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半年排名又要来,真的别坑了自己

魔幻的2020年马上要过半了。

到6月底,“基金上半年排名榜”肯定又得满天飞了。

喔喔,排名选基又要开始啦!

呃,一白墙裂建议小伙伴,别这么干

中短期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在未来表现不出彩、甚至垫底的情形,枚不胜举。

如果小伙伴真的是按“哪只基金业绩排名高就买哪只”的逻辑投基,那“摔跟头”是很容易的

//////

排名选基到底有多不靠谱呢?

一白最喜欢用事实说话。上栗子!

一白以主动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基金为4个大样本,把 2015 年 - 2019 年间的10个半年度、5个1年度的各类型 TOP10 基金,及其各时间点未来1年的同类基金排名,都整理了出来。

来看看各类型TOP 10 基金,在打榜后的1年能不能继续佳绩吧。

TOP 10基金未来1年同类型排名请看下图1-8

下图中的红框,表示当期TOP 10基金在随后1年获得了同类TOP20%的佳绩,绿框表示当期TOP 10基金在随后1年业绩排同类bottom20%

先上个6个月期 TOP 10 基金未来1年业绩表现的总结:

在半年度中取得TOP 10排名的主动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基金,在某些年份,确实普遍能延续较强的表现,典型如2019.7.1 - 2019.12.31的主动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TOP10,而普遍延续较强表现主要是因为股债市场风格、特征的延续

在多数时间里,TOP 10基金的后续表现都会分化,有些能延续突出的排名,有些表现只能说平庸,有些甚至会垫底,这也正体现出TOP 10排名的随缘性

TOP 10基金在接下来的1年表现反转为大幅落后、甚至垫底的情形,并不鲜见,典型如2015.1.1 - 2015.6.30的债基TOP 10、2017.7.1 - 2017.12.31的混合基金TOP 10,这主要是因为TOP 10基金的配置常常相对集中,其在股债市场趋势、风格、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集中配置的风险不断暴露

总结一句话就是,尽管有些基金在某些短中期的时间段里表现突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基金未来也会有不错的表现,甚至,它们未来的表现可能会令人大跌眼镜

再换句话说,如果小伙伴只是单纯地从“排名高”这一个逻辑来选基金,那么,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接下来所选的基金还能提供领先收益,但是,也有很大可能,基金会表现平庸甚至很差;

再换句话说,“谁排名高就选谁”真的是一个性价比超差的选基方法,别用这招

图1:主动股票型6个月TOP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续接图1)

图2:混合型6个月TOP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续接图2)

图3:指数型6个月TOP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续接图3)

图4:债券型6个月TOP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续接图4)

再来给小伙伴们最热衷的年度TOP 10基金总结下吧:

年度TOP 10基金来年的业绩表现情况,与6个月期TOP 10基金的如出一辙

与此同时,年度TOP 10 基金来年业绩垫底的反转效应,比6个月期TOP 10基金要更强,典型如2015年、2018年的混合型与指数型TOP 10基金。

年度TOP 10基金来年业绩不太好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年度TOP 10基金之所以是TOP 10,往往是因为它们在某类资产或板块上的配置比较侧重,能够充分地分享到某类资产/板块的领先表现,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市场趋势、风格、特征开始变化时,这种过于侧重的配置也容易成为它们的负累

二是,市场的趋势也好,风格、特征也罢,持续个一两年就变一变,是常见的情形,因此,TOP10基金本来也很难在多个时期保持强势表现。

图5:主动股票型1年业绩TOP 10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图6:混合型1年业绩TOP 10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图7:指数型1年业绩TOP 10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图8:债券型1年业绩TOP 10基金及其未来1年同类排名百分位

可以说,如果不做比较深度的基金绩效分析、收益与风险来源分析,不仔细分辨基金的配置能力,不花些心思来理解当下市场的投资环境、机会、风险,而仅仅“谁排名高选谁”,那就好比是“掷骰子”,看看能掷出几个点、看看自己运气够不够好。

//////

但是,“基金排名”完全不能用吗?

倒也不是

客观地说,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尤其是对投基新伙伴来说,“扒收益表现、扒风控表现、扒风险调整后收益、扒收益来源、扒风险来源、扒配置能力,等等”选基大法,可能是理论正确,但实操太难。

而“基金排名”,是小伙伴们比较易得、比较能理解的一种基金绩效刻画方式。

其实,“基金排名”如果使用得当,还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小伙伴选到心仪良基的。

一个简便、可执行的方法是:

优先选择那些在过去3-5年里,基本上各年度都能保持在同类型中游、中上水平的基金,同时,尽量不要选择年度收益排名过于拔尖的基金。

这种同类型基金排名的数据,在许多基金交易软件里都可以查看到,小伙伴可以多留意一下。

为什么说是“过去3-5年”呢?

其实,如果有更长时间段数据可查,当然会更好。只是,国内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比较频繁,基金经理能坚守某只基金3-5年已经是不错了,如果看太远,可能基金的绩效根本就不是当前在任基金经理所创造的,如果看太短,则看不出基金的绩效是来自于基金经理的运气还是实力。

另外,小伙伴不要小看“中游、中上游”基金。

有很多着眼长期、不过度追求中短期排名的优质基金,历来都很难在中短期业绩TOP榜上看到它们的身影,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会发现,它们的长期业绩表现却是非常棒的

而且,如果基金经理能够在多种不同的市场环境里,都能保持还可以的表现,难道不正体现这位基金经理可能有着比较全面的投资能力吗。

举个栗子吧,优基“银河稳健”:

再来说说为什么尽量不要选择中短期业绩排名过于拔尖的基金。

在前文也说到过了,那么多中短期收益不错的基金里,TOP 之所以成为了 TOP,比较难免的一点就是配置上相对更加集中

如果基金本身不是行业/主题基金,那么,偏集中的配置风格通常也意味着基金经理本身比较看重收益,但对风控的关注度可能相对弱一些,更容易出现业绩的大起大落

还是要TIP一下,小伙伴在用这种方法选基时,记得留意一下现任基金经理的在任期,如果基金经理上任该基金不久,那么这种方法肯定是多大用处的,因为基金近3-5年的业绩基本都不是他创造的。

当然,要说这种选基有多么精细,那是肯定谈不上,但它相对简便易行,对于投基新伙伴来说,比较实用

小伙伴们对基金、股债市场有更多了解之后,可以再考虑把选基大法进阶一下,提升提升投基成效。


欢迎小伙伴关注公众号:大白快跑(ID:bigwhiterun),谈股说基,一起走过坑长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金半年排名又要来,真的别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