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原理
本章通过视觉感知、开拓右脑视觉、单词辨认、阅读中的眼动、语义加工与推论等这些大脑工作的原理来阐述阅读的原理。这一章是非常根本的知识,对我们在阅读时能更好的利用大脑自带的机能有很大帮助。
Get到的概念点:
虹膜:像快门,通过收缩舒张控制进光量。
晶状体:是透镜,把书本反射到眼睛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成像。
视网膜:有上亿(1.37亿)光感细胞,每个细胞都会对光做出反应。
感光细胞:分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前者(1.3亿)分布在视网膜周边,后者(700万)分布在视网膜中心(黄斑),看书时主要使用视网膜中心部位700万感光细胞。
黄斑:视觉敏感度最高。离黄斑越远,影像越不清晰。
定影:眼睛必须在眼球静止状态才能成像,眼部肌肉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直到清晰影像呈现在视网膜,才叫定影。(停顿-聚焦-定影,信息上传大脑,需要1/4秒,定影中接受内容越多,阅读速度越快)
短时记忆:看到某物需要1/4秒,映在视网膜上的影像会在1/2-1秒内消失。
阅读速度上限:事物在眼前变化速度>1/4秒,大脑无法感知看到的事物。因此,一般读者阅读速度<900词/分钟。过分追求速度就会影响认知和理解。
软焦点:阅读时不把焦点聚焦在一个点上,尽量使焦点模糊分散。这样由文字描绘的图像会清晰地呈现在大脑里。
右脑视觉:右脑视觉可以把文字转化为图像感觉记忆。视线飞快游走,把一句话、一段话作为整体处理达到快速阅读目的。
Stroop效应:认知心理学家Stroop用试验发现辨认单词含义比直接念字反应速度慢,这个现象叫Stroop效应。试验表明单词辨认不依赖于意识性的觉察,即使你不想对单词辨认和理解,大脑也会自动或者说是习惯性地对单词进行辨认,提取语义。
语义启动效应:如果语义有相关性,辨认时间就会更短,这在认知心理学上称为语义启动效应。这是由大脑存储信息模式和思考问题方式决定的。大脑会把相互关联的内容像大树枝杈那样分类存储在记忆里,看到一个单词,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激活。
阅读者的期望效应:看到一个单词,与之相关的一切会被自动查阅,这个单词与其相关的信息引导你去期望与这个单词相关的单词出现在后面,如果后面这个单词满足了你的期望,你就能很快处理这个单词传递的信息,辨认这个单词的时间会缩短。研究者还发现:阅读者期望效应是缓慢培养起来的,阅读者期望有助于后面单词的辨认,这种期望得到鼓励之后,就养成了习惯。
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超感觉。ESP视觉能力是通过右脑感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所有人天生具备的能力,但是没有被开发出来。开发这种能力能将外界信息以光波速度摄入大脑,提高单词辨认速度,也就是将信息转化为图像的形式进行识别。
眼跳:眼睛每定影一次需要1/4(250毫秒)秒,眼跳是每次定影之间的间隔。每次眼跳需要10-20毫秒。在定影时才能提取信息,定影时只允许定影内的文字内容进入眼睛。定应的范围也就是视野的广度。
两种形式的“看”:一种是把视觉焦点对准对象进行注视,另一种是用眼角余光进行扫视(称为外周视觉加工)。这两种看都和知觉广度(总知觉广度、词语辨认广度、字符辨认广度)有密切关系。
外周视觉加工:用眼角余光进行扫视。对提高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眼球运动机能好处:训练眼肌可以加快动眼速度,扩大视野,将一次定影收入视网膜的对象增多,发挥外周视觉加工作用,培养一目十行能力。(上、下、内、外直肌,上、下斜肌),训练图示见P16。
句子理解的两个层次:1)语法:把词汇组织起来的一系列规则。作者与读者对语法有共识才能顺畅交流。2)对句子意义的分析。因为有时真正意义与字面意义不一致。
理解句子的过程有2种理论:序列加工理论、平行加工理论。
序列加工理论:认为词汇提取早于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早于语义加工。
平行加工理论:认为存在一个整合辨别词汇、语法分析和语义加工的单一理解过程。
理解文章的核心:要有推论的过程。对语义的推论分为连接性推论和联想性推论。
连接性推论:前者是对对文章当前部分与前面内容建立一致性关系。
联想性推论:是对文章内容加以修饰添加细节,是想象性推论,未必与事实相符。推论可以使读者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完整的、合乎逻辑的画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构建一个心理模型,这个模型会比文章呈现的信息丰富很多,多出的信息是读者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联想性推论获得的,因此联想性推论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应用不当可能会误解文章意思。
关键词:定影;软焦点;注视/扫视;外周视觉加工;右脑视觉;序列加工理论;平行加工理论;连接性推论;联想性推论
总结:本章阐述了在我们进行阅读时,眼睛、大脑在参与阅读活动中的生理基础、工作原理和发挥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是惊人的工具,它们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
第二章 阅读与理解
阅读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你在寻找什么,你就首先发现什么。阅读过程的许多步骤是在潜意识完成的。大脑自动完成信息吸收、处理、存储,日后被再提取。
高效学习:集中精力学习20-40min,休息5-10min,复习2-10min。高效学习来源于重复,重复阅读可以增进理解。重复阅读不一定每次用相同方式。可以第一遍浏览、第二遍深入、第三遍找联系。
时间规划:一一列出待办事项,衡量重要程度,先完成最重要的,做好计划就要严格执行。最重要的如果很难,我常常会放在最后,然后就不做了。对于计划严格执行我也做不到。
第三章 阅读与速度
速读:充分运用视觉感官快速而高效地阅读方法。改变了传统阅读习惯,取消了文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的过程。把逐字阅读改为字群阅读。
默念:把看到的文字信号在大脑中转化为声音信号,用耳朵阅读代替眼睛阅读。
提炼信息:确定主题,寻找关键词,发现精华,把握细节。
训练眼力:眼睛放松,扩大外周视觉。(舒尔特表,见P48)
一目十行练习方法:
1)静坐,深长呼吸。
2)凝视,然后扩大视野;
3)眼脑直映,让眼睛变成摄像机。
4)扫视练习。
逗留和回顾是快速阅读最大的敌人。
防止眼疲劳:半小时闭目或远眺1min。(护眼7法,见P58)
保护眼睛:闭目入静。太阳穴、攒竹穴、四白穴、碾压耳垂,转动眼球。合谷穴,眺望。补充维生素、睡眠充足,适当睡前喝水,不要过量。仰卧位睡眠。
第四章 阅读与记忆
记忆: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无意识记:没有明确目的,无须借助任何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识记:有明确目的,运用一定方法,需要意志努力。
机械识记:简单重复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理解意义,把握内容。
容易记住:主要内容、显著特征、材料首尾、学习程度适中。
再认的速度和强度:识记内容的巩固程度和关联程度。
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为进一步加工做准备。
短时记忆:一分钟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
遗忘: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连接消失,导致大脑无法读取。复习可以增进理解和记忆。
加强对读物的记忆方法:
1、做笔记
2、找关键词
3、做批注
4、提问并回答
5、图解
6、索引
为什么会忘记?
遗忘过程有2个高峰:一个是接触信息后1分钟,另一个是接触信息后24小时。因此,保持长期记忆的秘诀就是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在学完生词之后24小时内复习一遍,一天之后再复习一遍。此外,注意力缺失、阅读干扰、缺乏兴趣也是导致遗忘的原因。
克服干扰最好的办法:把不同的事分开。在一定时间只关注一个信息。大脑在一定时间内记忆容量有限,想要更好的记忆,就要削弱某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