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创建数据集
本章内容:探索R中的数据结构、输入数据、导入数据、标注数据
2.1 数据集的概念
数据集通常是由数据构成的一个矩形数组,行表示观测,列表示变量。
不同的行业对于数据集的行和列叫法不同。统计学家称它们为观测(observation)和变量(variable),数据库分析师则称其为记录(record)和字段(field),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学科的研究者则把它们叫做示例(example)和属性(attribute)。
R可以处理的数据类型(模式)包括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TRUE/FALSE)、复数型(虚数)和原生型(字节)。
R将实例标识符称为行名(rownames),将类别型(包括名义型和有序型)变量称为因子(factors)。
2.2 数据结构
对象(object)是指可以赋值给变量的任何事物,包括常量、数据结构、函数,甚至图形。对象都拥有某种模式,描述了此对象是如何存储的,以及某个类,像print这样的泛型函数表明如何处理此对象。
数据框(data frame)是R中用于存储数据的一种结构:列表示变量,行表示观测。在同一个数据框中可以存储不同类型(如数值型、字符型)的变量。数据框将是你用来存储数据集的主要数据结构。
因子(factor)是名义型变量或有序型变量。它们在R中被特殊地存储和处理。你将在2.2.5节中学习因子的处理。
2.2.1 向量
向量是用于存储数值型、字符型或逻辑型数据的一维数组。执行组合功能的函数c()可用来创建向量。
> a <- c(1,2,5,3,6,-2,4)
> b <- c("one ","two","three")
> c <- c(TRUE,TRUE,TRUE,FALSE,TRUE,FALSE)
> a[3]
[1] 5
> a[c(1,3,5)]
[1] 1 5 6
> a [2:6]
[1] 2 5 3 6 -2
>
a是数值型向量,b是字符型向量,而c是逻辑型向量
单个向量中的数据必须拥有相同的类型或模式(数值型、字符型或逻辑型)。
2.2.2 矩阵
矩阵是一个二维数组,只是每个元素都拥有相同的模式(数值型、字符型或逻辑型)。
可通过函数 matrix()
创建矩阵。
一般使用格式为:
```mymatrix <- matrix(vector,nrow=number_of_rows,ncol=number_of_colums,byrow=logical_value,dimnames=list(char_vector_rownames,char_vector_colnames))`
格式解析:vector包含了矩阵的元素,nrow和ncol用以指定行和列的维数,dimnames包含了可选的、以字符型向量表示的行名和列名。选项byrow则表明矩阵应当按行填充(byrow=TRUE)还是按列填充(byrow=FALSE),默认情况下按列填充。
创建矩阵
y <-matrix(1:20,nrow=5,ncol=4)
y
[,1] [,2] [,3] [,4]
[1,] 1 6 11 16
[2,] 2 7 12 17
[3,] 3 8 13 18
[4,] 4 9 14 19
[5,] 5 10 15 20
cells <- c(1,26,24,68)
rnames <- c("R1","R2")
cnames <- c("C1","C2")
mymatrix <-matrix(cells,nrow=2,ncol=2,byrow=TRUE,dimnames=list(rnames,cnames))
mymatrix
C1 C2
R1 1 26
R2 24 68
mymatrix <- matrix(cells,nrow=2,ncol=2,byrow=FALSE,dimnames=list(rnames,cnames))
mymatrix
C1 C2
R1 1 24
R2 26 68
矩阵下标的使用
x <- matrix(1:10,nrow=2)
x
[,1] [,2] [,3] [,4] [,5]
[1,] 1 3 5 7 9
[2,] 2 4 6 8 10
x[2,]
[1] 2 4 6 8 10
x[,2]
[1] 3 4
x[1,4]
[1] 7
x[1,c(4,5)]
[1] 7 9
解析:
1.我们创建了一个内容为数字1到10的2×5矩阵。默认情况下,矩阵按列填充。
2.我们分别选择了第二行和第二列的元素。
3.又选择了第一行第四列的元素。
4.最后选择了位于第一行第四、第五列的元素。
2.2.3数组
数组(array)与矩阵类似,但是维度可以大于2。
数组可通过array函数创建,形式如下:
myarray <- array(vector,dimensions,dimnames)
解析:其中vector包含了数组中的数据,dimensions是一个数值型向量,给出了各个维度下标的最大值,而dimnames是可选的、各维度名称标签的列表。
>创建一个数组
> dim1 <- c("A1","A2")
> dim2 <- c("B1","B2","B3")
> dim3 <- c("C1","C2","C3","C4")
> z <- array(1:24,c(2,3,4),dimnames=list(dim1,dim2,dim3))
> z
, , C1
B1 B2 B3
A1 1 3 5
A2 2 4 6
, , C2
B1 B2 B3
A1 7 9 11
A2 8 10 12
, , C3
B1 B2 B3
A1 13 15 17
A2 14 16 18
, , C4
B1 B2 B3
A1 19 21 23
A2 20 22 24
三维立体结构,不咋用。
2.2.4 数据框
由于不同的列可以包含不同模式(数值型、字符型等)的数据,数据框的概念较矩阵来说更为一般。它与你通常在SAS、SPSS和Stata中看到的数据集类似。数据框将是你在R中最常处理的数据结构。
数据框可通过函数data.frame()
创建:
mydata <- data.frame(col1,col2,col3,...)
解析:其中的列向量col1, col2, col3,… 可为任何类型(如字符型、数值型或逻辑型)。每一列的名称可由函数names指定。
>#创建一个数据框
> patientID <- c(1,2,3,4)
> age <- c(25,34,28,52)
> diabetes <- c("Type1","Type2","Type1","Type1")
> status <- c("Poor","Improved","Excellent","Poor")
> patientdata <- data.frame(patientID,age,diabetes,status)
> patientdata
patientID age diabetes status
1 1 25 Type1 Poor
2 2 34 Type2 Improved
3 3 28 Type1 Excellent
4 4 52 Type1 Poor
选取数据框中的元素
patientdata[1:2]
patientID age
1 1 25
2 2 34
3 3 28
4 4 52
> patientdata[c("diabetes","status")]
diabetes status
1 Type1 Poor
2 Type2 Improved
3 Type1 Excellent
4 Type1 Poor
> patientdata$age
[1] 25 34 28 52
它被用来选取一个给定数据框中的某个特定变量。
> table(patientdata$diabetes,patientdata$status)
Excellent Improved Poor
Type1 1 0 2
Type2 0 1 0
在每个变量名前都键入一次patientdata$可能会让人生厌,所以不妨走一些捷径。可以联合使用函数attach()和detach()或单独使用函数with()来简化代码。
在每个变量名前都键入一次patientdata$可能会让人生厌,所以不妨走一些捷径。可以联合使用函数attach()和detach()或单独使用函数with()来简化代码。
1. attach() detach() with()
函数attach()可将数据框添加到R的搜索路径中。
R在遇到一个变量名以后,将检查搜索路径中的数据框,以定位到这个变量。
以第1章中的mtcars数据框为例,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获取每加仑行驶英里数(mpg)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并分别绘制此变量与发动机排量(disp)和车身重量(wt)的散点图:
> summary(mtcars$cars)
Length Class Mode
0 NULL NULL
> plot(mtcars$mpg,mtcars$disp)
> plot(mtcars$mpg,mtcars$wt)
或者:
> attach(mtcars)
> summary(mpg)
> summary(mpg)
Min. 1st Qu. Median Mean 3rd Qu.
10.40 15.43 19.20 20.09 22.80
Max.
33.90
> plot(mpg,disp)
> plot(mpg,wt)
> detach(mtcars)
#函数detach()将数据框从搜索路径中移除。
或者
with(mtcars,{summary(mpg,disp,wt)
+ plot(mpg,disp)
+ plot(mpg,wt)
+ })
#函数with()的局限性在于,赋值仅在此函数的括号内生效。
> with(mtcars,{
+ stats <- summary(mpg)
+ stats
+ })
Min. 1st Qu. Median Mean 3rd Qu.
10.40 15.43 19.20 20.09 22.80
Max.
33.90
> stats
错误: 找不到对象'stats'
如果你需要创建在with()结构以外存在的对象,使用特殊赋值符<<-替代标准赋值符(<-)即可,它可将对象保存到with()之外的全局环境中。
相对于attach(),多数的R书籍更推荐使用with()。个人认为从根本上说,选择哪一个是
自己的偏好问题,并且应当根据你的目的和对于这两个函数含义的理解而定。
2. 实例标识符
在病例数据中,病人编号(patientID)用于区分数据集中不同的个体。在R中,实例标识符(case identifier)可通过数据框操作函数中的rowname选项指定。
patientdata <- data.frame(patientID,age,diabetes,status,row.names=patientID)
例如,语句:将patientID指定为R中标记各类打印输出和图形中实例名称所用的变量。
2.2.5 因子
变量可归结为名义型、有序型或连续型变量.
名义型变量是没有顺序之分的类别变量。
有序型变量表示一种顺序关系,而非数量关系。
类别(名义型)变量和有序类别(有序型)变量在R中称为因子(factor)。
函数factor()以一个整数向量的形式存储类别值,整数的取值范围是[1... k ](其中k 是名义型变量中唯一值的个数),同时一个由字符串(原始值)组成的内部向量将映射到这些整数上。
因子的使用
patientID <- c(1,2,3,4)
age <- c(25,34,28,52)
diabetes <- c("Type1","Type2","Type1","Type1")
status <- c("Poor","Improved","Excellent","Poor")
diabetes <- factor(diabetes)
ststus <- factor(status,order=TRUE)
patientdata <- data.frame(patientID,age,diabetes,status)
str(patientdata)
'data.frame': 4 obs. of 4 variables:
age : num 25 34 28 52
status : Factor w/ 3 levels "Excellent","Improved",..: 3 2 1 3
summary(patientdata)
patientID age diabetes
Min. :1.00 Min. :25.00 Type1:3
1st Qu.:1.75 1st Qu.:27.25 Type2:1
Median :2.50 Median :31.00
Mean :2.50 Mean :34.75
3rd Qu.:3.25 3rd Qu.:38.50
Max. :4.00 Max. :52.00
status
Excellent:1
Improved :1
Poor :2
2.2.6 列表
列表(list)是R的数据类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一般来说,列表就是一些对象(或成分,component)的有序集合。
列表允许你整合若干(可能无关的)对象到单个对象名下。例如,某个列表中可能是若干向量、矩阵、数据框,甚至其他列表的组合。
可以使用函数list()创建列表:
mylist <- list(object1,object2,...)
或者:
mylist <- list(name1=object1,name2=object2,...)
创建一个列表
g <- "My First List"
h <- c(25,26,18,39)
j <- matrix(1:10,nrow=5)
k <- c("one","two","three")
mylist <- list(title=g,ages=h,j,k)
mylist
ages
[1] 25 26 18 39
[[3]]
[,1] [,2]
[1,] 1 6
[2,] 2 7
[3,] 3 8
[4,] 4 9
[5,] 5 10
[[4]]
[1] "one" "two" "three"
mylist[[2]]
[1] 25 26 18 39
mylist[["ages"]]
[1] 25 26 18 39
解析:
本例创建了一个列表,其中有四个成分:一个字符串、一个数值型向量、一个矩阵以及一个字符型向量。
注意事项:
对象名称中的句点(.)没有特殊意义。但美元符号(x是指数据框A中的变量x。
R不提供多行注释或块注释功能。你必须以#作为多行注释每行的开始。出于调试目的,你也可以把想让解释器忽略的代码放到语句if(FALSE){... }中。将FALSE改为TRUE 即允许这块代码执行。
-
将一个值赋给某个向量、矩阵、数组或列表中一个不存在的元素时,R将自动扩展这个数据结构以容纳新值。
x <- c(7,6,4)
x[7] <- 10
x
[1] 7 6 4 NA NA NA 10
通过赋值,向量x由三个元素扩展到了七个元素。
x <- x[1:3]会重新将其缩减回三个元素。
4.R中没有标量。标量以单元素向量的形式出现。
5. R中的下标不从0开始,而从1开始。在上述向量中,x[1]的值为8。
6. 变量无法被声明。它们在首次被赋值时生成。
了解更多:参阅[John Cook的优秀博文“R programming for those coming from other languages”](www.johndcook.com/Rlanguagefor_programmers.html)
正在寻找编码风格指南的程序员不妨看看[“Google’R Style Guide”](http://googlestyleguide.googlecode.com/svn/trunk/google-r-style.html)
2.3 数据的输入
如图2-2所示,R可从键盘、文本文件、Microsoft Excel和Access、流行的统计软件、特殊格式的文件,以及多种关系型数据库中导入数据。由于我们无从得知你的数据将来自何处,故会在下文论及各种数据源。读者按需参阅即可。
2.3.1 使用键盘输入数据
R中的函数edit()会自动调用一个允许手动输入数据的文本编辑器。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空数据框(或矩阵),其中变量名和变量的模式需与理想中的最终数据集一致;
(2) 针对这个数据对象调用文本编辑器,输入你的数据,并将结果保存回此数据对象中。在下例中,你将创建一个名为mydata的数据框,它含有三个变量:age(数值型)、gender(字符型)和weight(数值型)。然后你将调用文本编辑器,键入数据,最后保存结果。
> mydata <- data.frame(age=numeric(0),
+ gender=character(0),weight=numeric(0))
> mydata <- edit(mydata)
2.3.2 从带分隔符的文本文件导入数据
使用read.table()从带分隔符的文本文件中导入数据。
mydataframe <-read.table(file,header=logical_value,sep="delimiter",row.names="name")
logical(逻辑型)、numeric(数值型)、character(字符型)、factor(因子)
2.3.3 导入Excel数据
读取一个Excel文件的最好方式,就是在Excel中将其导出为一个逗号分隔文件(csv),并使用前文描述的方式将其导入R中。
在Windows系统中,你也可以使用RODBC包来访问Excel文件。电子表格的第一行应当包含变量/列的名称。
mydataframe <- read.xlsx(workbook,1)
2.3.4 导入XML数据
以XML格式编码的数据正在逐渐增多。R中有若干用于处理XML文件的包。例如,由Duncan Temple Lang编写的XML包允许用户读取、写入和操作XML文件。XML格式本身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对使用R存取XML文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www.omegahat.org/RSXML,从中可以找到若干份优秀的软件包文档。
2.3.5 从网页抓取数据
在Web数据抓取(Webscraping)的过程中,用户从互联网上提取嵌入在网页中的信息,并将其保存为R中的数据结构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完成这个任务的一种途径是使用函数readLines()下载网页,然后使用如grep()和gsub()一类的函数处理它。对于结构复杂的网页,可以使用RCurl包和XML包来提取其中想要的信息。更多信息和示例,请参考可在网站Programming with R上找到的“Webscraping using readLines and RCurl”一文。
2.3.6 导入SPSS数据
SPSS数据集可以通过foreign包中的函数read.spss()导入到R中,也可以使用Hmisc包中的spss.get()函数。
函数spss.get()是对read. spss()的一个封装,它可以为你自动设置后者的许多参数,让整个转换过程更加简单一致,最后得到数据分析人员所期望的结果。
> install.packages("Hmisc")
> mydataframe <- spss.get("mydata.sav",use,value.labels=TRUE)
解析:
mydata.sav是要导入的SPSS数据文件,use.value.labels=TRUE表示让函数将带有值标签的变量导入为R中水平对应相同的因子,mydataframe是导入后的R数据框。
2.3.7 导入SAS数据
使用不多,略
2.3.8 导入Stata数据
要将Stata数据导入R中非常简单直接。所需代码类似于:
> library(foreign)
> mydataframe <- read.dta("mydata.dta")
这里,mydata.dta是Stata数据集,mydataframe是返回的R数据框。
2.3.9 导入netCDF数据
Unidata项目主导的开源软件库netCDF(network Common Data Form,网络通用数据格式)定义了一种机器无关的数据格式,可用于创建和分发面向数组的科学数据。netCDF格式通常用来存储地球物理数据。ncdf包和ncdf4包为netCDF文件提供了高层的R接口。
ncdf包为通过Unidata的netCDF库(版本3或更早)创建的数据文件提供了支持,而且在Windows、Mac OS X和Linux上均可使用。ncdf4包支持netCDF 4或更早的版本,但在Windows上尚不可用。
2.3.10 导入HDF5数据
HDF5(Hierarchical Data Format,分层数据格式)是一套用于管理超大型和结构极端复杂数据集的软件技术方案。hdf5包能够以那些理解HDF5格式的软件可以读取的格式,将R对象写入到一个文件中。
2.3.11 访问数据库管理系统
R中有多种面向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接口,包括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MySQL、Oracle、PostgreSQL、DB2、Sybase、Teradata以及SQLite。
使用R来访问存储在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一种分析大数据集的有效手段(参见附录G),并且能够发挥SQL和R各自的优势。
1.ODBC接口
第一步:安装驱动,安装针对系统和数据库类型安装和配置合适的ODBC驱动。
第二步:install.packages("ODBC")
第三步:加载包
RODBC的主要函数:
函数 | 描述 |
---|---|
odbcConnect(dsn,uid="",pwd="") | 建立一个到ODBC数据库的连接 |
sqlFetch(channel,sqltable) | 读取ODBC数据库中的某个表到一个数据框中 |
sqlQuery(channel,query) | 向ODBC数据库提交一个查询并返回结果 |
sqlSave(channel,mydf,tablename=sqtable,append=FALSE) | 将数据框写入或更新(append=TRUE)到ODBC数据库的某个表中 |
sqlDrop(channel,sqtable) | 删除ODBC数据库中的某个表 |
close(channel) | 关闭连接 |
RODBC包允许R和一个通过ODBC连接的SQL数据库之间进行双向通信。这就意味着你不仅可以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到R中,同时也可以使用R修改数据库中的内容。
2.DBI相关包
DBI包为访问数据库提供了一个通用且一致的客户端接口。构建于这个框架之上的RJDBC包提供了通过JDBC驱动访问数据库的方案。使用时请确保安装了针对你的系统和数据库的必要JDBC驱动。其他有用的、基于DBI的包有RMySQL、ROracle、RPostgreSQL和RSQLite。这些包都为对应的数据库提供了原生的数据库驱动,但可能不是在所有系统上都可用。详情请参阅CRAN上的相应文档。
2.3.12 通过Stat/Transfer导入数据
在我们结束数据导入的讨论之前,值得提到一款能让上述任务的难度显著降低的商业软件。Stat/Transfer(www.stattransfer.com)是一款可在34种数据格式之间作转换的独立应用程序,其中包括R中的数据格式(见图2-4)。
2.4 数据集的标注
为了使结果更易解读,数据分析人员通常会对数据集进行标注。通常这种标注包括为变量名添加描述性的标签,以及为类别型变量中的编码添加值标签。例如,对于变量age,你可能想附加一个描述更详细的标签“Age at hospitalization (in years)”(入院年龄)。对于编码为1或2的性别变量gender,你可能想将其关联到标签“male”和“female”上。
2.4.1 变量标签
遗憾的是,R处理变量标签的能力有限。一种解决方法是将变量标签作为变量名,然后通过位置下标来访问这个变量。考虑之前病例数据框的例子。名为age的第二列包含着个体首次入院时的年龄。
代码: name(patientdata)[2]<-"Age at hosptialization (in years)"
缺点:新的变量名称太长,不适合重复输入。
升级:恶意使用patientdata[2] 来引用这个变量,而在本应输出age的地方输出字符串“Age at hospitalization (in years)" 。但同样不理想!
2.4.2 值标签
函数factor()可为类别变量创建值标签。继续上例,假设你有一个名为gender的变量,其中1表示男性,2表示女性。
你可以使用代码:
> patientdata$gender <- factor(patientdata$gender)
levels=c(1,2),
labels=c("male","female")
来创建值标签,这里的levles代表变量的实际值,而labels表示包含了理想值标签的字符型向量。
2.5 处理数据对象的实用函数
处理数据对象的实用函数
函数 | 用途 |
---|---|
Length(object) | 显示对象中元素/成分的数量 |
dim(object) | 显示某个对象的维度 |
str(object) | 显示某个对象的结构 |
class(object) | 显示某个对象的类或类型 |
mode(object) | 显示某个对象的模式 |
names(object) | 显示某对象中各成分的名称 |
c(object,object,...) | 将对象合并入一个向量 |
cbind(object,object,...) | 按列合并对象 |
rbind(object,object,...) | 按行合并对象 |
object | 输出某个对象 |
head(object) | 列出某个对象的开始部分 |
tail(object) | 列出某个对象的最后部分 |
ls() | 显示当前的对象列表 |
rm(object,object,...) | 删除一个或更多个对象。语句rm(list=ls())将删除当前工作环境中的几乎所有对象。 |
newobject <- edit(object) | 编辑对象并另存为newobject |
fix(object) | 直接编辑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