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游记(十五)加德满都的阿山街

清晨,我从酒店去往加德满都著名景区——杜巴广场的路途中,来了一个多个路口的交汇处,手机导航显示这处地方叫“阿山街”。于是用手机搜寻了一下有关阿山街的介绍:阿山街位于加德满都老市区的中心地,从数百年前开始,这里就是加德满都的主干道和商业中心,是从加德满都前往西藏和周边国家的古商道起点。加德满都四面八方的道路都可以通向这里,可以说是最具加德满都特色的场所。

  于是,我站在这个多个路口的交汇处举目四望,四周是几座大大小小的寺庙,有不少信众在绕着寺庙做祈祷。这里有六条街道汇集,每个街道都是人来人往,人们在这里汇集、穿梭、从一个街道在穿越到另一个街道。这里也是小菜摊众多的早市,有买有卖;还有沿街的小店铺,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着加德满都人的日常生活情景剧。这真是一个观察尼泊尔市井生活的好地方。我登上身旁的一个寺庙台阶,静静地观看。正可谓“小隐隐于市”,我喜欢在这样的地方待着,感觉自己被隐藏得很好,可以站在某个角落看人来人往,可以来回穿梭用长焦镜头随意拍摄自己喜欢的场景......。总之,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谁都不起眼,大家都忙自己所忙,想自己心头所想,而我就可以轻松自在地像一个当地人那样混迹其间,随心所摄。

  眼前的这一切如同一场场活幕剧,这脏乱差的街道就像是舞台,但里面的角色没有一个穿着光鲜亮丽,反而大多衣着破旧,不少人的形象很像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述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难道传说中的“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就是这个样子吗?这让我不禁有点疑惑了。但再仔细一想,幸福感其实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也就是,人们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心里感受。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像在尼泊尔这样一个被称为“高山之国”的相对封闭国度中,由于大部分民众缺乏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富裕国家的亲身体验和比照的机会,没有横向比较的差距感;而与自己的上辈比较,也许现在的生活还要好些,因此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这就如同我国在四、五十年前没有改革开放时,大家都是低工资、低消费,穿同样式样和颜色的服装,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人们之间没有相互攀比的心里落差,于是便都心安理得地生活在一个比较贫穷的状态。

几百年前的街道延续到今,显得破旧杂乱。

这个地方名叫“阿山街(ASAN)”,是六条街道的汇集处。从数百年前开始,这里就是加德满都的主干道和商业中心,是从加德满都前往西藏和周边国家的古商道起点。

这个地方有这样一块指路牌,上面显示有通往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比尔医院(Bir Hospital)、Ratna 公园(Ratna Park)、杜巴大街(Duabar Marg)、泰米尔区(Thamel)和猴庙(Swayambhu)的六条街道。

一位正在寺庙的神像前进贡的女人

正准备在街道摆摊的小贩

在街头乞讨的老人,他的模样有点像我国的济公和尚。他这身装扮不知道是不是尼泊尔的一种僧侣服装?

正在祈祷的信众

金碧辉煌的寺庙与周围的破旧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穷家福庙”可能就是形容这样的景象吧。

一个打着打哈欠走过的女人

蹲在破庙中的老人。这座庙看起来年代很久了,上面的木雕十分精美。要是在我国肯定会列入文物保护清单中,但在尼泊尔由于财力所限,有不少这样的古寺庙都是任其衰败。

这两位衣着像样一点的应该是中国游客。

寺庙也是鸽群的家

在这里,几百年的老房子里数代同堂,古老的寺庙被密集的民居包围,历史的痕迹不露声色地存留着。人们慵懒平静,淡然地重复着生活,彼此之间少了竞争和争斗,既不势利也不冷淡,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和。

  坐在一座破旧寺庙屋檐下的这位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应该是在这里短暂歇脚的。她那硕大沉重的行囊逼迫她纤弱的身子必须停下来歇歇,她的表情凝重,手端着茶杯却不知心里在想着什么?她是去流浪还是去谋生?对今后的道理充满了迷茫。

  在尼泊尔,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女性是劳动力的主体。传统社会里虽然属于男尊女卑,但是尼泊尔,女性在生活中却发挥了惊人的劳动力。日常所见汲水、挑柴、卖菜、养牲畜、照顾孩子的都是她们的工作,而男人则不是开车、做生意就是聚在一起抽烟、聊天或等待工作。在尼泊尔西部山区,所有女性每月一次的月经来临时被认为是不吉利,都要被逐出家门3到7天,独自居住野外洞穴或狗洞、马棚等又小又肮脏废弃的屋子......。

尼泊尔是一个多宗教国度,特别是印度教有几亿个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信仰的神,因此在同一个庙里就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互不干扰地各拜各的神。

一群从街头匆匆走过的老外。

因奇异的历史、多宗教的组合,使这个国家的人们相互比较宽容,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弹性。这里没有固定的主题,一切都可能发生。这个六路通衢的所在早就属于市民,你可以摆摊卖菜,他可以引车卖浆,相互之间不予欺凌......

一辆载着军人的卡车也从拥挤的街道通过

在尼泊尔,总有一些情形会触发自己童年的记忆,亦或觉得是在转角遇到小时候的自己,就像大脑在穿越时空一样,有时是一件古朴的物什,有时是青翠鲜嫩的菜摊,而有时仅仅只是一个对方毫无矫揉造作的微笑。

街边的地摊也摆出来了,据说这些摆摊的物品很多都是来自中国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地摊上,廉价的冒牌货很多,比如这件中国的“361”品牌运动服装被改成了“367”,如果不细看很容易被蒙过去。

这个小店门前的纸箱是“新疆阿克苏薄皮核桃”的包装箱,这里不少的商品都来自于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尼泊尔游记(十五)加德满都的阿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