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诗词喜相逢

徐宏霞舞钢焦点解决长期班第五期持续原创分享第41天(20190208)周五  大年初四

      昨夜雪,下午雪,今天 还是吃饭看书弹筝陪家人岁月静好的一天,和昨天不一样的是,下午和女儿一起踏雪上街买了许多好吃的,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围坐桌前,横扫千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们喜笑颜开,为吃货点赞!

      晚上八点,继续享受如约而至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四场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充盈我们的精神家园,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读诗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匆匆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感叹着韶光易逝,而面对物转星移,如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时光会带走一切,也会给予一切,感恩时光的馈赠,采撷最美的诗意。

      今晚的诗词大会,多次提到了教育,提到了老师,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文化瑰宝,代代传承。一位特岗教师的不离不弃坚守讲台,甚至背着年幼孩子上课,让无数人感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每一只虫子,每一株草,都自成一个世界,都有它的可爱之处,值得尊重。

      最让我共鸣的,就是蒙曼老师点评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蒙曼说,辛弃疾用鲈鱼之思这个典故,进可攻时,希望人向前冲的,是儒家精神;张季鹰的鲈鱼之思,攻不了时,我们退可守,转而追寻道家精神。恰好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精神:儒道互补。

      关于于儒道互补,今天刚好看到一篇文章,有所感悟,分享给大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纷乱的战火中产生的两大哲学派别——儒家和道家,支撑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融合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间。 这两大学派,有大多数的思想都是矛盾的:儒家讲求“入世”,道家讲求“出世”;儒家讲求救世济民,道家讲求独善其身;儒家讲求“学而优则仕”,道家讲求“无为无不为”。

      然而,这看似矛盾的两大思想却又能互相依托,互相弥补,共同维护着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也对做人做事以无限的启迪和思索。

      年轻时要读儒家,才能“拿得起”,积极进取,迎难而上;上了年纪要读道家,才能“放得下”,找到心灵的解脱,不至于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举步维艰。

        得意时,要读儒家,才不会被纷繁的物欲生活迷惑双眼,堕入无尽深渊;失意时,要读道家,才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才有退一步天地自宽的豁达胸襟。

    林语堂说过:“道家和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只读儒家,不读道家,很容易走进死胡同,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抑郁地度过一生。而中国古人幸运的地方在于,当他们通过儒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撞得头破血流时,总有道家在身后,为他们默默疗伤。

    儒家,就如同一间粮店,是精神的加油站,给你动力,给你激励;道家,则如同一间药店,是灵魂的解语花,为你松绑,帮你解脱。愿我们以后也能拿得起,放得下,从此以后,以儒为表,以道为骨,凭道家的超世眼界,做儒家的入世事业。

        感恩时光的馈赠,让我采撷到最美的诗意。雪夜诗词喜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夜诗词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