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十大经·2观》诗解1行法循道法天则地



《黄帝四经·十大经·2观》诗解1行法循道法天则地

题文诗:

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周流四国,以观有无,

恒善法则.力黑视象,见黑则黑,见白则白,

奖善罚恶,黑白分明.地得则善,天刑则恶,

人视镜鉴,人静则静,人作则作.力黑也已,

布制建极,正民以则,力黑归曰:天地已成,

而民之生,逆顺无纪,德虐无常,静作无时,

先后无名.今吾欲得,逆顺之纪,善恶之则,

正名定分,以立静一,为天下正,静作以时,

因而勒之,为之若何.黄帝答曰:羣羣沌沌,

窈窈冥冥,浑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

阴阳未定,未有以名.始判为两,分为阴阳,

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扬善惩恶,

因以为常,明者为法,惟道是行.行法循道,

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

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

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养之,恃地气发,

乃萌者萌,而滋者滋,天因成之.弗因不成,

弗养不生.夫民之生,规规矩矩,生食与继,

不会不继,无与守地;不食不人,无与守天.

【原文】

(黄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周留(流)四国,以观(有)无恒善之法则。力黑视象,见黑则黑,见白则白。地【之所德则善,天之所刑】【则】亚(恶)人则视竞(兢)人静则静,人作则作。力黑已布制建极, 【而正之】【力黑】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顺无纪,德疟(虐)无刑(常),静作无时,先后无名。今吾欲得逆顺之【纪,名分之定】以为天下正,静作之时,因而勒之,为之若何。

黄帝曰羣羣【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虐之刑】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刑(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时若(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寺(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萌)者梦(萌)而兹(滋)者兹(滋),天因而成之。弗因则不成,(弗)养则不生。夫民生也规规生食与继。不会不继,无与守地;不食不人,无与守天。 

【译文】1

    黄帝委派大臣力黑微服出访,巡视各国,考察人们品德上有否不合规范的地方,并为之制定准则。力黑仔细考察各种事物现象,发现丑恶的品行便加以惩罚,发现善良的品行便加以褒奖。凡属天道所养护的便善待之,属天道所诛伐的则唾弃之。对于人们所显示出的取舍好恶则用以作为借鉴参照。人们冬闲时需要静息则听其自便,农忙时需要劳作便任其自为。当力黑已建立并颁布了各项规章制度要以此顺正民情时,便对黄帝说:大自然已经形成,人类也随之诞生,但此时 是非善恶尚无区分的标准,奖赏惩罚也因之没有定则,闲息忙作尚缺乏规律性,贵贱尊卑还没有确定的名分。现在我想使这些都变得恰当得体,使是非善恶能有分界,使奖赏惩罚能有准度,闲息忙作能有规律,贵贱尊卑有确定的名分,使之成为矫正天下的范式,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样做怎么样呢?

      黄帝说:天地未生之前,先天一气,看去混混沌沌,窈窈冥冥,浑聚昏暗,如一谷仓。此时阴气阳气未分,无所谓明暗昼夜。阴气阳气聚散未定,所以一切都无法称名。现在天地既分,阴阳有别,离析而为春、夏、秋、冬四季,刚柔的相互更迭推衍便有了万物的生成,因此奖惩赏罚须兼行并举,并要将其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而奖惩赏罚的施行,要取法自然规律,二者须相互配合。顺行取法自然规律,遵循天道,这便是阴阳的全部道理。阴阳聚合,刚柔相济;刚柔的相辅相成,阴阳的融会贯通,便成就了万物。轻清的阳气向下与重浊的阴气合会于地而生就了五谷草木,重浊的阴气向上与轻清的阳气会合于天而生成了日月星辰。因为得到了天气的精微,于是该合时序的便合时序,该孳长的便孳长了,万事因此得到了上天的成就。不因循天道万事便不会成功,没有地道的养护万物便不会生长。人类刚一降生,便本能地懂得饮食生育的道理。不婚娶交配人类便得不到繁衍,这样也就谈不上持守地道;无饮食来源人便不重养育,这样也就谈不上持守天道。

【注释】1

  “黄帝令力黑行伏匿,周留四国,以观无恒,善之法则”:“”:同“浸”义通“潜”。对人的行为而言,“浸行”就是“潜行”,不声张不作势,悄悄地行动。《论语·颜渊》:“浸润之潜。”《诗·小雅·白华》:“浸彼稻田。”“伏”:本义趴下身子。此处义隐蔽隐藏,不造势,减小目标。不能像县太爷出巡,警车开道,前呼后拥,招摇过市。《释名》:“伏,覆也。”《广雅》:“伏,藏也。”《国语·晋语》:“物莫伏於蛊。”《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匿”:此处义隐藏,躲避,不直接现身。《说文》:“匿,亡也。”《广雅》:“匿,藏也。”《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而知匿其昵。”“留”:义有停止,缓慢,流动和治理多重意思。《说文》:“留,止也。”《国语·吴语》:“一日惕,一日留。”《庄子·天地》:“留动而生物。”《国语·楚语》:“举国留之。”还有长久义。《尔雅》:“留,久也。”《礼记·儒行》:“悉数之乃留。”“无恒”:此处义就是不正常的现象,不规矩的事件。“善”:此处义完善,改善。此节义即:黄帝安排派遣力黑作为特命全权大臣,暗访巡察四方邦国,要不声张不作秀,不侵扰百姓,不打草惊蛇。普遍周密,依实行事,行止自便。以达观察发现不正常的现象,不规矩的行为。以便改善完善相关法规准。

“力黑视象,见黑则黑,见白则白。地之所德则善,天之所则亞”:“视象”:此处义就是,观察发现现实的景象情状。“德”:此处义通“得”,就是从地上有收入;又可以看作是地对人的恩德。这自然是好事和好现象,还是各邦国做得好。“亞”:熊春锦本音e。古通“恶”故音e。今音ya。此处义为不“善”的,次等的。因为既然为“自然”即“天”的惩罚,当然是不善的。又比起“地之所德”者,自然是次等的。《说文》:“亞,醜也。”《尔雅》:“亞,次也。”《礼记·士虞礼》:“龟亞之。”《左传·文公六年》:“为亞卿焉。”《史记·项羽本纪》:“亞父南向坐。”此节义为:力黑很客观地看待各种现象,实事求是的评估评判,是黑的就说黑,是白的就说白。凡是土地丰收,人民享受了土地的恩德而有得益,那地方就管理得好,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就好。凡是人为的受到自然即“天”的惩罚的地方,就差,就是次等而需要改革即“善之法则”的了。

“人则视兢,人静则静,人作则作。力黑已布制建極,而正之”:“人”:这里三个人字,第一个当是指个人,某个人,后两个指普遍的人,大家。“兢”:熊春锦本此字为上“主”下“兄”,字库没有。在金文中正是“兢”的半边,且从“兢”。此处义敬业有上进心,谨慎有戒惧心,而又努力工作。《说文》:“竸也,从二兄,从丰声,读若矜。一曰兢,敬也。”《尔雅》:“兢兢,戒也。”《玉篇》:“戒慎也。”《正韵》:“不自然貌。”《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蹇不崩。”“布”:金文形,上如手持梭,下为巾。本义织布,此处义为铺开,安排,布置。《说文》:“布,织也。”《广雅》:“布,班也。布,施也。”《国语·晋语》:“布币行礼。”《左传·昭公十六年》:“敢私布之。”《韩非子·难三》:“法者···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極”:此处义为顶点,极限;限度,如今之所谓底线。《孟子·梁惠王上》:“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诗·周颂·思文》:“莫匪尔極。”《史记·货殖列传》:“至治之極。”此节义即对于某个人,就看他对所从事的事有无敬畏戒慎之心,是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否只有在大家都无事休息时才会休息,只要别人一开始工作,他就立即工作。关于以上这些,力黑都做了安排布置,制定了规则,定出最高标准,划出了底线。

“力黑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顺无纪,德瘧无(常),静作无时,先后无命名”:“天地”:此处义指天下地上就是社会、民间。“成”:此处义仍如前篇,义为调停平息而有了平静的秩序。“民生”:此处义为人民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瘧”:本义疟疾,一种或冷或热,寒热往来的时疾,现在已普遍被控制少有发病。此处义像疟疾一样的不正常,形不成习性。“无时”:此处义为没有时间观念和限制。此节义为:力黑回来汇报说:天地之间的人事已经摆平,一时相安无事,但是黎民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违法乱纪,和遵纪守法,还没有更明确的纪律制度,人的德性品行如像疟疾一样时冷时热不正常,还没有一定的刑罚惩处。对无事静息和适时劳作没有时间观念和作息制度。对工作中的先进和落后没有指定的利益奖惩。

“今吾欲得逆顺之纪,无无象,以立静一,以为天下正。静作之时。因而勒之,为之若何”:“无象”:本义没有具体形象,形迹。此处义没有公之於众的明确的法律文本依据。“象”即所谓的“象魏”,宫廷门外的阙门,当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一般都是悬挂在上面向民众公布,因此又引申为成文的法令法律。“无无象”就是消除“无象”的现象。《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庄子·小匡》:“设象以为民纪,设券以相应。”“静一”:此处义为专一不变的,不是随意的甚或朝令夕改的。《庄子·刻意》:“纯粹不杂,静一而不变。”“勒”:本义为马的有嚼子的笼头。此处义为刻划如“勒石”即刻之石头上一样有文本,再是约束,控制治理。《说文》:“马头络衔也。”《楚辞·九章·思人》:“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礼记·月令》:“孟冬,命工师效功。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此节义为:现在我想得到关于违法乱纪和遵纪守法的相关法纪,消除以前没有明确文本依据的,可以任性的自由裁量的现象,以达专一而不可擅变。这样作为治理天下的准确正确的保证,使作息都能依四时,適季节。因此刻文以为约束依据。这样做怎么样呢。

“黄帝曰:羣羣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羣羣”:此处指像群羊一样混杂团在一起。“沌沌”:此处义为像翻滚的浑水一样分不清层次。“窈窈冥冥”:此处义为昏暗迷茫,说不清道不明。《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淮南子·精神训》:“惟像无形,窈窈冥冥。”《素问·徵四失论》:“窈窈冥冥,孰知其道。”“囷”:本义为圆形谷仓,此处义像统统装进谷仓一样混在一起。《说文》:“囷,廪之圆者。”《礼记·月令》:“修囷仓。”《韩非子·初见秦》:“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阴阳”:此处义不是指“明三定二”中说的五行阴阳,指不分彼此,不明缓急,不辨短长的混杂在一起,不能条分缕析。此节义即黄帝回答说:像群羊一样合在一起,像浑水一样搅在一块,昏暗迷茫,说不清道不明的都统统装在一个谷仓里一样,不明不暗,不分彼此,不分轻重缓急,难辨阴阳正反。

“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此节义是:在以前连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也就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概念都还没有确定,我就还没有依据给他定出明确的名分。现在好了,开始给他一分为二,分成阴和阳,对和错,好和坏

  “离为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瘧之行畜未系,因以为常,亓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离”:甲骨文形似一只鸟在巢上展翅,像要飞起的样子。有分离分开义,此处义指将如阴阳的对错好坏明确地一分为二,凡事有了对立统一的两方面,两种可能。《玉篇》:“两也。”《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可守也。”《礼记·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离。”《公羊传·桓公五年》:“离不言会。”“畜”:本义牲畜,此处义蓄养,蓄积,就是说长期养成集累的习惯。《说文》:“虚,田畜也。”《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家养谓之畜,野生谓之兽。”《荀子·天论》:“畜积收藏于秋冬。”《韩非子·五蠹》:“既畜王资而成故国之畔。”“系”:今简体已是“系”“係”“繫”的合一,在古代,有区别又常被混用。此处义约束,羁绊。《说文》:“繫,约束也。”“係,繫束也。”“系,繫也。”《荀子·劝学》:“系之苇召。”《国语·越语》:“係妻孥。”《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繫邦国之民。”“微道”:本义为隐蔽的小道,此处义为不公开不通行的做法,道理。此节义为:把事物一分为二地分析处置的时候,相互统一而又对立的强弱双方,就能相互平衡,这样多种物色选择就得以产生,而那德性像疟疾一样冷热不定的德行,是在没有约束羁绊的情况下养成又集累的,因而形成不良习性。有些明白的人虽然说是为法依法,却像走隐蔽小路一样习以为行。微通惟。

“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循道”:此处义为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路径。“牝牡”:本义指禽兽的雌雄性即公母,又是古天文学的概念。此处指事物的强弱,胜负等相对的物性。《荀子·非相》:“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史记·龟策列传》:“禽兽有牝牡,置之山原。”《史记·天官书》:“金在南曰牝牡。”《晋书·天文志》:“太白在南,岁星在北,名曰牝牡,年谷大熟。”此节义为:行事的做法与遵循法则路径,就是一对像禽兽的公母一样的关系,公与母相互恋求,虽有刚柔强弱之分却能相合,即可相互调停平衡。使得牝牡相互之间就像刑罚一样,相互制约

  “下会於地,上会於天。得天之微,时若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会”:此处义相合,符合,一致。“微”:此处义精微,精妙。指天地自然运行的必然规律和路径。《广韵》:“微,妙也。”《礼记·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荀子·议兵》:“诸侯有能,微妙以节。”《礼记·儒行》:“其过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时”:此处义如春夏秋冬的每个时节。“恒”:此处义指恒常永久的运行规律,更替路径。“之”:此处指代地所养育的各种东西。此节义为:这样上与天相符合,下与地相一致。契合自然运行的精妙的规律路径,也就是像春夏秋冬的每个时节一样,都符合各自的特点特征,而恒常的不可逆转的更替规律,也永恒地运行。即时节像时节,规律是规律。大地才能因应而养育地上的一切.

“寺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茲者茲,天因而成之”:“寺”:本义古指官署,即衙门,官员办公的地方。又指近身的小臣。此处义指像小臣那样被动地听任,等候。《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周礼·天官·冢宰》:“寺人,掌王之内人。”《诗·秦风·车邻》:“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大雅·瞻仰》:“匪教匪诲,时维妇寺。”“地气”:天有天气,天气指风雨晦明,地气当指生长化育,即地的自然功能。《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礼记·月令》:“以达秋气。”《礼记·乐记》:“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梦”:此处指人的做梦。“茲”:此处义指草席,睡觉时身下的垫子。义为与人的做梦是两不相干的东西。《尔雅》:“蓐谓之茲。”《公羊传·桓公十六年》:“属负茲舍不即罪尔。”《注》:“诸侯有疾称负茲”《史记·周本纪》:“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茲。”此节义为:像官宦身边小臣只知被动行令那样,等候土地的生长化育自然功能的发挥,就是像做梦的做梦,草席是草席那样,两不相干了。天道自然也就是因此才须调停摆平他。

  “弗因则不成,弗养则不生。夫民之生也,规规生食与继”:“因”:此处就是指上面所说的地对“时若时而恒者恒”,也就是时节像时节,规律是规律的依顺凭借;以及天对“梦者梦而茲者茲”,也就是一事是一事,严格区分的法则的依顺凭借。“规规”:“规”本指规矩法度,“规规”就是指拘谨严格的样子。《说文》:“规,有法度也。”《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亦小弗。”此节义为:不依顺凭借梦归梦席归席的并行不悖的自然规律,就不可能调停摆平。没有这样的自然规律的养育就不会有众多东西的生出。而黎民百姓的生活与生存,就要规规矩矩谨慎地,依凭自然规律生产吃的食物,和使其可持续不断绝。

  “不会不继,无与守地;不食不人,无与守天”:此节义为:但是,不融合会聚自然规律的方方面面,就不可能保证地的产出持续不断绝,也就没有可以凭借以守住地的养育万物的功能;没有吃的也就是不吃就不会有人生存,也就没有或说无所谓可遵守天的自然规律的问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帝四经·十大经·2观》诗解1行法循道法天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