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导师以身说法:我这样走出研究生“迷茫期”

太阳照常升起

原文链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9427-1356763.html

本文转载自张明科学网博客


文|张明(西北大学副教授)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促进新入学的研究生快速地调整状态,以尽快适应研究生的生活节奏。


我与刚入学的研究生有过一些交流。从研究生自己的反馈来看,似乎和当初我自己刚开始进行研究生学习时的状态相似。所以希望能有一些讨论,指导他们稍微快一些地度过这一段时期。


刚开始读研究生时,对学科领域的理解太浅,原来本科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课题方向并不匹配。而且,本科时更多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所以对理论的理解并不深。有时对一些常见的名词的认识,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这就造成了研究生在刚开始学习的阶段,有时对一些比较宽泛的问题抓不住要点,没有钻研的方向,久之就会陷入迷茫。


每天看似投入很多时间在学习,但实际上没有具体理解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也没有对某一些具体问题有明确的认知。


此外,学生有时看到了不同的人解答和举例,就会很容易因为基础认识不足而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而自己没有足够能力去评估自己到底是对还是错。结果也就是学得越多,越不知道该如何往下推进。


每往下走一步都不敢完全相信前面步骤是否可信。在不断的消耗中,时间也就过去了。


我也遇到过相同的阶段。而且坦白说,我处于那个迷茫又无助的阶段的时间并不短,至少也有一年的时间。


每天早早去办公室,晚上很晚回去。一天下来,感觉什么都学到了,但是回想起来,又感觉啥也没学到。每天浮于空中,没能够落到实处。


好在后来我调整回来,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每次关注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算一个,解决一个总结一个。


结果,我发现,当具体的问题一个一个被解决后,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对整体而宽泛的问题提出见解了,也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在哪里了。

当解决的小问题足够多后,也积累了在研究领域内的自信心。明显的区别就是,能去给别人讲自己的工作和遇到的具体困难了(之前虽然能够和别人讨论自己的方向,但是没有办法定位到具体的困难。想到寻找帮助时,也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


同时,也能明显感觉自己的研究过程是在加速的。


所以我建议研究生,从解决具体的小问题入手。


如果不知道自己该解决什么小问题,那么就定位到课题组里最常见、最普通的基础性问题(无论是技术操作上的还是理论上的)。不断地给自己提问,多问为什么,然后尝试解答,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与其他人交流。


尽早参与其他人(导师、师兄师姐)的课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积累发现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等到自己有课题和方向后,肯定能够很快地入手。


另外,最忌认为参与其他人课题,是在帮别人做事情,对自己没有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一流”高校导师以身说法:我这样走出研究生“迷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