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叉,写作开始(转发寻虎老师文章)

今天写的文章写了一半,经寻虎老师同意,特转发文章

时间在康德那里是内直觉的形式,空间是外直觉的形式。空间也是由时间建构的。

哲学始于惊奇,准确说认识始于问答。在人与世界源初的认识中,疑问和应答表现为时间,空间和因果,这一切是在精神的反思中完成的,但并非精神的最基本活动。精神最基本的活动,是存在的显现,是无时间性的,这才是本真的存在。反思即遮蔽。海德格尔指出康德的时空观,其本质是一种表象性思维。表为对象,时空出现,并非真实。

以上比较晦涩难懂,通俗说,精神是无时间性的,自我是有时间性的。两个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就意味着主观世界)。

写作时,我们追寻本真的表现,时间分叉,坠入虚无,坠入永恒的无时间性中。故而精神的运动是自身展开,逻辑和日常语言包括知性和感性,这些时间性的认识都将取消,剩下的是无时间性的表现,谓之非理性非感性,此乃前直觉的意会,是诗与思,是前情感和前理解。(诠释学的存在论本体论)

时间分叉,进入精神世界,此时此地,非时间非空间,这就是写作,这是真和美的世界(真和美也是反思的结果),完美具足,无所谓真,无所谓美,不受客观世界的约束,也不受主观世界的约束。

附录: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讲的是认识论,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人类在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同时被赋予了空间,时间,逻辑等概念。人类在这些概念下才能够开始认识世界,从而获得经验。康德将这些概念称为“先天范畴”。然而康德发现人类用理性去思考这些“先天范畴”时,会得到矛盾的结果,康德将它们称为“二律背反”。

“空间”的冲突:没有形状的概念,人类就无法认识物质;可是有了形状的概念,物质就可以无限再分,人类永远无法知道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有了空间的概念,物质就有了边界,可是有了边界,边界之外必然又存在空间,人类永远也无法知道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逻辑”的冲突:人类没有逻辑的概念,就无法认识世界的规律;可是有了逻辑的概念,事件可以无限上溯原因,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超越因果的最终的规律是什么。

“时间”的冲突:有了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可是时间可以无限追溯,人类无法理解时间的起点这一概念,人类也永远无法理解世界的起源。同样人类也无法理解时间的终点这一概念,人类也永远无法理解世界的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分叉,写作开始(转发寻虎老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