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云霞,Agilean 公司管理顾问、敏捷教练,CSM 、PMP 、CSPO 认证。近 10 年金融软件项目管理背景,曾服务于穆迪等国际金融咨询公司,参与中原银行、平安银行等的敏捷精益辅导。本文源自公众号Agilean。
由于某些不恰当的实施方式,敏捷导入有时在企业里处于「两头不讨好」的尴尬状态:业务认为敏捷是造成低质量交付的推手,而研发觉得敏捷是管理者压榨团队的帮凶。
通过分析众多敏捷实施失败案例,我们发现大多数情况下,版本迭代节奏不匹配组织和业务特点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将结合 Agilean 咨询团队的实践经验,推荐一种适合复杂业务场景(如金融科技)的版本迭代节奏:RISE(Release-Iteration Schedule for Enterprise)。
介绍 RISE 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在复杂的业务场景中,传统的双周迭代会遇到什么问题。
我们曾对一个采用「双周迭代」的研发团队进行了访谈:
双周迭代,指每两周进行一次发布。这意味着从业务侧承接过来的需求,要在1-2天内完成需求分析和澄清。但对很多复杂业务场景来说,需求澄清通常要花2-3天才能真正完成。现实中很多的交付质量不合格,就是由需求不清晰这个源头问题造成的。
交付质量差,会促使人们不断将「功能移交测试时间」前移,比如要求迭代第二周开始之前提测,以避免上线风险。于是,开发同学必须加班加点,自测、联调也只能对付了事,上线时候还是一堆的故障。
最后,他对当前状态进行了这样的评价:
做软件研发,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但团队一直处于又紧张又疲惫的状态,别说高质量交付了,连最基本的质量都难以保证。这不是在做迭代,而是连滚带爬,「死亡行军」。
在调侃的语气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满满的无奈和倦意。仔细分析上面状况的产生,能发现两个主要原因:
团队将一个版本的所有活动,都压缩进入了同一个迭代。对于一些复杂业务和复杂系统,这样做往往导致时间过于紧张。
迭代内部以「一周开发,一周测试」的方式运行,这种情况下,迭代变成了小瀑布。
如何发现「小瀑布」?来瞧瞧下面这个看板:
上图中,团队所有事项都集中在开发区域。有些卡片进入了开发的「已完成」列,没有任何卡片进入「测试」。看板呈现了浪涌式流动——这就是团队以小瀑布方式运行的表现特征。
在小瀑布模式下,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往往将迭代时间按流程切开,比如上半周开发,下半周测试。
听起来很有「节奏」,对不对?问题来了,测试在上半周的时间里,要做些什么?在现实中,上半周往往用来测上一个迭代的内容,于是,团队中开发测试的协作被强行割裂。
小瀑布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开发完成」并不是真的完成,还属于WIP(在制品),并不能产生真正的质量反馈。开发完成的需求,在测试时可能暴露出大量缺陷,造成返工。迭代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降低交付风险,确保质量可控,但小瀑布模式显然无法有效实现这点。
如何破解小瀑布?我们通常建议团队采用「流式开发」。即以小颗粒度需求(如用户故事)为单位,让需求像水一样不断向下个阶段流动,从而快速获取反馈,真正达到利用迭代管理降低风险的目标(如下图)。
以「流式开发」运行的迭代,看板往往呈现下面的变化形式:
诚然,流式开发对需求拆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求要被拆解成可测试可验收的细小单元。其实,这是敏捷产品经理和敏捷教练需要具备的硬核技能,也是敏捷需求管理的基础。
另外,为了减少开发测试工作的并发打扰,开发人员要采取开发自冒烟、代码评审等质量措施,来保证需求的顺畅流动(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FLEET的「润滑」原则)。
针对复杂业务研发场景,RISE 倡导在流式开发基础上,将版本和迭代解耦。延长版本存续时间,将一个版本分成需求迭代和研发迭代,前一个版本的研发迭代和后一个版本的需求迭代并行。
上面描述的版本迭代节奏,使团队可以实现需求澄清前置,即由产品经理提前一个迭代与业务人员进行需求细化。在研发迭代开始时,团队拿着已经充分细化澄清的需求,直接投入开发工作。
对于发布流程复杂、生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RISE 版本迭代节奏同时提倡,通过回归测试和版本发布后置进行优化。即在研发迭代之后,再进行回归测试和版本发布活动。这样做的前提是「需求澄清前置、流式开发、质量内建」等实践已经建立,移交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回归测试阶段发现缺陷的概率变得很低。
综合前面描述,下图为详细到每日安排的 RISE版本迭代日历:
按上面迭代日历所示,对研发团队来说,在一个研发迭代内将拥有:
已经得到充分澄清的需求
8 天的开发时间
6 天的测试时间
2 天的缺陷修复时间
这样的时间分布,对于以双周迭代运行的团队来说,保障交付质量的各阶段时间已经相当充足了。并且,由于整个开发过程中并行事项较少,团队可以减少相互间的打扰,更加专注,交付效率也随之获得提升。
按照上面的迭代日历,进行双周迭代时,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合适的需求粗细粒度。把需求拆成合适的粒度以便于其流动,单个粒度需求尽量控制在2-3人天完成。
对当前迭代的需求进行分步移测。让测试可以从第一周的第3天至第二周的第4天,持续测试不同的需求,而非堆积到一个时间点,一次性移测。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增加了一个完整的需求迭代,是否相当于开发后置了?会不会减慢整体交付时效?
首先,我们要引入前置时间(Leadtime)这个概念。需求前置时间指从需求提出到完成上线的整个时间周期。它包含意向形成、需求讨论、设计定稿、开发、测试、上线发布几个时间段(如下图),Agilean 自研的敏捷组织管理工具知微,已经可以实现需求前置时间的分段统计:
需求前置时间能够很好地反映研发的响应速度,是我们倡导优化的核心指标之一。通过缩短需求前置时间,持续进行高质量、有价值的研发交付,也是组织推进敏捷的重要目的。
让我们推演一下,RISE版本迭代节奏在现实中的运行方式:
运行双周迭代的团队,在第一周的第1天收到一个复杂业务需求。首先,由产品经理进行需求澄清,与业务讨论并梳理业务规则。通常情况下,这个需求会在第三周(即开发迭代的第一周)投入开发,经过 10 天的开发和测试后,进入回归测试,并在第五周上线。
可以看到,该需求从想法提出到上线发布,一共耗费 4 周 + 4 天 = 32 天。对大部分团队、大部分复杂业务需求来说,32天的需求前置时间已经很快了。
另外,因为采用了流式开发模式,在迭代运行过程中,业务方可以加入紧急需求,顺延一些还未进入开发的低优先级需求。确保团队对紧急需求,有更快速、更灵活的响应能力。
本文以一个不理想的双周迭代案例开始,分析了团队在迭代过程中时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背后成因,并介绍了稳定高效的 RISE版本迭代节奏,以及详细的迭代运作日历。这是Agilean基于十年来在企业内推动敏捷落地的实践总结,希望可以给有类似困扰的团队,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在迭代落地的过程中,架构设计、流程控制、资源配置、人员能力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其效果。如果您的团队在迭代运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展开讨论。
来挑战吧 !| PMI-ACP 模拟试题
租车订单团队敏捷新征程!
滴!请查收机票增值会员团队年度敏捷账单
团队遇上敏捷--携程无线酒店转型手记
2020 | 敏捷总动员启动啦!
部分图片及电子书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勿作它用。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