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定义:
确定产品类型、做好市场调查、确定用户需求、组织产品开发、协调运营推广
产品经理重点职责: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技能:
C端产品经理:面向用户是普通消费者;
B端产品经理:面向用户时公司或者企业;
G端产品经理:面向用户是政府部门;
移动端产品经理:主要做小程序、移动客户端相关的产品;
PC端产品经理:主要做PC客户端相关的产品;
Web端产品经理:主要做浏览器端相关的产品;
功能型产品经理:专注于功能的设计,只需要考虑如何将某个已经确定的需求转化成可以实现的功能;
硬件产品经理:做实体硬件产品的产品设计;
数据产品经理:通过数据挖掘产品的潜在机会、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商业型产品经理:专注于如何赚钱,重点是关注在怎么样更好的去发掘出产品当中的盈利点;
策略型产品经理:专注于业务策略,重点是去考虑怎么样设计出更好的方案来满足业务的需求;
产品经理常用工具:
项目过程中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
1、启动(行业调研、市场调研、立项)
行业调研
工作内容:调研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目的是为产品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工作产出:BRD
市场调研
工作内容: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瞄准某个市场,调研市场行情,包括市场规模、用户信息等,从而确定产品的形态和业务。
工作产出:MRD
2、规划(需求收集、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流程设计)
需求收集
工作内容:从各种渠道收集产品的业务需求,渠道包括竞品、公司、运营、商务等
工作产出:竞品分析、SWOT分析、需求池
需求分析
工作内容:将收集来的业务需求,确定产品的业务场景,并转变为产品需求
工作产出:产品功能清单
流程设计
工作内容: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产品的业务流程
工作产出:产品流程图
结构设计
工作内容:根据需求分析和流程设计,确定产品的结构
工作产出:产品结构图、思维导图
3、执行(原型设计、文档输出、需求评审)
原型设计
工作内容:根据产品结构、流程和功能清单、设计产品的原型页面;
工作产出:产品原型图
文档输出
工作内容:根据原型图,撰写产品需求文档
工作产出:PRD
需求评审
工作内容:与公司其他部门,包括运营、研发等部门,评审产品的需求,并最终定稿
工作产出:PRD
4、跟进(进度把控、资源协调)
进度把控
工作内容:跟进产品研发、包括UI设计、开发、测试等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工作产出:进度报告、优化后的PRD文档
资源协作
工作内容:对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部门内外资源解决,如增加人手、申请加班
工作产出:进度报告
5、收尾(测试验收、跟进上线)
测试验收
工作内容:在测试完成后,产品介于验收环节、验收通过即可上线
工作产出:验收报告
跟进上线
工作内容:将验收通过的产品发布到对应的渠道
工作产出:上线通知报告
产品经理三大文档: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逐渐细化落地的过程
BRD:(BUsiness)商业需求文档;哪能赚钱,能赚多少钱
MRD(Market)市场需求文档;赚谁的钱,凭什么赚钱,好不好赚
PRD(Product)产品需求文档;用什么赚,具体怎么多赚
PRD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中文名产品需求文档。历史上第一份PRD据推测应该是诞生于宝洁这家公司,因为据史料记载,宝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次提出了产品经理的概念,并诞生了第一位产品经理,所以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应该也诞生了第一份PRD,只是因时间久远且没有更多的细节资料而无从考证。
BRD组成模块:
项目背景、商业价值、产品规划、盈利模式、收益与成本、风险与对策
MRD组成模块:
基本信息、市场说明、用户说明、产品说明
PRD组成模块:
文档说明、流程图、结构图、原型及其他需求说明、其他
PRD文档作用:
1.“概念化”阶段进入到“图纸化”
PRD将概念图纸化,需要阐述详细的细节和实现模型。产品人员通过撰写PRD,梳理方案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影响;
2.想项目成员传达需求的意义和明细
PRD主要面向对象是项目经理、开发、设计和测试。项目经理了解任务的规模和相关接口。开发设计人员了解页面元素和用例规则。测试人员撰写测试用例。
需求:某方面未被满足引发的感受指向具体的事物;
需要:指向具体的事物;
用户访谈:用提问交流的方式,了解用户体验的过程;
访谈内容需要根据访谈目的确定,包括产品使用过程、使用感受、品牌印象,属于定性研究
流程:确定访谈形式、明确访谈目的、设计访谈提纲、用户筛选和邀请、进行访谈、结果汇总与分析
套路:现状:现在如何做的,痛点:遇到了什么困难,方案: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
问卷调查: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来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定量研究;
纸质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
流程:明确问卷主题、搜索需求、确定每个问题的内容
竞品:竞争对手的产品
竞品分类:
竞品分析:找竞品的考虑因素
竞品分析那些东西
产品分析的常见方法:
SWOT分析((内部)S:优势、W:劣势、(外部)O:机会、T:威胁)
S:优势(Strengths)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等等。
W:劣势(Weakness)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等。
O:机会(Opportunities)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竞争对手失误等等。
T:威胁(Threats)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等。
SWOT分析方法作用:
PEST分析
P: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的态度等等;
法律环境包括:制定的法律、法规。
例:政治环境是否稳定等因素?
E: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市场机制、市场需求
S:人口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
人口环境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收入分布等等
T: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包括:发明、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用户体验五要素: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
需求池:收集和管理各方面需求的集合
需求处理思路: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需求,这个需求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需求是不是真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需求筛选:
5W2H分析法(7问分析法)配合不同的场景目的做出不同的问题组合,达到对应的分析效果
分析产品需求的时候
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从哪里做,从哪里入手,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谁负责,谁参与,怎么做,如何做,需要多少资源,成本
需求优先级: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级排序的工具,体现用户功能完善程度和用户满意度的非线性关系)
KANO模型(卡诺模型)用于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分为5个类型:
基本性需求(理所应当满足的需求,也就是痛点,产品周期的建设阶段的重点,产品是否能正常使用)、
期望性需求(和用户的满意度呈正相关的需求,也就是用户的痒点,产品周期的成长性阶段,开始用户体验的建设)、
魅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企业提供给用户的惊喜类需求)、
无差异需求(满足不满足对用户满意度不会造成影响)、
反向性需求(和用户满意度呈负相关,满足这个需求用户满意度会下降,像广告,商业化需求)
四象限法则:
马斯洛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
流程图:使用逻辑合理性、清晰传达需求、梳理模块、业务流程、使用路径
产品常用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功能流程图、页面流程图
泳道图:也叫跨职能流程图,展示工作流中每个步骤涉及的流程和职能部门
产品设计七大定律:菲茨定律、席克定律、奥卡姆剃刀原理、泰斯勒定律、神奇数字7+-2法则、接近法则、防错原则;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化产品
用最小的成本开发出可表达项目创意、可用且表达核心理念的原型产品,功能极简且能用于快速验证想法的最小化产品。
优势:①占领市场;②验证需求,减少试错成本
产品设计十诫:
波特五力模型;对行业的竞争环境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同行业竞争者 来分析行业基本竞争的环境,从而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加入一个行业
AARRR模型(转化漏斗模型)每层递进存在漏斗流失
用户的获取、提高活跃度(激活)、提高用户的留存、变现(获取收入)、病毒式传播
A:获取(Acquisition)
用户从不同渠道来到你的产品,关键指标,如:下载量、安装激活量、激活率、新增注册用户数、用户获取成本等等。
A:激活(Activation)
用户在产品上完成一个核心任务,并有良好体验,关键指标,如:日活跃用户数、活跃系数、功能使用等等。
R:留存(Retention)
用户回来继续不断使用你的产品,关键指标,如:次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30日留存率等等。
R:收益(Revenue)
用户在你的产品上发生了使你收益的行为,关键指标,如:付费用户比例、首次付费时间、用户平均每月营收等等。
R:推荐(Referral)
用户通过你的产品,推荐引导他人来使用你的产品,同时推荐的用户如果能够从好友的注册使用中得到好处的话,推荐意愿会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