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第一章小结 (一)

零零碎碎的读完这一章节的内容,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每日打卡,也如我读的过程一样:零零碎碎。究其原因是自己从未主动真正的阅读类似的教育经典,导致看的时候只能针对一些观点进行教育案例的联想批注,并不能做到其他。总体感觉就是:都能看懂,又觉得都一知半解。现重新将第一章内容梳理如下:

第一章主要讲教育的目的。

首先谈我们的培养目标:一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二是强调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三是要特别注意“呆滞的思想”,即仅仅被大脑所接收、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而不具有普适性的知识。

接着从英国现有的教育体制谈避免思想僵化的两条戒律:一是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是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彻。要求学生对所学学科要“理解”,理解是前提,若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或如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学生中学阶段要面临的决定他们人生第一步的选拔性考试——中考,要考的科目就有十门以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这两科在八年级时中考)、音乐、美术、体育加试、实验加试。不少学生正常的理解尚且做不到,往往存在偏科现象,何谈知识的创造性,何以激起其思想活力的火花?正如书中所说:拥有太多一知半解的知识是悲哀的。近百年前的怀特海的教育智慧、洞见能力可见一斑。

接下来对“理解”展开阐述。作者并未过多谈文学教育意义上的理解。而是从“科学”和“逻辑”方面不断强调知识的唯一用途,就是武装我们的现在,要能服务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果我们所学知识不能加以利用是相当有害的;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并且举数学上“教会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目的是什么?”的例子进一步阐释: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再次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紧接着联系到学校教育,谈及考试,以及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仅仅采用一种思维训练方式、排除差异化的危害,转而论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这里提到非常重要的两点:一是我们必须培养所有精神品质中最难得的一点——对风格的鉴赏;二是警惕外部机构的损害,这种外部力量正在扼杀教育的生命力。其实何止是外部机构?身在体制内的学校教师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确教育的目的?有多少人被教育的大环境裹挟着不断重复着“邪恶之路”?现实答案不敢想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目的》第一章小结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