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哈斯彦在一起的47天--迪拜工作行走日记
先附一篇这两天朋友圈刷屏的文章,十分荣幸能够参与哈斯彦工程的设计工作,为“一带一路”贡献一份力量。
“一带一路”进行时 | 迪拜哈斯彦燃煤电站迎来关键节点_新闻_央视网(cctv.com)
曾在书中读到过一句话,我记了很久:
只有爱和悲伤可以令一个人去到那个境界。最好的作品总是用血和爱写成的。
真的有很久没写过东西了,这一行内心里总是突然冒出来很多blingbling的想法,于是便利用零散的时间记录灵感、收集素材,最后在回国前汇总成文。
这一路心里满是温暖的爱,这份爱的色彩有点多,有领导、同事的帮助与支持,有室友的陪伴和包容,有GE、哈电国际、天津电建同仁的协助和理解,也有来自施工现场的震撼感、被现场各专业协作共事的精神所感染,当然还有送电线路的工业美和哈斯彦高广辽阔美丽的天。
闲话少叙,下面就是我们此行的故事。
Chapter 1 怪力少女奇遇记
故事要从这个猝不及防的春运说起。
刚刚过完春节假期,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就接到了哈斯彦现场总代表发来的邮件,要求我与何福福同学即刻出发、奔赴现场。随后我和小盒同学便在分公司、科室领导的支持下开始张罗启程。
原本定好的前半段行程由于春运机票紧张+北京下雪,航班大面积取消,在盒妈我张姨的张罗和帮助下,我跟小盒把长春到北京的机票改成了动车票。一路上我们两个在人山人海的春运中推着四个箱子爬了不少台阶。小盒的大力真的很惊人,她的箱子比我的大了许多,一路几乎没什么扶梯,她就这么一路把箱子从火车站运到了机场(结果第二天到了现场,发现膝盖都青了,一路一直用膝盖助力顶箱子磕出了乌青)。
由于北京机场航空管制,航班晚点严重,秦总在迪拜机场多等了两三个小时才接到我们。秦总一夜没睡,第二天带我们去现场,十分辛苦。
现场每个星期只休星期五,星期六凌晨三点半才抵达驻地的我们收拾完行李没怎么睡就跟随秦总去了现场办公室。早七晚九、每周五休息的生物钟就这么开始了~第一周还在倒时差的我们俩,在晚上的班车上直接睡得昏天黑地。
Chapter 2 If I were a boy
这些年,经常会在心里念叨“If I Were A Boy”这样一句话,如果真是那样,就可以经常跟兄弟们一起在施工现场奋斗了。系统通信专业作为发电项目的辅助专业,主设人能够到项目现场的机会不多,几乎有事情都是现场的工代电话沟通、代为处理。从刚上班就开始期盼能够当工代的我,到了现场可以说是非常兴奋,这一次终于实现了做工代的理想。
过来的第一天处理了一些紧急的事情,第二天现场便安排了安全培训及高空作业培训。培训内容详实、介绍了很多内容,丰富了我们的安全知识。高空作业培训是一位敲可爱的老师讲的课,足以去德云社说相声了,哈哈哈。
高空作业培训的结尾是室外的实操,从来没有佩戴过安全带的我和小盒鼓秋(东北话,意思是“摆弄”)了半天,一屋子施工单位的人都在等我俩,最后还是老师帮忙弄好的。作为唯二的两名女生,我们在培训的全程都显得特别突兀,听到旁边一个大哥用山东口音说“这两个女(一声~)娃(还是一声~)...”咋咋地的;装备好、带上护目镜,小伙伴们开玩笑说我俩不像来施工工地的,像来旅游观光的,科科。
Chapter 3 国外的月亮,国外的生日
抵达现场的第四天,是正月十五,看到了迪拜毛茸茸的圆月高高的挂在头顶。
第二天生日,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收到了妈妈和小姑的祝福。
原本打算晚上加完班去宿舍旁边的aswaaq小超市看一下有没有可爱的小蛋糕,想着买块蛋糕之后再告诉室友,给她个惊喜,顺便也可以请她吃甜甜的蛋糕。
但是超市并没有找到想象中的小蛋糕,只有巨大的蛋糕胚还有需要自己烤的面粉组合套装。于是作罢,回到寝室后也没有再提此事。
Chapter 4 你是红小豆,我是李建勋
由于在上下班的路上一直没有网络,有一天我下载了我和盒宝都喜欢看的国漫《请吃红小豆吧!》,每一集都表现了一颗渴望被吃掉的红小豆的坎坷求被吃掉的经历,其中配角是一颗珍珠(没错,就是奶茶里的那种),名字叫“李建勋”。
动漫看完后我给盒宝讲“李建勋”名字的由来:李建勋是监制的朋友,因为吵架不理监制了,为了吸引朋友的注意所以给珍珠取名叫李建勋,最后他们和好了。她觉得这故事很甜,于是说,怎么没有人给我写故事呢~其实,当时,本文的框架草稿已经躺在我的印象笔记里了。
秉持着“一个也是背,两个也是抱”的原则,我变成了福崽的“饲养员”。烧水一起喝,每天投喂维生素,福福的闹钟,为会议中的福崽打饭并且心疼她。
咳咳,澄清一下,因为心疼福福,所以才打了好多的饭菜,她平时每餐只吃这里的1/10,时常担心她会饿坏了。
Chapter 5 关于工作,关于生活
不管是在宿舍还是在现场,亦或是上下班的交通,哈电国际安排的都非常的完美,随时随地可以体会到的贴心。
初到现场的日子里,我们每天的娱乐就是看外面的天。每一天的天都不一样,每一天的云都不同,每一天的太阳都有些差别。
我们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天气,从初来第一天吹得满脸沙的沙尘暴,到后来经常出现的大晴天,再到沙漠地区非常罕见但我们着实见了不少次的雨天(后来经过秦总科普,才知道是“云播种”技术实现了连续降雨),还有下大雾的天气(问了经常在这常驻的杨哥,他说他也是第一次见),真的是全方位体验了这里的天气。
附:“迪拜人”公众号关于“云播种”技术的链接,感谢秦总的科普~
研究了30年云播种技术,阿联酋已经连续6个月都有雨水天气
初到现场的两周,早上七点之前下楼基本上可以赶上班车,并且座位还很多。后期随着各单位抵达现场配合工作的人员的增加,基本上要6:45下楼能够赶上大巴班车。随着后来人越来越多,现场又另外安排了中巴和小巴接送上下班的同仁们。后来的作息就变得非常固定,早晨5:50的闹钟,洗漱+收拾行装,6:25吃饭,6:40回房间拍一张窗外施工工地塔吊的照片,6:45下楼赶班车。
项目所在的区域紧邻迪拜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哈电国际的同仁对于环境保护也做了很多的工作,附一篇新闻的链接,就不过多赘述了。进场培训的时候,哈电国际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也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环保区的注意事项。
这段时间经常在办公的时候能听到突然变大的鸟叫声,那一定是有小鸟又停在办公区的窗外了,尝试了好几次抓拍,小鸟都先一步飞走了,只有下面这一张。
“用心帮助我们保护环境,中国建设者令人尊敬!”_长春新闻网-长春最权威的新闻网站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我专业和小盒专业的部分设备均采购自迪拜当地的厂家,我们也有幸能到当地的厂家开会和学习,并且一睹了“迪拜硅谷”的真容。
小盒同学的事情比较多,会议也很多。在现场,她一直兢兢业业、一项一项细致的核对实际情况,认真耐心的与厂家、业主方沟通。
Chapter 6 飞签
伴随着现场紧张忙碌的氛围,时间过得很快,30天的签证期限就快到了,我们又开始张罗办理飞签事宜。经与各方协调、沟通,安排好行程后,我们便踏上了飞签的“旅程”。与其说是旅程,不如说“师傅,给我在xxx踩一脚,等我两分钟我再回来。”。
小盒说,阿曼机场是她见过最美的机场。由于只是落地之后转了个登机口马上就回迪拜了,我们也只是在行色匆匆的路上留下了几张照片。
Chapter 7 (二)三(四)月里的你我他
据说哈斯彦项目现场汇集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作人员,我见到的细数起来有中国人(东北人居多,其他各地区都有,还有香港特区的工作人员)、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菲律宾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差不多就这些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就不太清楚了。
在现场的一个多月里,我们不单单收获了知识技能上的提升,也收获了本国及跨国的友情若干。
(A)那些有趣又有爱的人们
由于我和小盒与其他同事不属于同一个分公司,我们两个的专业小、内容少,在院里的时候也不在矩阵参与项目组的集中工作,因此我们与其他专业主设人不算很熟。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共同工作与生活,切身感受到了发电人的认真敬业、技术上非常的专业,生活上大家也都也相互照顾、充满人情味,每一位同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们在现场的那段时间,正好经历了秦总在迪拜现场两年整的时间点。以前只是在专业配合时与秦总沟通过,经过在现场慢慢的了解,他是个非常热爱生活、也极有品味的人。我们在驻地吃过他做的美食,也通过与他的聊天增长了很多见闻。
杨哥:后来我俩坐对面,非常阳光(他就叫杨光呀,哈哈哈~)的一个人。本地生活技能开发小达人,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教会了我们用souq在当地网购,能省不少钱。只是遗憾,约好了一起去现场看设备,还没能够成行我就回国了。
两个任哥:M哥,后期来到现场接替秦总总代表工作,人超级nice,事无巨细安排好现场每个人的每件事,也很担心女生的安全问题,有一天李Y姐自己出去去超市,他在群里追问了她半天回没回来,可爱~;L哥,可以算是养生达人了,自律性也非常强,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经常告诉我们“喝汤会胖啊”,“总喝茶不好呀”,什么的,身材也是保持的非常好。
张哥:热情的山东人,经典姿势是“趴桌子”,哈哈哈,在现场的人都懂~还有Qing少了个g的梗~
马哥:马哥风趣幽默,后来同行一起回国,也对我很照顾。
李Y姐:逻辑清晰、思维敏捷,口才杠杠滴,做事干脆利落。生活上,我们三个女生也是互相照顾,李Y姐也是非常的贴心。
姚大工:这个工程我和他配合算是比较多了,负责主要专业设计的他真的太忙了,之前在院里一直是我各种想办法抓他核实事情,此番接触才了解,他对各种国内外漫画类作品里的人物及剧情如数家珍,生活上也是个很爱聊也爱开玩笑的人。
hs & Qi:emmm...没错,这里直接用的两位小伙伴的微信名,哈哈哈~我们初到现场时就在的人们之二,发型永远是那么帅,在我们初到的时期给我们很多帮助,后来也成了很熟的朋友。
小盒之前在英国留学,口语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又拿过公司演讲比赛的冠军,与各国人的沟通自然不在话下。人很热情、自来熟的她在现场与车队队长、宿舍前台大哥、意大利先生Pino都相处的很好,经常在一起聊天,是我非常羡慕和想要学习的状态。也非常感谢盒妈“我张姨”前前后后的张罗和帮助,为我们两个的出行没少操心。
杨哥和任L哥一个坐我对面,一个坐我左前方的对面,上班的时候经常能听到他俩用非常专业的术语给各单位提出疑问的人解答问题,隔行如隔山的我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都是满满的敬佩啊,其他的同事平时也都是一样的工作状态,这也都是每个人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和磨练才能有如今的业务能力。经常在很晚的时候,还能在微信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技术问题,这份敬业也值得敬佩。每当看到某个同事穿着荧光绿的反光背心、带着头盔和护目镜,有些时候还背着安全带从现场回来的时候,仿佛他们身后都有一束光。
在现场也接触了许多哈电国际的同仁:作为直接对我接口的赵哥,一个人带四个专业的接口工作,十分辛苦,对我也十分照顾,说一声“感谢”也不足以表达;最开始的21天,我一直坐在邢哥对面的卡位,经常会在下午看到他仿佛一身风沙的从现场回到办公室卡位,被艳阳晒得很热的样子,每一天、每一幕都是我直面能感受到的辛苦。
还有GE的张哥,每次核实完事情就直接跑去现场落实实际情况,后来还不小心把脚踝伤了;经常在办公室、厂区里看到天津电建的张哥、胡哥拿着对讲机四处奔波的身影,也在这里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有一天中午在食堂,远远的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已经摘去所有的防护装备,护目镜能覆盖的眼睛周围区域都是正常的肤色,其他的面部、脖子和耳朵部位的皮肤都晒的非常的黑,两种颜色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每每在现场看到这样一个一个风尘仆仆的形象的时候,心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些人的家人如果能够看到他们在现场的工作状态,一定会特别特别的心疼。而我能做的,只是用心记住每一个让我感觉到震撼的场景,作为自己以后前行的动力。
(B)同桌逸事二三
来到现场的第22天,初来时所占用卡位的小哥哥休假归来,慌乱中迅速搬离了原来的卡位。新卡位的同桌是一位非常爱聊天的印度大叔Aji,我们每天早上都会互道早安,每天下午他从现场回来之后都会跟我攀谈几句,每天的话题都很不一样,回忆起来觉得很有趣。
办公室的空调时常开的很大、温度开得很低,与Aji同桌的第一天,午睡的时候我照旧仰在椅子上,用围巾把头围住、盖住眼睛遮光、漏出鼻子呼吸。大概他怕我憋了一中午头脑不清醒,快到上班时间我刚刚坐直,他就递给我一颗蓝色的薄荷糖。我猜大概是怕我蒙头睡觉下午不清醒吧,哈哈,不过估计就是一个简单的破冰之旅。我接了糖之后说了“谢谢”,然后有点慌张,因为我手边什么都没有啊,心想“咋办,人家给我一颗糖,我总不能给人家一颗金嗓子喉宝吧~”。哈哈哈,然后他就去现场了。快下班的时候,我突然在书包里摸到了之前Y宝给我的澳洲喉糖,拿了一颗送给了Aji,告诉他这个糖是澳洲的糖,对嗓子好。他顺势就问,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个糖?我回答说,朋友送给我的。
有一天下午。
Aji问我,你们公司在哪里?
我说,在中国的东北,但是不在哈尔滨。
他问我,离蒙古很近吗?他说我看着长得不太像其他中国人,有点像俄罗斯人或者蒙古人。
我告诉他我是纯血统的中国人,汉族人,也没有其他民族血统。
然后我便打开Google Map给他指长春在哪,还告诉他从长春到北京飞机几个小时、北京到迪拜飞机几个小时。
他惊讶的说“好远”,然后又在地图上给我指了他在印度最南部的家乡。
至此,除了有人说我像朝族、回族、维族、罗马尼亚人,又多了俄罗斯和蒙古。
----------故事里的手动分割线----------
有一天下午。
正在与家里同事沟通问题的时候,Aji问我微信聊天页面里的表情是不是我,我哈哈大笑,我说那不是我,只是一个表情图片。
随后又跟同事分享了这个趣事,同事又恶搞的在对话框发了好几个这个表情:
(C)Pino or Beeno?
现场另一位超级自来熟的可爱的歪果仁就是Pino啦,意大利人,起初我听不太懂他的口音,后来慢慢就好了。
偶尔上下班的车上会与他同座,聊上一路,很神奇的经历。
有一次我们聊了莫扎特,他给我看了他在家乡的时候参加歌剧《la forza del destino命运之力》作为伴唱团演出的视频,还看了他最喜欢的电影《amadeus莫扎特传》的选段;还有一次从迪拜聊到阿曼~聊到台湾~聊到龙城~聊到月饼...我给他看了长春雕塑公园今年冬天的雪雕,他给我看了他家乡的比萨斜塔...也是从他那里才知道,原来著名的张掖丹霞地貌的英文叫做Rainbow Mountain。
他还讲了一个过往工作的趣闻,曾经在其他国家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同事把他的名字Pino读成了Beeno,写的时候也写错了,说着来了一个无奈的耸肩和笑脸~
Chapter 8 终篇 离别
人只有经历过生命中的种种境遇、见过世界上的种种事物和景色,才会慢慢的凑齐一幅叫做“三观”的地图。我还是这个世界的小学生,还要学更多的东西、走更多的路。迪拜这一程,是职业生涯的一颗星,将会永远在我的心空中闪着耀眼的光;是我生命图谱中一块宝贵的拼图,一块不可丢弃的纹饰,拼凑着这条生命的壮丽图景。
这一程最深的体会真的像家里的兄弟们在之前的总结会上谈过的一样,到了现场跟在家闷头做设计、出方案、画图真是完完全全的不一样,不到现场永远都不知道现场会出现什么神奇的问题,人为的、非人为的,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经历过现场后,今后的设计会考虑更多深层次的细节。
迪拜每年二月、三月份的天气尚属凉爽,我们在迪拜最后几天的气温已经达到36、37度,大家都说夏天的高温可以达到四五十度。希望还坚守在现场的同事、兄弟单位的同事们照顾好身体,希望哈斯彦项目第一台机组可以顺利投运,后续机组也都能够顺利完成建设及投运,希望我们这群中国人能够在“一带一路”的图谱上再绘美丽篇章。
最感动是回国那天,院里在现场的全部同事都回到驻地为我们送行。李Y姐说,看到这一幕都有点不想走了,实在让人动容。
再见,办公室外飞翔的小鸟;再见,每天早上都会见到的线路铁塔;再见,JVC入口处每天都要绕行的施工中的大坑;再见,看了无数次天空的R层;再见,每天上班下班都要走的谢赫扎耶德E!11高速公路,还有每天都会载着我们来来回回穿梭在这个城市的大巴、中巴和小巴;再见,每天三餐刷饭盒的水槽、百洁布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剩多少的洗洁精;再见,每一个在迪拜遇见的人和每一份珍贵的回忆。
菇拜,哈斯彦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