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祛魅-【刘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笔记

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864-1920)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古犹太教》《儒教与道教》《帝国总统制》等


他提出三个重要的概念:

1)世界的祛魅

2)理性化

3)现代性的铁笼


1、世界的祛魅

“世界的祛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韦伯1919年著名的演讲《学术作为志业》当中。

“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除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

——《学术作为志业》

(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11月第1版),48页


Disenchantment

enchant是这个词的根源,意思是“让人心醉神迷”

古拉丁语:cantare,入迷;

中世纪法语:enchanter,唱歌,魅力。

“enchantment”是“着魔而喜悦”的意思。

“Disenchantment”(如梦初醒,苏醒)。


现代性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理性化”(rationalization)和“世界的祛魅”。这两个概念说的是同一个特征。其结果就是高贵的价值退出了公共生活。


所谓“着魔”是指沉浸在宗教世界或者由神秘的信条所赋予意义的世界里。


2、祛魅的含义

人类理性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反省这个由魅力造就的意义世界,祛魅就是从宗教或神秘的意义世界里解脱出来,好像如梦初醒。


古代现代世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奠基在系统性的形而上学及宗教之上的世界观。它最终依赖的却仍是超验的概念。


3、价值一元论的世界

在传统社会中,所有奠基在终极基础上的理论对每一个人都同等有效,即意义明确而统一。


现代的“理性化”粉碎了一元论的世界观。“实然”与“应然”之间应有一条不可逾越之鸿沟。


“实然”与“应然”之间应有一条不可逾越之鸿沟的说法。“what is”和“what ought to be”是两种问题,是所谓“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问题,二者在逻辑上是隔绝的,即由实然无法推出因然。

——大卫·休谟


4、科学能提供给我们什么

科学可能提供关于事实的客观描述,提供一种实然性的世界秩序,因果关系的秩序。


5、二元分裂的世界

在祛魅之后,意义统一的一元论世界变为一个二元论世界,一个价值与知识分离的世界就来临了。

对于事实判断,我们拥有客观知识。而对于价值问题,我们只有主观意见。


“道德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

——马克斯·韦伯

你可能感兴趣的:(2.1 世界的祛魅-【刘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