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出击,智能汽车大蝶变

狼来了的故事,终究还是在智能汽车市场上演了。今年以来,随着华为携手一众造车伙伴陆续推出多款新车,“华为系”造车势力日渐形成声势,并且凭借着不断攀升的新车销量而如同波浪一样,渐次冲击着现有的智能车市场格局。

问界系列以及阿维塔11等新款车的快速起量,更是让外界见证了华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而“华为系”新款智能车的集中亮相,也让外界对智能车有了更多的期待。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华为系”智能车加速崛起

实际上,早在手机业务进展受阻之后,华为就开始积极“筹备”造车事宜。不过真正按下加速键的时间则要延迟到2021年,也许是见证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大爆发带来的冲击力,也许是内部准备好了。总之,这段时间里面华为与北汽、长安、赛力斯等车企,公布了一系列造车计划,短短的一年时间之内华为就完成了关于造车定位的各种计划,其高效可见一斑。

进入2022年以来,华为的造车计划更是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其与赛力斯(前名:小康股份)合作的问界系列陆续面世,在业内溅起了不小的水花;与长安、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11也于今年8月份上市,极狐等华为造车项目也在纷纷入驻华为的线下门店,高效的推进速度再次向外界传达出“华为造车”的“速度与激情”。

除了高效的推进速度之外,华为带动下的“新车”在销量上也有精彩表现。其中,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品牌自2021年12月02日发布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就先后发布了3款全新车型,并自今年3月份开始陆续交付,到8月份已经实现了单月份整体交付量破万(其中问界M5销量达到7372辆,已有爆款潜质),创造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单月交付量破万的最快记录。

与此同时,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合作推出的阿维塔11,也于8月8日正式面世。据悉,阿维塔11共推出了3款车型,销售区间在34.99万元-40.99万元,阿维塔011联名限量版定价60万元。这款集合了三巨头最新技术的新车,自发售至今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2万辆,也显示出了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在外界看来,无论是赛力斯问界系列的成功还是长安阿维塔11的突围,都预示着在华为“加持之下”传统车企旗下全新子系品牌新势力的崛起。由于华为涉入较深,因此它们对外的形象展示本身就是华为品牌形象的展示。

首先,从应用零部件的角度上来说,长安阿维塔与问界都是华为设计、营销以及汽车产品定义的“开山之作”。比如,目前热卖的问界M5,从设计、研发到营销这一整个核心环节,全部都由华为操刀,华为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全部零部件也都全装上了车,其中就包括鸿蒙系统。华为参与其中的阿维塔也不遑多让,其不仅在外观内饰上下足了功夫,其在智驾能力方面也受到了不小的“技术加持”,成为新出产的智能车中“颜值实力双在线”的新品。

其次,从线上预订到线下门店推广,这些新车都无一例外地接入了华为的零售渠道。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目前问界M5已经与600多家华为线下门店合作了,接下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合作;而根据最新消息,华为与长安阿维塔11线下门店的合作还在持续推进中,阿维塔也表现出了这方面的意向。

总之,无论是设计语言与零部件的大规模应用还是线下渠道的“共用”,都让这些“含华量”极高的新款智能车,深深地打上了“华为烙印”。

智能体验成关键焦点

与上一波电动车创业潮不同,华为下场造车的目标,一开始就瞄准了自己比较强的智能技术领域,试图用全新的智能体验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在智能网联方面,问界系列、阿维塔等新车都采用了鸿蒙系统,也因此集合了鸿蒙系统在车机联动方面的综合技术成果。比如,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实现手机协同、双屏协同、手机日程/导航等信息自动同步至车机等,这些原本在手机端与PC端、智能电视之间的联动也被搬到了车机系统之上,甚至在地库等网络不好的地方也能够共享网络给车机,这无疑是一个属于“华为系”智能车的独特卖点。

在智能驾驶体验方面,华为对现有的智能技术方案做了整合,并做了很多细节优化。比如,问界M5 EV所搭载的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可根据路况和车轮附着力进行动态的扭矩调教,让问界M5 EV在颠簸路段更快速稳定下来,减少车辆晃动,行驶在颠簸路面时更平顺;在通过弯道时,进行扭矩的自适应调节,提升侧向力从而降低甩尾风险,让车辆过弯更平稳,以此来提升整车驾驶体验。

此外,华为自研的高度智能调节HUD、激光雷达等也都纷纷实现“上车”。比如华为与长安合作的阿维塔11,就在车头内隐藏了半固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等大量传感器,以满足高阶辅助驾驶的需求。在内饰方面,华为在阿维塔中还推出了智能香氛系统,以提升车内空间的嗅觉体验。总体来看,华为“力推”的整车体验,核心都是围绕智能体验展开,这也为其带来了多方面的差异化体验。

一是,整车软硬件协同带来的整体系统体验,使华为与其他智能车区隔开来。相比其他“雄心勃勃”的智能汽车玩家而言,一直低调进行“产业链布局”的华为,已经形成了“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算法与开发应用—云服务”的生态化服务闭环,这些服务能力都让外界对华为智能车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另外,鸿蒙系统与“华为系”智能车车机系统的融合,更让“华为系”的智能车别具一格,在众多玩家中独树一帜。

二是整车智能软硬件之间的整体协同,可以很好地配合其完成较高层面的整车智能,使其整体效果更佳。目前华为智能车不仅从底层算法上融合了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以及TMS热管理系统,还有华为智能车云服务为整个汽车提供底层技术支持服务,使整车运行保持顺畅。同时,软硬件的协同配合使整个系统的整体整合度更高,智能体验效果也更佳。总体来看,整车智能体验是“华为系”新款智能车主打的焦点。

剑锋先指蔚小理?

而从定位、定价等各方面来看,华为“加持之下”的造车势力,或许对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冲击更大一些。

一来,采用“华为模式”的新车大多售价不低,且基本接近蔚小理的在售车型定价,定位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根据目前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的问界M5零售价显示,其价格多在28.86万—31.98万,与理想汽车旗下的理想ONE几乎不相上下。而阿维塔的高阶版本则超过40万元,与蔚来汽车的ES6已经比较接近,与小鹏汽车刚刚推出的新款中高端车型G9价格也是相差无几。

从销量与预定量的情况来看,这些新出的“华为系”新车声量都很猛,大有冲击蔚小理之势。拿增程式电车来说,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的问界M5,采用的即是增程式电车,按照官方说法其采用的是全工况电驱+可油可电综合续航1200km,这样的续航里程已经远远超出了理想one的全工况续航800公里的记录,再加上价格比较接近,所以问界系列的出现,对理想one无疑会形成重大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Q2结束之后一直很强势的理想one,首次对外做出了降价2万的公告,并计划逐步停产理想one,这与其此前对车主宣示的“短期内不降价”的承诺似乎“背道而驰”,结合行业竞争来分析,理想汽车的转变似乎不难理解。毕竟如今的增程式电车市场,已经因为华为、长安、长城等众多车企的入局而日益红海化了,早已经不是从前理想one一家独大的蓝海市场了,而在技术上理想汽车未必能够“干得过”这些财大气粗的“后来者”,退出暂避锋芒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二来,华为拥有极其发达的线下零售门店,这些门店使其在新车销售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目前公开的线下门店有5000多家,这些门店遍及国内外,拥有极强的品牌识别度,借助这些渠道资源“华为定制”的新车,将会有机会面向全球市场的销售网络展开销售。而从各家车企拥有的不同资源状况来看,华为的强势渠道将首先“冲击”的是渠道尚未完全铺开的蔚小理。

总之,以“一级供应商”身份参与“造车”的华为,无论是在产品定位上还是渠道开拓上,都会首先冲击到力量尚未完全铺开的蔚小理。

智能车开启新变局

从整个行业来看,携“华为之名”出厂的智能车在打开销路的同时,也在开启全新的智能车竞争新变局。

从产业环境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动车的加速渗透,智能化日益成为车企之间新的竞逐点。随着汽车电动化程度的加深,围绕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在内的智能化变革开始全面深入电动车的方方面面,“软件定义汽车”在各个主流汽车厂商中变得日益普遍。在此背景下,车企围绕“智能化”的角逐日益激烈。

从参与智能车厂商的发展境况来看,除了蔚小理等新势力厂商之外,其他参与厂商在智能化方面仍然稍显落后。比如,在电动化方面“一骑绝尘”的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体验上,还较为依赖“外部伙伴”;上汽、北汽等国有大厂虽然布局较早,但由于其电动化进展不及预期,智能化推进相当缓慢。

鉴于此,国内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主导型”的智能汽车供应商企业来为整个智能汽车产业赋能,而华为的“入局”无疑有利于推进这一进程。正如相关部门领导在“2022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所言,当下智能车市场格局未定,但这个时间窗口也只有3-5年时间,我们必须争取在这个时间之内解决“缺芯少魂”的问题,形成自主可控的智能车供应链,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解决“芯片”问题,还要解决操作系统自主可控的问题。

以此来看,华为入场智能车不仅有利于国产智能车生态的升级和完善,对我国从技术上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也将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借助智能车入场的华为,在通过“智能体验”赢得市场认可的同时,也将激励、刺激更多厂商加速智能化进程,以响应消费市场对于汽车智能化的蓬勃需求,进而带动整个产业加速向智能化升级,从而引领整个行业发生全新的变革。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为,汽车,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