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桑德丨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

“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他们自己表现出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

—— 奥古斯特·桑德

幸运的木匠之子

1876年11月17日,奥古斯特·桑德出生于德国科隆东部的小镇黑尔多尔,他的父亲是采矿工业的一名木匠,桑德从小受父亲影响学到一些素描基础,为之后的摄影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桑德年轻时曾在当地煤矿工作时遇到了一位前来拍摄的风景摄影师,由此迷上了摄影。后来通过一位富有的叔叔资助,购买了一台相机,并成为了一位人像摄影师的助手,之后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1897至1899年,桑德在军中服役,他在行伍生涯中,一有空就替士兵拍照,士兵们把自己在军队的照片寄回给家人看。 

退伍之后,桑德开始在国内做商业摄影师。战后,战胜协约国要求德国重新登记户籍以便于管理,他的照相馆被急需身份证的人们所挤满,顾不上一个一个地拍,他干脆叫一大堆人排一排,拍成团体照,再一个人头一个人头剪下来成为个人照。这种方式养成他日后很喜欢表现群体人物的习惯。

见证二十世纪

马戏团表演者,1926~1932年

桑德在《二十世纪的人》一书中写道:“众所周知,环境塑造人,而遗传特征及其行为也造就了人,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所从事的职业,也可以从人的面部特征判断他是开心还是烦恼,我不打算评判或描述这些人,只想用我的照片记录一段历史。

等为身份证而来的人潮消退之后,桑德的照相馆生意才回复到正常的节奏,他开始感受到德国战后新兴艺术潮流的冲击,也结识了同年代优秀的文学艺术家,成为现代艺术萌芽期的热情支持者,并和画家斯威特成为终身好友。

斯威特劝服桑德试验新的放大方法,用最简单的平光相纸,把底片原有的细节一一再现,没有原先模糊化的浪漫效果。这样一来,他的作品中的脸孔更贴切的反映出人物的真实性格。

从此桑德的信心大增,着手另一项更庞大的计划,以“二十世纪的人”,进行系列性的摄影工作。桑德拍摄德国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的人物肖像。他将德国民众分成七种“类型”:农民、熟练的手工艺人、女人、各类职业身份者、艺术家、城市人和社会边缘人,对应特定的社会阶层。打算分成约四十五集出版,每集包括十二张相片的选集,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材料以供审视观察。

几经波折,终留遗憾

年轻的农民,威斯特瓦尔德,德国,1914年

桑德为这些年轻农夫拍摄的肖像成为他巨幅社会题材摄影作品的开篇。这些佃农被束缚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农业社会的化身。这一社会形态千百年停滞不前,却也注定要走向灭亡。这些年轻人精心打扮,就像在过周末一样。他们注视着摄影师,目光充满自信,完全不见繁重的劳作带来的压力。

奥古斯特·桑德以既不嘲笑又不过分推崇的客观态度,拍摄整个日耳曼民族的众生相,作为他的终身事业。

《时代的面孔》于1929年发行,它包含了20世纪20年代的人物肖像。

不幸的是,三十年代,桑德的儿子艾力克(erich)因活跃于社会主义及反纳粹政府的活动而被捕入狱,并于一九四四年死于集中营。纳粹党人也开始搜索市面上的《时代的脸孔》一书及家中的底片,将之烧毁。而后一场火灾又将他约4万张的底片付之一炬,这让他遭受到严重的挫折。

随着年事的增高,桑德也已无力将自己的梦想付诸实现。他转向风光摄影,拍摄莱茵河两岸的风光。不过他还是不断整理残存的资料并作力所能及的补充,以期对自己、对历史有所交代,直到1964年在科隆去世。

在这些照片被拍摄的几十年后,桑德的儿子冈瑟·桑德为书籍《没有面具的人:1910-1938年的德国面孔》在父亲的照片中选择了231幅作品,包括4幅风景照。《没有面具的人》一书的前言由戈洛·曼撰写。1959年11月,戈洛·曼就在杂志《du》上发表了这篇文章。在《没有面具的人》中冈瑟重新为公众了展示父亲的作品,这本书在1971年获得了瑞士出版商C.J. Bucher-Verlag的注意。可以展开的页面再现了桑德作品的风貌,也突出了桑德摄影项目的庞大。

在桑德去世后16年后,《20世纪的人们》终于在1980年出版。2002年,一部新的学术七卷版,其中包括桑德的650幅“类型”照片,终于完成了他80年前开始的工作。这是照片作为文献体现出来的价值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记录时代的脸孔

乡间少女,1925年

手牵手,相同的裙子,相同的发型,两个年轻的农村少女同意了摄影师拍照。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没有特定的姿态造型,她们展现出真实的自我,视线毫不刻意地投向前方,自然地表露了个体的存在状态。

桑德每一张照片上的人物,都是摆好姿势,刻意打扮过的。人物的举止透着自认为最适当的仪态,表情显示着:我希望别人知道我的这一面。有的人很努力地在维持自己精神最饱满的状况;有的人已经坚持不住而显得松弛,反倒露出自在的神色。

桑德尽量在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当中,抓住同一血源的内涵。他在不同的脸孔、异样的眼神、差别的姿势和互异的裁切构图当中,都表现了日耳曼民族的骄傲  、倔强、严肃、不轻易放松自己的同一品性。他们都背负着同样的传统包袱,在压力下有着同样深沉的忧郁。 桑德不只是为别人留下影像,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同胞做最客观的见证。

桑德以客观化的穷尽法则,呈现了一幅壮观的人类生活画卷,时代的脸孔,冷静的观察,动荡的社会,以及整个真实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

他曾对孙子吉尔德—一位摄影家及艺术馆长这么表示:

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他们自己表现出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

我们可以说,桑德把对别人的尊敬,视为自己的最重要原则—诚实。唯有如此,这些人物才会呈现出人类相同的品质,才会是整个时代的脸孔。

桑德的影响

奥古斯特·桑德是一名德国肖像及纪实摄影家。在跨越艺术家一生的“二十世纪人物”系列中,桑德系统性地记录了现代德国社会;这个百科全书式的摄影项目成为了摄影史上最大型的尝试之一。

桑德的创作理念十分严谨,他同时引领了一种非常准确的、不加修饰的摄影美学。这一潮流在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从绘画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预示了之后观念艺术的诞生。在他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桑德用不计其数的底片记录了他的同胞、德国的城市景观和自然风景等,展示了一幅壮观又细致入微的德国社会学肖像图。

奥古斯特·桑德的摄影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类似尤金·阿杰特的伟大影响。他的影响不局限于德国的客观主义摄影,贝歇夫妇、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斯特鲁斯、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等,也极大地影响了沃克·埃文斯、罗伯特·弗兰克、黛安·阿勃丝、欧文·佩恩、理查德·埃韦顿等好几代美国摄影师。他的影响是世界的,他的摄影足以不朽。

1927年,科隆艺术协会举办了群展「二十世纪人物:摄影中的文化漫步」展览获得了媒体的高度赞美,一位艺术评论人称桑德为“摄影师中的巴尔扎克”

“这部摄影集不是一种自我陶醉的东西,它集中了正确的照片,对面相学爱好者而言是最好的宝库。” 

——托马斯· 曼

“桑德的照片有很大的启发性——这更像一篇小说的起点,而不是一张社会学的插图。”

——伊安· 杰夫里

“桑德选择摄影对象的时候并不是基于他们的长相,他已经意识到,在镜头中,人们的脸是用来展现社会的面具。”

——苏珊·桑塔格

注:本文节选自阮义忠《二十位人性见证者》书中“奥古斯特·桑德”一章与《摄影的殿堂》部分内容和部分网络搜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侵删。

桑德作品欣赏

士兵,1940年

农场孩子,1927年

马戏团工作人员,1926年

农场家庭,1912年

失业者,1928年

画家,1927年

马戏团,1926年

警察,1925年

青年农夫,1925-27年

希特勒青年团成员,1941年

实业家,1936年

煤矿工,1929年

画商,1927年

农场家庭,1911-14年

科隆广播电台秘书,1931年

裁缝,1920-25年

五金杂货店店主,1929年

作家,1926年

鞋匠,1940-42年

哲学家,1913年

播种的农夫,1952年

侏儒,1906-14年

工人,1928年

公诉人,1931年

清洁女工,1928年

马戏团,1926-32年

乡村夫妇,1912年

纳粹党,文化部部长,1938年

石匠和木匠,1930年

木匠,1938年

新教牧师,1928年

造纸商和妻子,1932年

工业巨头,1927年

小贩,1930年

被迫害者,1938年

街头音乐家,1922-28年

祖母和孙女,1924年

乡绅夫妇,1924年

纺纱的农家夫妇,1925-30年

5A1艺术空间致力于服务所有对艺术摄影有追求的人

成为在所有摄影人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

5A1艺术空间场馆在2020年进行了翻修

新场馆拥有更大,更齐全的设施与服务

可以为所有摄影人带来更高端

更优质的专业策展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古斯特·桑德丨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