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路历程

      在我心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多读书一直是我的愿望和目标,是我对自己的期许。

      在读书路上我迷茫过停滞过走错过,经历了一段探索求真的艰难历程。

    第一阶段:不知看啥、啥书都看

    年轻时只知道看书好,却不知道该看什么书,名著拿起来就犯困。琼瑶的书很是迷了一阵儿,全套四十几册,我大概看了30多本。路边摊的杂书也看了不少。东买一本西买一本,《某某野史》《某某秘闻》……,现在知道那都是垃圾,不但没营养还有毒。

      那时买书不是用来读的,是装点门面,摆在书橱给人看的。

      这一阶段是迷茫彷徨期,徘徊在书籍的宫殿,却不得其门而入。

    第二阶段:书找书人找人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认真看过几本好书后,品味慢慢提高上来,再不愿看那些低趣味的消遣小说了。

      渐渐的我找到了读书的路径,书里会提到书,跟着高人就能找到高人。书里的主人公在看的书,优秀的人推崇的书,反复被提到被推荐的书。

      比如《红楼梦》《浮士德》《悲惨世界》《尘埃落定》《三体》《约翰.克里斯多夫》《唐.吉克德》《百年孤独》……。这些都值得找来读读,看看究竟说了什么。有了清单就先拿下,于是我像扫盲一样如饥似渴一本本读下来。

      就这样书找书人找人,读的书从点到面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网,一个属于自己的字典。再看书听名人讲话,对里面提到的人物典故隐含的意思已能心领神会不再茫然。

      这一阶段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结网打基础的过程。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鉴赏力,才能破圈形成自己的读书品味。

      第三阶段:生有涯知无涯

      上一阶段因为太饥渴先吃饱,读了很多书后开始挑嘴,开始意识到生命有限书是读不完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看最好的书,对书有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一个歌手有一首成名曲,一个知名作家也必有一部成名作代表作。像莎士比亚这样不世出的大神,能写出四大悲剧四大喜剧,部部是经典。列夫.托尔斯泰有三部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大多数人只有一部代表作,读书先读他的代表作,没必要把他的书都拿来读。

      外国名著要选择最受好评的译本,翻译是一次再创作,不同译本水平相差很大。

      买书要选择知名出版社,这样书籍的纸张装订字体等等才能有保障,看起来才能赏心悦目。

      这一阶段读书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书籍已成为生命的滋养。

      书海浩瀚,看的越多越感到无知,愿余生与书为伴。看好书遇高人通道理活明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