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

阅读笔记第347/ 365天

今日阅读《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作者:金韵容

第六章:解决问题的互动沟通方式。

亲子沟通需要根据沟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心声和情绪的谈话沟通基础上,很多时候我们还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当下所面临的困难,真正达到手把手帮助孩子的教养目的。下面我会从“学习不好”和“交朋友”两个问题为例,进行示范。

一、帮助孩子迈过学习不好的坎

1.孩子只是假装不在乎。

人是向上生长的,当一个孩子考试考得差了或者自知跟不上学习进度时,他们的心里都是很慌张害怕的,他们的内心其实特别期望能有人来帮帮自己或扶持自己,告诉自己该怎样做才能追上同学。

2.不是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高分。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不是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高分。

孩子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发展速度并不是相同的,可能有2~3年的跨度。此外,每个孩子的左脑和右脑的发育进程也不一样,有的左脑快于右脑,有的右脑快于左脑。所以在同一个班级或同一个年级中,一定会有一些孩子的心智能力发展得比较快,而有一些则需要稍微长一点的时间,这种发展的速度与遗传相关,与成长环境、健康状况也有关。

3.父母的力量: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父母能帮助正在学业上挣扎的孩子渡过难关的一些方法:

第一,和孩子一起规划学习的进度。

当我们在帮助孩子规划学习进度时,要注意家长只是在一旁引导陪伴他一起规划,而做出最后决定的人一定是孩子而不是我们。

第二、把大学习目标切割成符合孩子实际能力的小台阶。

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而可行的计划,把通往目标的进程,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出若干个小台阶,每一个台阶都是他经过努力就可以踏上去的。

1.不要轻易调整目标。

规划好要达到的小台阶之后,如果孩子达到目标家长可以奖励、夸奖;反之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别生气,别骂他,也别气馁。但要注意,不管孩子第1次有没有达到目标,都不要急着去调整阶段目标。再试一次或两次看看,如果还是相同的结果,我们再做调整。

2.达到目标就要给予奖励。

当孩子确实一步步的登上台阶,哪怕他还是班上最后一名,我们仍然要骄傲的奖励他。因为这样我们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这样他才能拥有创造成功的人格特质和能力。

第三,帮助孩子学会掌握更高“投资回报率”的学习方法。

运用二八定律,帮助孩子在短时间里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依照孩子的个人主观感受和客观事实,和孩子一起研究,哪个科目他学起来以及追赶起来更容易、更有自信一些,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在这一科目上,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更多的分数,从而提高总成绩。

第四,勾勒美好远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问问孩子未来的梦想,引导孩子把梦想拆分成几个阶段的目标,并和孩子一起检视,要实现这些目标,哪些是他已经拥有的,哪些还需要他努力去获取的。

二、帮助孩子交朋友。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遇到艰难的人际交往时刻。家长可以事先做好预防训练,帮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拥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后,有智慧的处理人际关系储备资产。

1.陪伴孩子,一步步的学会交朋友。

家长帮孩子交朋友的两个步骤:

第1步作为小主人,先为聚会做好计划。

由孩子选择在哪一天、什么地方,邀请哪些人来参加自己的聚会。另外对于当天的活动内容,家长必须从旁引导孩子设计几个同学能一起玩的团体游戏,以帮助孩子学会参与和掌控情势。

第2步聚会当天,让孩子学习掌控全局。

在聚会当天,家长一定要放手让孩子掌控全局。家长只在一旁注意他们的安全,聚会结束时负责把他们交到各自家长的手上,或安全的把他们送回家就行了。

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独自坐在旁边观看时,家长要有技巧的用“大家来吃蛋糕喽。”“哇,看看这是什么?来中断孩子总是坐在一旁的惯性行为,并且很自然的把他拉回到人群的中心。

2.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

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特质,而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通过理解来找到最适合的、孩子需要的养育方法。只有家长真正的理解了孩子,我们才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挫折而动怒,也才能在掌握孩子的人格特质后因材施教。

三、协助孩子拥有可以把头埋进去的健康沙滩。

每个人都需要有把头埋进沙滩用于逃避现实挫败的地方,我们也都在试图为自己的焦虑寻找一个可以释放的出口。所以作为父母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比较困难的父母,一定要允许并帮助孩子拥有一个或多个足以放松身心的健康的课外空间,好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有个随时可以躲得进去的地方。

1.理解孩子的6种消极应对方式。

放弃、逃避、滑稽、掌控、否定、强迫心理和强迫行为。

2.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寻找最会做的事。

寻找孩子最擅长做的事,这是父母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的方法。全家围坐在一起,写出每一家庭成员最擅长做的事,并将它制作成漂亮的大海报,贴在客厅的墙上,让每个人都能看见。一两个月后可以再重复做一次,看看是否有需要再添加的新内容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和悦纳自己,并健康的构建自己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