了。
写作让我快乐,至于出书,那都算无心插柳的事情。
12月的时候,有天我问璇姐图书的情况,她说已经印到快11万册了。当时我非常吃惊,印象中我的书只卖完首印。结果比预期高很多,这也算一个很大的惊喜吧。
对所有事情的预期,我都放的很低,所以偶尔的没想到,才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惊喜。
这是我现在对事情的态度,不想结果,多注重过程。
好结果谁都喜欢,但每天念叨,就会让自己分神。
我不愿意太伤神,因为我喜欢养生。
如果有人说我很努力,第一本书就卖得挺好。我想说其实我一点都不努力,我没有每天去营销,没有去找什么资源,也没有为图书的售卖操过什么心。可能也觉得,如果一本书没有自己内在的增长能力,再这么扶可能也不会有多大效果。
当然,如果有人说我幸运,我承认这是事实。有时候我会有一些自己也没想到的好气运,不知不觉。
我经常不相信,就像我第一次去面试时,聊完天人家表示要我时,我问他是不是在和我开玩笑;就像我小时候考试考第一,我会亲自去查一下榜单……
到现在我还是不相信,不做太多好的预期,就在平平静静中看情况吧。
他们说我是老干部,有点这样的意思。
02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时,有很多幼稚的言语,也有一些在别人看来打鸡血的地方,但那就是以前或者写文时候最真实的我。没有好资历,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我在跌跌撞撞中找寻属于自己的路,很多时候就凭着一股想当然的劲头,异想天开地做着自己当时喜欢的事情。
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也不知道做哪些事真正有意义,在我什么都没有的年纪里,我只知道每天尽量多做一点事情,至少晚上睡觉时不会觉得心慌。
所以我在大学的那几年,每天就早出晚归,书包里背很多书,到自习室时轮着看。可能别人会觉得像个傻子,像一个书呆子,我也不知道读那些杂七杂八的书有什么用,我只是去那样做了,没什么规划,也没什么好的认知和方法论。
在现在这个做什么都讲认知、格局与底层逻辑的时代,我就像一个愣头青,不管不顾,想到什么就做点什么。
在外人看来觉得很努力,这孩子无欲无求,只知道学习上进。
其实我认真想想,真不是那样,内心深处,我也有恐惧和逃避。
我很害怕,我害怕之前我什么都不是,之后我还是什么都没有。
我也在逃避,逃避空虚、逃避荒芜、逃避自己的无能,逃避家人经常在我耳边念叨的贫穷。
我早出晚归,也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心不安,人就会慌。
归根到底,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出身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考入了一所普通大学,后来费了老劲才考上的研究生,每天做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事情。
后来身边一些喜欢我的小伙伴说我怎么怎么厉害,我都当他们在和我开玩笑。因为我除了能写写字,别无长物。
就像熟悉我的你们,也熟悉的那句话。
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03
昨天晚上,我收到了一个网友的留言,说她现在大四,在选择的关口遇到了很多问题,想请教一下作为过来人的我。
看到她的困惑,我想到了之前同样迷茫的自己,觉得很重要,然后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最后不知道能不能真正帮助她,希望有点用处吧。
过了25岁之后,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年轻时最应该去提升的东西——眼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格局、认知、层次等等。这些东西说起来很虚,但会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具体一些,其实就是做决定。
上面提到的这些看起来很虚的东西,它们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所有选择。而选择,真的会决定我们的命运。
大四快毕业,你是选择去餐厅打工赚点零花钱,还是去找公司实习增加一点工作资历;
毕业后,你是选择去大城市打拼学习,还是选择回老家安稳度日;
谈婚论嫁,你是坚持自己选择条件不那么好的爱人,还是选择别人帮你挑选的看起来条件不错的人家;
有了孩子,你是一定要把自己孩子送好学校,还是觉得能力有限差不多就得了;
……
所有的选择,都和你的思维,和你的格局层次有关,其实最后的结果好坏,都是你一开始就选择好了的。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我开始慢慢相信了这一点。
人都有20岁的时候,贫穷富贵也好,跌跌撞撞也罢,最关键的,是去挑可以让自己开眼的事情去做。
看更大的世界、认识更优秀的人、学习更好的思维、做更有趣的事情。
以后,一定会实实在在塑造我们的人生。
04
说来也难过,再过几年,我就快30了。今天早上我爸给我发小时候的照片时,我还感觉自己是一个傻乎乎的追风少年。
家里人对我的预期也很低,一直到现在,我妈还觉得我是个看见人就害怕,说话声音不大,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每次临走前她还叮嘱我:“出去和人说话大声点,不要害怕。”
还有更搞笑的,之前我在家里说要线上给别人讲课时,我妈悄悄在门口听了一个小时,结束后和我说:“没想到还讲得不错,真不敢相信你还能给别人讲东西。”
这本书出版时,我给家里寄了几本,当时我家里人都不相信我出书了,看了之后才确定我确确实实出了自己的书。
这也算降低预期后带来的小惊喜吧,很有喜感,好玩。
后来我妈拿着我的书给亲戚们分了一下,然后告诉我:“别拿回来了,还得给人分,麻烦。”(妈,我的黑脸,你看到了吗?)
其实到现在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也和小时候他们允许我看“闲书”有关。那时候别人家父母都不同意孩子看“乱七八糟”的书,天天督促好好学习。但我爸妈不管我,夏天我天天捧着古龙的小说看,我妈还和人说我爱学习。
那是《多情剑客无情剑》,也就是后来改编成的电视《小李飞刀》。妈,谢谢你的大度!
然后没事时就看各种杂志、故事、成语字典、历史片段……看多了之后,可能就积累了一些表达欲吧,再遇到现在这些自由表达的条件,于是就开始写点东西了。
说实话,以前的那些学习经历什么的,基本都已经写完了。所以现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想着之后继续多出去走走,做点新事情,多一些感悟,然后继续写新的东西。
没什么目的性,就是喜欢写字时的那种单纯快乐的感觉。
喜欢和别人用文字交流的感觉,很奇妙。
我不太喜欢华丽,就喜欢聊天。
你不在我跟前,我用文字和你唠嗑。
竟然写到了唠嗑,想到了科比,早上起来还看了篇关于科比的文章……跑偏了。
05
这段时间,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看书,整理整理笔记,看球,健身,然后和二胖在一起。还有半年研究生就要毕业了,突然有点舍不得,但未来也在前面等着我。
我觉得自己也成长了,成长的标志就是越来越佛系了。
不是无欲无求,而是知道该放下什么,该看重什么;慢慢知道该如何按部就班去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图快,只知道急吼吼去冲锋了。
就像很多成熟球员,知道什么时候划水,什么时候发力,什么时候拼命,也知道什么时候云淡风轻。艾玛,云淡风轻有点吹牛了,远远达不到,还差得远。
今天早上还翻了翻自己的书,出了写自己的经历之外,书上其实还有一些对爱情的理解,有一些写作的感悟。如果喜欢写作的小伙伴,看了书之后也可以和我聊写作,我现在感悟更多了呢。
未来其实还想出一本书,一本关于我和我媳妇的书,就很简单,真实记录我们的生活,记录我们的点滴,愉快与不愉快,开心与吵架,我们忘不了的事情,还有我们去各地的游山玩水照片。
这就有点意思了,然后分给身边关系好的朋友,做个纪念,大家一起乐一乐。
不知道会不会实现这个小梦想,这确确实实是我现在想到的一个很好玩的想法。
未来可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