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 任教时写成的。
三、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四、结构层次
(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和北京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和伦敦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和热带地方比,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气”。得出结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部分)
(2)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先写“理想境地”,再写“古老的济南”。写“理想境地”(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又分两层:
第一层:写小山对济南形成的特殊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特别可爱。第二层:写下了小雪的小山。写了有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光,陪着的草色.蓝色的天空,微黄的落日光辉,被夕阳斜照的粉色的薄雪。写“古老的济南”,又分三层:
第一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第二层:写水、水藻、垂杨,重点在写水。第三层:写澄清的河水,蓝汪汪的天空,红屋顶黄草山、心灰色的树影。(整体感受)
五、课文分析
整体感知内容
1 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 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明确:阳光、山、雪、水。
3 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 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 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 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 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 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 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体会修辞之美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明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明确:“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明确: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品味用词之美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领会情感之美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探究一: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探究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写法探究运用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你借鉴本文,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少于300字。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六、拓展延伸
描写“冬”的诗句:
①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②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③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⑤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