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微信朋友圈杂思…… 2020.5.5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手机支付,购物,听书,学习,交友,聊天,娱乐,游戏,微商,微课,校友群,亲友群,行业群,各种群……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乎一夜间不知不觉,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广泛便是微信。随着腾讯微信的诞生,逐渐取代了社交软件QQ和微博,微信的多功能优化,牢牢地独占鳌头,虽然阿里推出钉钉等都难以逾越和撼动腾讯的江湖地位,看来赢得先发优势,先入为主,抢占先机至关重要啊!


以此人们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大部分消耗在手机上,看今日头条,翻看抖音等,但大部分时间还都是消耗在微信朋友圈中,抽离的视角看微信朋友圈,能够看出圈子中众生相,脾气秉性,兴趣爱好,开放度,关注度,生存状态,心态变化等,古人有各种观人术,如刘邵的<人物志>,曾国藩的<冰鉴>等,微观细品,能够洞察很多有意思且好玩的事儿。也能看到乔哈里窗在微信中的妙用,四个象限划分出四个区域,从两个维度我与他人,看见与看不见,可以看出公开区(我看见/他人也看见),隐私区(我看见/他人看不见),盲点误区(我看不见/对方能看见),未知探索区(我看不见/对方也看不见)。对号入座,透过朋友圈里每个人的发东西习惯可以捕捉到蛛丝马迹,一类人开放度高,性格外向,爱分享,爱表现自己,晒心情,喜欢炫耀,生活中点点滴滴,兴之所至,随时随地直播,晒美食,美照,美眉,晒吃,晒娃,晒心情,晒旅行……将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与朋友圈分享,这类人大多属于将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与朋友圈分享,这类人大多属于DISC中的表现型的人,渴望得到朋友们关注,点赞,认可,刷出存在感,这类人过于招摇时,炫耀时,容易拉羡慕嫉妒恨,物极必反,兴之所至,口无遮拦,祸从口出,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有时会导致祸起朋友圈,成为人们日后各种扒的素材和罪证。点赞一方面友善型的人居多,找到归属感;控制型的人分享的是成就感和有仪式感的东西多一些。记录生活中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记录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我们一家三口皆属此类,太太喜欢旅行,喜欢摄影,喜欢美化家居,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乐于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从不转发分享;儿子喜欢摩托车、车、航拍,经常骑摩托或驾车去转山,展现内心的狂野和追求自由精神,朋友圈都会展示他的状态,随着心态的调整,自我的蜕变,朋友圈里的内容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见证着一位浪子回头的转变的心路历程;我用微信源自于2013年5月去福建漳州进行十日内观禅修,结束后学员要互加微信建立联系,而我既无QQ,也无微博,更没有微信,感觉自己也无微博,更没有微信,感觉自己out了。从此有了自己的微信,我也很少在微信里转发分享其他东西,只是把微信当做日志记录一些有仪式感,值得记忆纪念的瞬间,后来创业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户外徒步过程中的感悟,在微信圈里给自己贴上个性化标签“慧海无涯,随波畅游”记录观察与思考,记录读书感悟,记载一路走来留下的印记。对于这类人翻看朋友圈里分享,就能精准观人,识别其兴趣爱好,性格性向,见其文如见其人。


隐私区,朋友圈中有一类人,在朋友圈里深藏不露,深潜水底,偶尔冒泡,从不暴露自己的任何隐私信息,也难以在朋友圈寻觅到他的任何生活痕迹;至多这类人会转发一些分享,也可从中看出一点端倪。他会经常转发哪一类文章,又会认同什么观点,既可看出其关注什么,赞同什么,反对什么,由此洞察他的价值观及信念。也可以观看他的朋友圈点赞和评论,便可看出哪些人是志趣相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朋友圈里细分出亲密的小圈子。

朋友圈,圈子里的奥秘有待于那些充满好奇心的人继续探索………去发现未知区的小秘密。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微知著:微信朋友圈杂思…… 2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