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治疗指南》第8章 人际缺陷
就是不属于悲伤反应、角色冲突和角色转变的情况,但还是“很不顺溜”就归入这里。人际缺陷、孤单感、社会隔离或者缺乏依恋就会被选为治疗焦点。
此类更适合用CBT,用IPT可能需要联合其他心理治疗。
“人际缺陷”这种说法已经引起争议和混淆,可尝试用“人际敏感”一词来减少语义伤害,用“孤独”和“无聊”更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偏见。需考虑优先使用另外3种IPT问题领域。包括:社会隔离,人际关系肤浅,慢性抑郁或心境不良影响的人际关系,社交焦虑。
三个任务:回顾过去的重要人际关系(好和坏),探索这些人际关系的优缺点和主要障碍,讨论对当前人际关系的正负感受(也可以包括与治疗师的关系)。
IPT不解释移情,而是帮助患者在此时此刻情绪与人际交往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以鼓励患者在每次治疗之间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联系老朋友或结交新朋友来降低自己的社会孤立:对困难的情形进行角色扮演会比较有帮助,也使患者感到安心:不断确认患者感受,强化积极行动,提供安慰,鼓励探寻更多的选择,对进展不太顺利的互动采取角色扮演或寻求其他可能的替代方案。帮助患者通过改善沟通技巧,增加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来改善目前的人际关系。
“来电者因一处房产对父母不满,父母离世后又因这处房子与弟弟产生矛盾,没想到弟弟也突然离世,为此心生愧疚,陷入纠结......”
18. 我老是觉得亏欠父母,对不起他们,有个东西烫手山芋,包袱,负担
19. 还有吗?
20. 房子的事情,房子是父母的财产,我跟弟弟一人拿了一半,当时是跟弟弟,我不想让给他,现在觉得欠了父母,不该拿的东西
21. 这个房子多久?想法有多久了?
22. 从2014年就开始有这样想法和感觉
23. 具体情况?父母还健在吗?
24. 都不在
25. 你年龄大概?
26. 50多岁
27. 你父母的财产,房子,父母给你弟弟,你不要了
28. 不是,当时说好了,妈妈的一半给弟弟,爸爸的一半给我,妈妈中风偏瘫是最先走的,按照法律,妈妈只能有一半的处置权,就给弟弟,她喜欢弟弟,从来不考虑我的情绪,我妈妈说,没有儿子我就完蛋了,心里很难受
29. 当时你妈妈先走,她的心愿是把她的房产给弟弟,立遗嘱什么的?
30. 房子有一半是妈妈,有处置权,是给弟弟,爸爸嘴上说给我的,后来几年,我爸爸变了,我不该得这个房子,说我是个傻瓜,不要婆婆家的房子,要自己家的房子,房子应该给我弟弟,说了一堆
31. 奇怪,爸爸的想法变了,为啥房子给你了呢?假如不给,你拿不到的呀,写你的名字
32. 是这样的,那个房子,妈妈不在了,因为爸爸找别人,我和弟弟不愿它把那个房子给别人,一直强迫他他过户给我和弟弟,
33. 房子写的你和弟弟名字?是吧
34. 对对
35. 房产名字写你和弟弟的名字,按照妈妈和爸爸的心愿,没有你的份,所以现在拿了房产,觉得亏欠父母,是这样的吗?
36. 差不多,妈妈不给我 ,爸爸一半给我,后来爸爸变了,觉得我弟弟经济条件差,觉得我不应该要这个房子,你这个傻逼,你不要婆婆家的房子,要我们家的房子
37. 啊,实际上。。。
38. 我并不想跟弟弟争,当时,弟弟没有尽到责任,不好,我就不高兴,这样的话我就要这一份,后来弟弟不在,我很懊悔,应该让弟弟高兴一下
39. 弟弟跟你你争这个房子?
40. 妈妈走了,弟弟想全要,房产上有我和弟弟的名字,一人一半,他想要,岳母的家具摆在房子里,我说这个房子是父母的房子,相当于父母在的象征,像纪念品一样,东西放在这里我不同意,后来他要钱,这个房子卖掉,我同意了,找人开价,我给了他一半的钱,然后呢,他老婆过来找我,他老婆全要,一半的钱给你门了
41. 明白,当时卖了房子给了弟弟一半,什么时候?
42. 爸爸去世之后
43. 到现在有几年了
44. 是2010年的事情,
45. 等于过了10多年了,
46. 饿
47. 2010年买的,理直气壮,14年矛盾出来了,
48. 弟弟锻炼,走了,我后悔,应该把房子给他,或者钱都给他,他借钱炒股票,我当时不同意,他说赚钱两个人分,我不在乎他的钱,跟我分,很好笑,然后,他就说,搞得很严重,期货跟赌博一样,不是专业人员不能搞,你听说过期货吗?
49. 我知道,高风险高 回报
50. 高杠杆,比股票还吓人
51. 奥
52. 我当时说你被骗了,我问他亏了怎么办,就没给他钱,后来他不在了,我很后悔,要知道现在,给他就算了,
53. 我想确认一下,2010年,你和弟弟把房产卖掉,姐弟之情受影响吗
54. 姐弟之情一直受影响,就是不满意他对父母不好,对父母不关心,一直对他有很大的意见,超过很多次架
55. 对家长的照顾,基本上都是以你为主?
56. 都是我在照顾,基本上都是我
57. 奥,父母走的时候是多少岁
58. 妈妈是67岁,爸爸77岁。
一直在听来访者“肆意”说,痴迷关于房子相关问题的强迫性思维。说的内容倾向于对事件的过程。如果能多一些来访对事件的认知方面的表达也许会更好。苏龙大师哥强调的对,应该去鉴别ocd和ocpd。应该去收集人际关系和他是否有洁癖,应去问她的。跑偏了。不能被来访者带着走。
这个人我五月份两个礼拜中连续接到过,她说她妈妈去世以后她爸爸就和她爸爸的小三推荐的小三的朋友(她称呼人家是婊则)结婚了。她对于提问不回答,会继续倾诉,我曾两次问她的困扰,她说“你不要问,我说的你就知道了!”
非黑即白心理外归因,来访者咄咄逼人令人反感。
弟弟不可复生。接受不可改变的,总是归到外面。缺反省
她是不是一直在寻求认可?小时候父母不认可,弟弟不认可,倾诉也想让咨询师认可,并不是想解决问题?
一共打了4个电话,没完没了的纠结,就算有来生,来访者也会重韬覆辙。
立即内省,保持来访者
她说一直是自己照顾父母,自己对父母付出很多,弟弟对父母照顾不好,父母是这样想的吗
她有点像刺猬,不允许咨询师做提问,
来访者的纠结:什么原因在父母及弟弟在世的时候是争吵指责模式,而他们去世后又内疚自责?来访者如何看待的
没办法给自己一个合理化,就算父母弟弟都在,她的模式也不会变
自我认同是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帮助来访者在痛苦中保持内在的稳定,避免被痛苦淹没。一生渴望被认可,根源于一生不被认可,不被认可有多强,自我认可就有多强。
当父母、弟弟都不在时,她可能感觉很绝望,她失去了吵架(争斗)的对象,她(争斗)开始转向自己,由对别人的否定转向对自己的否认。她是通过对别人的否认来证明自己
来访者是道德感非常强的人,一根筋,在人际关系中,总拿自己的道义规则衡量别人的行为。总觉得别人不合道义。因此,对他人有着很高的愤怒感
听录音的时候,我感觉来电者心理是很痛苦的,几次表达心理很难受,不停的打电话来,是否内心的那份不容易没被看见呢。来电者从小到大没有安全依恋关系,到老还是孤家寡人。虽然说到今天这样肯定自己是有人格的问题,但是来电者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只是说自己为家里奉献了很多,从来都没得到家里人多一句好,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所以,不停打电话,不停的倾诉。如果那份不容易,那份对家里的牺牲与奉献被看见了,是否就开始疗愈了呢。
妈妈自杀后悔,弟弟猝死自责,抢房子其实是在抢夺爱,结果只有悔恨。不断重复悔恨的想法、控制欲强、追求完美少弹性,内在自我评价不稳定,看啥都不顺眼。好纠结的人生
“你一开始责怪弟弟不尽孝,弟弟去世又自责自己没给弟弟钱,这也许说明你是一个高道德的人,可以这么说吗?”
复杂ptsd(苏龙)
从客观上看,虽然这个女儿照顾父母多,但是因为不会说,要求高,不讨父母喜欢父母把房子全部给弟弟,从道义上来讲有失公允
抢过来抢过去,抢的都是爱,妈妈弟弟都是猛一下不在的,没有人和她争了,她打拳没有对象了,这种争来争去的能量流动冻结了,她被堵住了(让我想到秋菊打官司)
失去最亲的人的痛苦没办法释放。
那么来电者为什么纠结呢?在她50多岁的人生中,太较真了,她心中的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自认为付出很多,但总是不被人看见。她不要婆婆的房子,不争婆家的房子,这是个能和亲人抢房子的人吗?那她抢什么呢?抢那一口气:你不照顾父母,凭什么得房子?(爱和关注重视)来电者在生活中处处受挫,但自认为“好心总没好报”,
对父母和弟弟有责怪也有爱 当他们还在世 更多是责怪 要去争一争 但是父母和弟弟都不在的时候 毕竟从小到大不可能没有一点点爱 孤独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弟弟的一些好 弟弟都不在了 就会想弟弟在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多给弟弟一些爱(把房子给侄儿就行了,与亲人相处之道就是冲突……)
来电者来电的目的是想得到“公平”的评价。想得到咨询师的“看见”(现在没有亲人了,病发作了……)想摆脱,道德对情感 绑架
为父母、弟弟做了很多,可能对别人也责怪了许多,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她
没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希望如此得到关注,让自己内心平衡
认可她的付出。看见她的“道义感”
内在的核心冲突——想要去亲近,却又想控制。
她可能是一方面照顾父母,一方面在不停地抱怨父母。她越抱怨,父母越不喜欢
人格障碍是必须的,表现在亲密关系相处非常困难……强迫
道德是个"中性词",可以说道德败坏,也可以说道德高尚。在这里是指她心中有处世的高标准,交往的高要求,
她内心是双标的:在想得到认可时,她选择要平等,认为自己是女孩也要得到与弟弟平等的待遇,包括关于房子的问题;在指责别人时,她又用孝敬父母了,时间很长,又用传统观念来评判别人,又放弃了平等的观念。不仅在亲情 中,在她的50多岁的人生中都存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因此,现实中挫折重重。因此,总是处于纠结中。
“听了您的叙述,真的感到很伤心,你的亲人都相继离世,父母亲自杀,父亲也病故,弟弟又去了,就剩你一个人”用这个去唤醒她对她情感的感受。
她有自省:经常自省,甚至纠结,只不过是她的理论与模式告诉她的“模式”,让她看到这种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正如老师所说,她超我和本我的冲突,让自我崩溃。
竞争性对抗应对冲突的模式。
好象听到她目前孤家寡人,也没有孩子,社会功能受损吗?家庭支持系统缺乏吧是不是还离了两次婚?我认为已经达到了临床意义的痛苦一,来电者内心缺少安全感,低自尊,低价值感,所以外在拼命去努力,硕士,工作能力强,有以期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自我价值。
二,负性思维多,较真,纠结,缺少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强迫人格特质。
三,缺爱,又离婚,50多岁的女人,内心孤单寂寞,寻求慰籍
一直在抱怨别人的模式可能就是来电者从小被对待的模式,从小不被认可的模式。
适应障碍的鉴别呢?偏执!复杂PTSD的鉴别呢?人际关系损害
来电者主诉自己的纠结,不是人际关系困扰,不是寻求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更多人是寻求理解期待被认可和支持。
然后动机面询?她目前孤家寡人,也没有孩子,还有侄子?PTSD的创伤较大,有噩梦、闪回、警醒,最重要的是现在这个年龄段“边缘”已经稳定了。
她的主诉要有危及生命的创伤事件,来电者,本人总处于纠结中,尤其是与人交往中人格障碍往往45岁以后症状会减轻,此个案的症状反而加重了呢?共病了什么?C类人格的鉴别45岁减轻是指有了相应的应对方式,毕竟半辈子了。但是因为底子不好,遇到重大刺激还是要犯的,来电者是有广焦底色的平时总处于纠结中
摸排ABC类,不要过快掉入一个诊断,要围绕同类或周边进行鉴别诊断 哀伤辅导的关注点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建立dsm-5诊断框架,有助于快速开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的访谈。
澄清反馈来电者需求,
围绕需求展开鉴别和评估
剑婷博士说的这些才真正的把来访者看到了,真正的看到了来访者这个人。而不是纠结于她争夺什么抢什么爱。真正的关注到了,来电者。把大致模式告诉她,让她触类旁通哈。
对的,家族有自杀的成员,她又与母亲模式非常相似,未来如果遇到重大挫折,依然是自杀高危人群!
自杀与心梗都是突然死亡,非正常死亡,属生命中的重大丧失,未完成的哀伤处理也是一个鉴别点。
哀伤这个未处理的情结,真的没有想到,给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补充一下:听来访者的声音和基本信息,我感觉她就是6月7日连打3次电话的那位来访者,那天她跟我共交流了约2个小时,纠结点是与丈夫的感情不理想,述说了很多丈夫与他的原生家庭很多不好的地方。那天她一开始就说:“昨天下午跟丈夫吵架,特别特别生气,想离家去新疆,一个人走到哪算哪,死了也就算了。”看来她没有离家出走,还愿意继续打咱们的热线咨询,看来咱们是有帮到她的。她现在的人际关系中心理老师是最佳人选,说明治疗联盟建立的不错。她是否在获得一种链接、一种表达、一种宣泄。其实在情感方面纠结好多,但看的见的改变不知道有哪些?我指的是与她的亲人。我是五月24日31日接到过,第一次纠结弟弟为什么不听医生的话运动过度死了,第二次纠结父母住过的已经归于自己名下的房子是否要给侄子。弟弟死了多久了?2014年。不可能是“哀伤障碍”母亲死了十年后父亲走了!弟弟2014年距今已有七年了。
她跟她的心理治疗师,可以讨论此时此刻的移情,反移情,帮助来访者承担责任,治疗师通过自己的反移情,可以教会来访者学会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何影响到他人,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如何感到他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观点等。既然她跟他的治疗师建立了较好的治疗联盟,为啥频繁拨打我们的热线?
来访者的真实呈现也为我们进行头脑风暴训练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我感觉我也接到了,他感觉自己因为弟弟的去世,原来做的那些事都觉得非常过分,一直在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哪里没用帮到弟弟,现在非常内疚。
一直在提他的弟媳妇儿,很过分,对他弟弟不好。
让他尝试跟弟弟有什么想要说的话,能不能现在在心里告诉弟弟,但是他一直说没有用。让他想一想有什么事情能够帮到弟弟的,他就想到了侄子,但是侄子不领他的情。
但是最后跟我聊到的事情是他那个房子已经在自己的名下了,但是当时要这个房子的时候,爸爸在诅咒他说他不得好死,他一直觉得这个房子不属于自己,但是为了争口气非得要得到。他在想要不要把这个房子给他侄子,但是她觉得侄子和他弟媳妇一直怨恨她,她又不想把这个房子给她侄子。
频繁电话 我有"苦衷"没被完全理解。这么多同仁们都接着她的电话,看来有很多痛苦没有被看到!——强迫性重复。
看起来来访者还有冲动控制问题,点火就着,事后又后悔。痛苦被看到也会继续拨打,不然就不是强迫了。
一个孤单的人,人际关系上是有问题的人,她的孤独孤单不仅仅是感受上的,可能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状况,找不到倾诉者,虽然经济压力不大,生活中并不顺利,一直处于一种看谁谁不顺眼的心理感受之下,目前生活在对死去的亲人的思恋和纠结中,以前对家人有一种“被动攻击的行为模式”,目前没有孩子,只有一个侄子,对自己有一种愤怒和攻击,同时又在不断对自己的以往行为合理化倾向。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不至于被自己的“超我”给压抑跨了。
痛苦被看到不再继续反复诉说,就不是强迫了吗,如果换成其它问题继续,那又是强迫了吧
完全从共情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来电者,先抛开评判,抛开传统的观念,会怎么样呢?
这么冲,没谁愿意跟她保持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要帮解决冲的问题,让负能量有一个宣泄的突破口,尤其是用升华的方式获得宣泄,来访者才会从骨子里发生改变。这就涉及到资源取向的承接与引导。
那么她是什么样的人格特点、特质作为基础,遇到了什么事件和困扰,演变到现在来打咱们的电话的呢?内心的纠结是一个原因,纠结的根源是什么?电话中来电者在咱们咨询师耐心的提问下,表达了好多。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得以讨论的基础,各种假设和假说和分析的基础。
所以评估非常重要,没有准确的评估,治疗的靶点就变得扑朔迷离。深度共情的基础就是完全理解来访者,这样才能get到来访者的痛点,也才有相应的把来访者的痛点变成甜点的能力。她的人生一直都在保持攻击姿态,以这样的姿态来防御。
强迫性思维让她不允许别人打断她,拨打热线可能可以得到倾诉,生活中人际关系受损,没人倾诉,通过热线有获益反复拨打。是否她在更年期,说话又强势 ,周围人包容有限,通过打热线,接线员在引导接纳包容了她的“放肆”宣泄 ,她在用有闲时间满足自己聊天放松心情。治疗过程中再来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基底节区杏仁核的问题-冲动,容易共病基底节区扣带回的问题-强迫。
肯定赞美她很受用。她的倾诉都围绕着妈妈,爸爸和侄子如何对待她,朋友同事没有涉及,她还说“他们(父母)不知足, 要是别人有这么好的女儿,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