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施一公演讲要点学习

2月24日,桥水创始人、《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作者瑞·达利欧与知名结构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围绕「探索变化世界的原则」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对谈,畅谈创新、探索以及如何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

瑞·达利欧与施一公

瑞·达利欧演讲:如何利用历史周期应对未来发展

1,我走遍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了解这些国家的经济,然后押注于这些国家的发展方向。这是一段很有趣的经历,让我了解了政治,以及影响未来的所有相关因素,这对我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大有裨益。(走万里路,实践出真知)

2,如果不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我们就会遭遇问题。习主席曾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3,存在财富分配不均问题。有的人赚得多,有的人赚得少。社会条件也造成了机会不平等。例如,富人的孩子比穷人的孩子有更好的机会。由此造成的大周期就是,债务越来越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当周期达到一个临界点,即债务达到上限,贫富差距达到上限时,形势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局面就会变得很紧张。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基尼系数突破极限时,社会就会不稳定。这也是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根源所在。

4,自从我1984年来中国以来,我有幸参与并目睹了中国的发展:人均收入增长了26倍,预期寿命增加了10年,贫困率从88%下降到低于1%。这些都是非凡的成就,也预示着中国挑战已有大国的新时期正在拉开序幕。中国现在是在很多方面的实力都可以与美国相媲美的国家,而且中国的增长速度意味着它会变得更强大。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所以,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中国的体量将是美国的两倍。这将预示着国际实力格局的巨大变迁,并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欣慰我们身处这一盛世的同时,也要看我们在教育、科技及国民素质等方面与美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是需要韬光养晦,对内不折腾,对外低调。

5,中国是公元1500年前后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然后中国的地位相对下降,并在1840年左右衰落,这就是所谓的「百年屈辱」。但接着,中国经历了一场极其强劲的崛起,现在已基本达到美国所在的位置,这场崛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指重回世界第一吗?

公元1500年以来的各个帝国的演变

6,当所有这些因素-——债务、内战和革命、国外战争以及人们对货币失去信心——一起发生时,世界秩序通常就即将变化。当持有这个衰落帝国的储备货币和债券的人失去信心,出售这些货币和债券时,标志着这个大周期结束。(这个周期远未来到,美国的老大地位不会轻易被超越,制度优势一时不会被取代。

7,我饶有兴致地看到,以流行病、干旱和洪水形式出现的自然现象,对环境、预期寿命和其他因素,会产生无比重大的影响。(现在有证据证明,中国古代很多次农民起义最主要的原因都来自然环境变差,人们衣食无着所致,只要能吃饱饭,似乎没有人愿意造反。现在疫情泛滥,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全球化受阻,是我们正在经历的。

8,我们必须仔细思考自身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全社会也需要认真思考社会应当如何运行。我希望我们所有人能就此达成一致,并认识到人类合作的必要性。(所谓周期,即大势所趋。要做有趋势的事儿,而不要逆潮流而动。了解社会和历史运行的规律——周期,这是瑞成功的最主要原因。社会要变得更好,瑞开出的良方是:合作。

9,归根到底,精诚合作,保持效率和创新性,不让冲突妨碍和破坏合作,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存在着丰富的资源,民众也拥有强大的能力,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爆发冲突的风险,这一风险真实存在,但如果我们能够精诚合作,我们就有机会消弭这一风险,并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精诚合作,保持效率和创新性,这也是个人和一个机构发展所必须。否则,就会面临危机,然后被淘汰。

施一公演讲:破局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

1,生命是一个奇迹。经过5000年的创新,我们人类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奇迹——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高度文明的全球大社区。(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结果。

2,在这两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多元文化和高度合作的地方,我看到了环境对于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我们有这样的环境吗?这应该也是施一公回国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原因吧,包括后来辞职创办西湖大学也是想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

3,到目前为止,已有600多万中国大陆学生有机会去西方学习,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留学潮。作为这其中的沧海一粟,我与其他400多万留学生一样,选择在完成学业后回到中国。(有200万留学生留在了西方。

4,创建西湖大学的动机是,我们人类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和医疗挑战,特别是传染病,这仅是其中几例。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创新性的战略。基于一套以创新为重心的规则和原则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研究机构,就是可能的战略之一。(只有创新性的战略才能应对挑战,那值得思考的是:什么是创新性的战略呢?什么是创新呢?

5,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一个困境。一方面,我们必须先学习,然后才能创新。没有一定的知识,我们就不知道在哪里创新,如何创新。另一方面,学习却又可能给我们的思想带来约束。(学习是创新的手段,但不能仅限于学习,还要敢于“探索野外环境”,不断地进行实践。

6,创新往往产生于健康的文化,这种文化鼓励与众不同,并真诚地容忍反复的失败。(想起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老是出不了冒尖人才?关键是在土壤,也就是文化氛围。遗憾的是,我们从来都是二元文化,成王败寇的思维。

7,创新通常需要批判性思维。30多年前,人类基因测序项目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启动,耗资20多亿美元才完成。(不人云亦云,要有自已的思考和判断,既要看到能看到的一面,也要看到看不到的另一面。

8,合作促进创新,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科研机构和国家的具有不同专长的人们可以通过倾力合作联手创造奇迹。(合作之于创新的重要性。与瑞·达利欧谈到“精诚合作”可谓是英雄所见。

9,多样性促进创新。不同背景、地区、文化和种族的人,都为促进创新带来独特的力量。(中国讲和合文化,唯有和,才能合,不同人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创新。

10,就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而言,破局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珍惜生命,探求真理,心怀良知去义无反顾地创新。(创新才有未来,所以要具有创新能力。施老师其实是总结了如何才能具体创新能力的几大要素:学习、健康的文化、批判性思维、合作和多样性沟通。

瑞·达利欧×施一公深度对谈

1,创新为何重要?

瑞·达利欧认为,创新就是把事情做成的方法,让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人把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共同的利益。创新是人类的改善,是宇宙的震颤。达利欧提到自己来中国的经历:1984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工作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工作是分配的,生活范围不大。而如今,大家的视野和经历都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也进一步活跃了。当人们处在有一定生活水平的环境中,这种思想上的活跃就出现了。创新不仅能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能激发人们思想,使生活更丰富。

关于创新,施一公认为,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基本要素。人们今天享受的一切都来自创新,这项创新可能来自千百年前,可能就发生在当下。创新令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和谐,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美好。纵观中国的飞速发展,其实也得益于创新。总而言之,我们在社会上做每一件事都必须有创新精神,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必须通过创新让自己变得更好,否则就会消亡在进化的过程中。

2,如何能保持好奇心并不断探索?

施一公从科学家的角度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科学家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科研领域的,而自己的兴趣则源于对自然的纯粹热爱和纯粹好奇,以及对自然和无边未知世界的想象。在过去的30-40年里,正是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未知的欲望,支撑他一路走来。

生如夏花,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不过转瞬,整个人类文明在宇宙的历史中可能也只是过眼云烟。很多人问,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应该干什么?施一公给出的答案是:活着是为了探索未知,看看人类能有多强大,看看我们可以在未知世界探索得多远。

对瑞·达利欧而言,保持好奇心并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秘诀是渴望。这是一种想要理解世界如何运转的激情。他的新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便讨论了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将求知欲转化为行动,利用对世界运行方式的了解,依据现实进行实验,并将其转化为能产生结果的行动,这就是创新者的心理。

达利欧认为,好奇心也是一种探险家心理。正如施一公之前所提到,有些人会因为惧怕外界批评或者希望得到外界认可而受到影响,这不会困扰创新者,因为创新者不需要被认可。相反,他们几乎只专注于探索,发现错误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探索的旅程,个人能够成长,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而产生满足感,达利欧认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

3,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瑞·达利欧认为,教育是一切的起点,它包含对科学和艺术的理解,还能帮助人们彼此相处,相互培养文明行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一种是获取知识的教育,即技能教育。另一种是培养原创思维的教育。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或许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另一种类型的优质教育,则是教人进行创新性思考,二者的区别对创新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已经学到的东西,对未来的创新并无帮助,尽管这是未来创新的基础。

达利欧提出,从大历史观看教育,还能看到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可以从唐、宋等王朝的经历中学习到,要利用庞大的人口基础:要让社会向最多的人开放,创造任人唯贤的制度,以便识别和提拔创新者,使之发挥支持作用。你不知道人才将来自哪里,因此,这是一种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好奇心的教育,而不仅是获取知识。这需要人们与众不同,需要创新,需要冒险精神。它需要从最大比例的人口中抽取人才,看看创新人才来自哪里。

施一公认为,教育对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来说,教育改革尤为重要。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为了中国下一代青年人才的培养,中国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改革。这是唯一的出路。试想:在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如果只有一套僵化的教育形式,一两种或几种僵化的考试形式,那将严重限制能培养、教育和提供机会的学生的类型。

因此,施一公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始终保持教育改革势头,这也是施一公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组建全新的西湖大学的原因之一。为了实现多样性,应该给教育机构更大的自由,让教育机构尝试不同的东西。这对年轻一代的学生非常有利。此外,施一公还强调了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他认为,仅仅通过教育提升个人技能是不够的,当我们走出校门,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为自己的前程而奋斗时,我们自己的目标应该与社会的整体进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会上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应违背社会的根本利益。

4,个人应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以及社会价值?

达利欧将人生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习,这个阶段我们依靠别人;第二阶段是聚焦于工作,我们成为身边人的依靠,试图获得成功;然后就是他目前所处的人生最后一个阶段,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超越自我。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身与社会是相连的,那么他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处在其他阶段的人,提高他们的能力。达利欧的儿子麦修11岁时,来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学习,他发现有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孤儿没有做手术的机会,于是他参与了对孤儿的救助。而达利欧也受到麦修的影响,开始投身于慈善事业。达利欧认为,只为自己积累财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腐败。

当然,这存在一个自然进化过程,你要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当你不再需要为自己积累更多、有帮助他人的能力时,再去行动。行动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用慈善方式进行捐赠帮助,也可以是通过传递自身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原则。

施一公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合作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价值,西湖大学正是企业家和科学家合作的结晶。从一开始,科学家们就想要建立一所全新的大学,但他们如果想单独做这件事,压根没有成功的机会。因此,科学家便寻求帮助,与一群充满激情和动力的企业家合作。他们中有投资者,有企业家。大家一起创造奇迹,就是精诚合作的很好的例子。

关于合作,达利欧认为最令人兴奋和最有成效的合作是了解差异、调和差异、调和不同的视角。关于差异,人们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因为存在分歧而生气,但很显然创新者和那些追求真相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对差异有一种心理上的好奇。施一公补充道,要建立有效的合作,需要从合作者那里获得互补性的专业知识。所以理想情况下,无论是在科学、商业还是其他方面,最好是具有互补性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批判性地思考他们的设想,最终达成合理的共识。

5,个人如何应对变化中的世界

达利欧认为,这完全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把生活看成一场冒险,你就会接受人生会有起起落落的事实,而所有这些起起落落都只是现实的反映。保持对现实的好奇心,思考如何与现实互动,尽可能追求更好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保持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才能应对变化的世界。你会发现,与没有这种态度的人相比,你的生活会更有价值。

施一公认为,保持冷静,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便足以应对变化中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持续变化,发展速度一年年增快,知识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积累。科学家每天翻阅期刊,都会发现海量的知识,他是无暇阅读这么多论文的,因为还要做自己的科研。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但事实上,我们用不着焦虑,要保持冷静,做好正在做的事就好。

施一公始终相信,只要在自己的专业上,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足够努力,花时间阅读直接相关的材料,而不是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快速积累的知识感到恐慌。保持对身边的事物变化的敏锐度,把你正在做的事情真正做好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瑞·达利欧、施一公演讲要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