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行业研究 | 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和机会

现在,元宇宙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如果真的要让所有人进入元宇宙,并在元宇宙里如鱼得水,就不能要求每个元宇宙的用户都会编程,因此低代码,尤其是无代码的AIGC以及隐私计算等技术将是元宇宙的基础。到底什么是“低代码”?其未来发展如何?“低代码”的兴起真的会让程序员们失业吗?本文将由浅入深地为您解读“低代码”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 王普玉

审核: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 邹传伟

万向区块链行业研究 | 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和机会_第1张图片

低代码平台概念

什么是低代码平台?该概念最早是由咨询公司Forrester在2014年提出,从市场发展及落地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低代码平台的认知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

万向区块链行业研究 | 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和机会_第2张图片

图1:不同机构及企业对低代码平台定义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21中国低代码市场研究报告》)

通过图1可以看出,最早的低代码平台(Low-code Application Platform, 简称LCAP)源自于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简称IDE)是将常用的指令集封装成可视化、模块化与集成化的工具,供开发者直接调用以减少重复性编程的平台,开发者使用时直接调用组件即可,无需再次进行0到1过程中的测试、部署及开发动作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低代码平台又有了一套新的定义:指开发人员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等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工具,使用拖、拉、放式组件和模型驱动逻辑来创建Web和移动应用。其目的有三点:第一,减少重复性编程工作;第二,缩短开发时间和成本;第三,降低编程门槛。相比早期的低代码平台,通过可视化图形界面的使用来降低编程门槛是主要目标,实现企业人人能开发,助力于企业数字化转型。

早期的指令封装形式的低代码平台和以图形界面展示形式的低代码平台作为两条不同的主线发展,前者被行业内众多媒体批为“新酒装酒瓶”,PR成分更重;而后者图形界面形式更容易被非专业人士理解及更容易上手,认为是真正的低代码体现形式。无论前者还是新形式的低代码平台,其基本功能相同,即提供通用型功能(UI、逻辑、数据三层均需考虑)开发组件以减少重复开发工作量,但部分个性化需求则需要开发者基于开源框架新使用编程技术开发新的应用模块。

除了上述两种低代码平台,市场上还有一种衍生产品叫做零代码平台,这种平台被认为是新低代码平台的一种,即无需编写代码能够完成新系统及软件的开发,如西门子旗下Mendix Studio,供业务人员使用的无代码平台。零代码平台会受限于通用数据库的素材数量,更适合一些简单场景的产品开发;而对于复杂场景的系统开发,仍然需要依赖于开发人员的代码编写和调试,如Mendix Studio Pro,适合开发人员使用的低代码平台。

从技术和市场角度分析低代码的必要性

关于低代码或零代码的必要性, 纵览行业专家、学者、资深从业者在各大媒体及平台上的公开讨论,都是从纯技术的角度在讲述技术的必要性,且引起很大的争执,反对者主要提出两方原因:第一,对于专业开发者而言,低代码或零代码是一种伪需求;第二,低代码属于新酒装旧瓶,PR成分过重。这些反对都是站在纯技术角度讨论低代码平台,而缺少站在市场角度关注使用者的现状和需求,下面我们将从技术和商业两个维度来讨论应用开发的发展。

01 技术角度

从技术维度,应用软件开发方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到1软件开发:早期的软件开发从数据库的搭建到平台或软件架构的建设都需要开发人员手把手的输入代码,这种方式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第二阶段,软件开发工具的流行:为解决第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大家将常用组件和技术封装,形成了各种应用开发工具,方便开发人员的使用;这些工具的出现降低了开发人员的从业门槛和能力要求。第三阶段,低代码或零代码阶段:使用图形界面进一步实现开发平台的可视化和易理解性,让开发人员通过少量代码或无代码形式拖拉放一些图标即可完成软件或平台开发及搭建;这将比第二阶段进一步降低软件或平台开发门槛。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图形界面形式的低代码平台与早期应用开发工具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大家认为图形界面低代码平台属于伪需求,而且使用中难维护及测试。

02 商业角度

从商业维度,如图2所示,整个软件供需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工业软件萌芽期:在计算机发展初期,工业企业为方便产品研发,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应用平台,减少对人工计算和手工改绘图的依赖。阶段二,工业软件标准化阶段: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工业企业的业务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借助于工业软件完成计算和研发,基于此需求,在标准化作业流程(SOP)指导下,再结合定制化软件的发展经验,各领域逐渐开发出各类标准化的工业软件。阶段三,工业软件定制化发展阶段:各企业的业务场景不同,标准化作业软件无法满足所有功能需要,因此使用二次开发的方法来弥补标准化软件功能不全的问题。阶段四,工具平台助力定制化软件开发阶段:各企业的SOP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标准化软件未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企业水土不服,导致系统流程和现实操作两条线,经常为了系统录入而录入,不仅没有提升作业效率反而给业务人员带来额外工作压力。为解决这个问题,财力雄厚的中大型企业选择自主定制开发,根据企业现有作业流程来开发软件,使系统流程和实际操作能够相互支撑并提升作业效率。但这种方法成本过高,很多中小微企业难以承担。为解决该问题,大量的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出现,这些工具将通用的组件封装,方便企业开发人员通过少量代码编写即可完成软件或平台的开发和搭建;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通过“傻瓜式”的拖、拉、放形式,让不懂技术的业务人员完成软件不同功能的搭建,这将从成本和技术两方面降低软件开发门槛。

万向区块链行业研究 | 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和机会_第3张图片

图2:工业软件开发方式发展

上述是从客户视角描述了应用软件开发的四个阶段,回看低代码反对者的观点,如果单从技术角度看有一定道理,因为对专业开发者而言,图形界面的低代码或零代码平台如同玩具一样,没有实际的意义。但从使用者第四阶段的需求来看答案将完全不同,因为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以更低成本寻求更好应用的软件;从理论上看,低代码平台无疑是当前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

低代码市场发展

从第二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低成本的定制化企业软件开发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为解决该问题,技术提供商从不同角度切入该市场,主要有三类低代码技术参与者和两类产品。

01 低代码产品类型

低代码产品主要类型:一种是将数据与储存结构合一的表单驱动;另外一种是数据与逻辑分离、各自独立的模型驱动。 

1. 表单驱动

表单驱动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拖放构建数据表方式展开业务分析设计。如图3所示,适合人事行政、资料归档、OA审批、客户管理等简单任务,对完全零基础的销售、管理人员友好,可以做到完全去IDE化,像搭积木一样按流程构建程序逻辑,更贴近零代码开发。

万向区块链行业研究 | 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和机会_第4张图片

图3:低代码/零代码平台架构图

2. 模型驱动

模型驱动对软件所涉及到的功能进行建模,以应用开发平台为核心,承载各种开发工具和复杂逻辑,并将其可视化,辅以少量代码。适合作为开发者技术中台核心,快速按照企业需求产出一整套系统。

3. 表单驱动与模型驱动的对比

从Gartner、Forrester等知名机构主流观点显示,表单驱动的低代码平台没有被归类为“专业的”低代码平台。网易副总对“专业”低代码给出了六个标准:模型驱动、可视化开发、表达式语言、软件工程、开放集成和脚本语言。从这六个标准看当前国内市场自称为模型驱动的低代码项目,仅ClickPaaS一家公司进入门槛,其他公司均不满足条件。

万向区块链行业研究 | 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和机会_第5张图片

图4:表单驱动和模型驱动综合对比

02 三类参与者

1. 专业低代码厂商

这类企业专门从事于低代码平台的开发,如以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Mendix, 2018年被西门子以7亿美元收购;还有OutSystems, Salesforce, Appian,ServiceNow等,这些企业也被咨询机构Forrester和Gartner连续三年评为低代码平台的领先者。而以表单驱动的平台有简道云、明道云、清流等,国产平台当前主要以表单驱动为主,而以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与国外相比缺乏竞争力。模型驱动方面,除了Mendix和微软的Power Platform,其他厂商还未进入中国市场。

万向区块链行业研究 | 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和机会_第6张图片

图5:低代码市场领先者象限(资料来源:Gartner)

2. 互联网云厂商

云端轻量式的应用开发一直是所有云厂商努力的方向,但限于技术能力及企业认知的欠缺,该市场发展并不理想。但随着这一波数字化改革浪潮的推进,企业应用开发的痛点显现,各大云厂商看到了低代码的机会,并加快了对低代码市场的布局。以阿里为例,通过低代码平台“宜搭”赋能阿里云生态的构建,以表单驱动的“宜搭”主要有两个核心业务方向:第一,在增量业务上,企业很多增量场景可以快速的用钉钉宜搭构建;第二、在企业的存量系统上,帮助企业做连接,打破数据孤岛。再以微软Power Planform为例,平台同时兼顾了表单和模型,包括了Power BI、Power Apps、Power Automate等,分别从数据、应用、流程三个维度解决企业应用中的长尾需求,形成完整的企业应用服务生态。这里提到的阿里和微软都是自建低代码平台,也有云平台通过外部资源的合作来补齐低代码开发的能力,如2021年4月腾讯云与西门子Mendix的牵手。

3. 传统软件厂商

早些年,传统软件厂商主要提供标准化软件产品,但随着客户业务的快速发展,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特殊化场景及定制化需求,因此二次开发变得特别重要。二次开发往往基于一个特定平台,对于企业并不友好,成本高、周期长、开发难度大。低代码的出现无疑为传统软件厂商提供了活水。以SAP为例,选择与低代码平台Mendix合作,客户通过Mendix进行各种形式的二次开发,据Mendix内部人员透露,SAP的二次开发占据了Mendix的40%业务量。 

低代码的总结

虽然低代码领域仍属于新兴行业,但Gartner从愿景完整性和执行力两个维度的评价以及Forrester的分析看,包括Mendix、Salesforce、OutSystems等六家企业已经连续三年在低代码领先者榜单排名靠前,说明行业对该领域的技术认知已经趋于一致,且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已出现,这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并不友好。但从市场份额看,相比当前市场占比,多家机构认为未来5年低代码平台有4倍的发展空间,将达到14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尤其国内低代码市场当前仍流行以表单驱动为主,因此,未来以模型驱动的平台仍有发展空间。

关于低代码平台完全替代传统开发,且开发人员即将大面积失业的观点,存在很严重的认知偏差。未来低代码平台与传统开发一定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代替。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两种系统,即敏态系统和稳态系统,传统企业一般对应用软件的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会尽可能避免由于各类软件宕机问题导致的正常业务受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稳态系统场景;但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敏捷转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充满着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探索及实验来寻找数字化转型方向,企业需要对市场变化做出敏捷反应,这是典型的敏态系统的要求。如果通过稳态系统的开发管理方式去满足敏态系统场景的需求,无疑会在市场竞争中占不到任何先机。同样,如果使用敏态系统的开发管理方式处理稳态系统的需求,这会给业务稳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因此对于稳态系统,仍需要依赖于传统的开发方式,通过长期计划有条不紊的实现数字化转型,保证企业核心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而对于业务端,根据场景快速迭代的差异化需求,则可以通过以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做快速实现。所以低代码平台是为前端接近业务的人员提供服务,让他们不用担心技术能力,而只需要专注于业务逻辑,通过少量代码就能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此外,对于稳态系统确定的二次开发,也可以通过低代码平台实现。

除了低代码平台,还有一个零代码(或称无代码)平台,虽然这类平台已经被Gartner和Forrester剔除出专业低代码平台评价范畴,但其仍有一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价值。低代码平台是为专业开发人员服务,更准确的说是为懂技术的业务人员服务,所以一般是为B端服务;而零代码平台未来的市场应该更偏向于C端市场,虽然当前的零代码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搭建上下班打卡平台、文件管理平台、公司BBS等场景应用,但这项产品的更大价值应该会体现在C端,如同行业主流观点,零代码平台就是一个“玩具”,未来在C端场景,让人们以娱乐的方式搭建各种应用,比如在元宇宙中,人们可以应用图形界面的开发系统,使用拖拉的方式实现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及功能,这将有助于人人开发,人人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隐私计算,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