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的一些理解

基本调色知识

饱和度:来表达颜色占比,范围为-100到100,其实是一种人眼感觉。在进行饱和度增加的时候,选取最大亮度的原色通道进行增加,但为了保持RGB总量不变,势必会减小其他通道的亮度。例如像素点以蓝色为主,那么就会增加B,减小另外两个通道的值,最后的结果就是变得更蓝。

LAB模式:

PS的一些理解_第1张图片

Lab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但不是R、G、B通道。它的一个通道是明度,即L。另外两个是色彩通道,用A和B来表示。A通道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低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则是从深蓝色(低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黄色(高亮度值)。因此,这种色彩混合后将产生明亮的色彩。

1、通道混合器

PS的一些理解_第2张图片

基本原理:可以通过在X1颜色区域中增加X2颜色,使其得到一种新的颜色,如上图:

R+B=M  M+C=B B+G=C C+K=G G+R=K K+M=R 

RGB模式

输出通道:需要增加的颜色

红色R:左移表示降低红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右移表示增加红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

绿色G:左移表示降低绿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右移表示增加绿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

蓝色B:左移表示降低蓝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右移表示增加蓝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

PS的一些理解_第3张图片PS的一些理解_第4张图片

 在绿色区域中,增加红色通道,使其绿色区域变成黄色(绿色+红色=黄色),可能会让其他非绿色区域(例如人脸,拥有很高的G通道的颜色不一定是绿色)因为出现了过多的红色而变得不正常,这个时候可以降低蓝色区域(此时蓝色区域的调节不影响绿色区域)的绿色通道。

CMYK模式

输出通道:需要增加的颜色

青色C:左移表示降低青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右移表示增加青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

洋红M:左移表示降低洋红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右移表示增加洋红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

蓝色:左移表示降低蓝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右移表示增加蓝色选区中对应的输出通道颜色

PS的一些理解_第5张图片PS的一些理解_第6张图片

 在洋红选区中,增加黄色通道,使其洋红色区域变成红色(洋红+黄色=红色)

 2、可选颜色

 PS的一些理解_第7张图片

基本原理:红色是由洋红和黄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那么我们在红色中去掉洋红,那么红色区域是不是会变成黄色?同样在红色中去掉黄色,那么红色区域是不是会变成洋红?所有根据上面扇形图的120°区域,相关颜色就可以这样进行转换。

通道混合器VS可选颜色:它们都涉及道RGB/CMY之间的合成;但是通道混合器的核心思想是在X颜色中新增某个颜色来得到其他颜色,可选颜色的核心思想是在X颜色中减去某个颜色来得到其他颜色。

PS的一些理解_第8张图片PS的一些理解_第9张图片

在红色区域中去掉黄色,根据色相图,就应该得到洋红(R-Y=M)

PS的一些理解_第10张图片

在红色区域中去掉黄色和洋红,那么越纯的红色就越会被去掉,形成白色,如上红色的衣服变得很淡,是因为越纯红色被去的越干净,但是还是有一点白红是因为衣服的红色并不是那么的纯。

PS的一些理解_第11张图片PS的一些理解_第12张图片

PS的一些理解_第13张图片PS的一些理解_第14张图片PS的一些理解_第15张图片

如上图,想把竹叶变成黄色的,那么根据色相环,我们的策略为在绿色的基础上进行增加黄色和去掉青色

PS的一些理解_第16张图片

 虽然有点带黄但是不是很明显,我们可以无限复制该图层,使其效果加深,如上图,多个图层叠加之后效果就很明显了,但是上面并不是很黄,可以将复制的图层的黄色加多一点,我这里用了50%其实还是不够黄。

3、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其实就是指的两个图层进行混合,我们定义下面的图层为基色图层,上面的图层为混合色图层。在进行图层混合的时候,通过如下模式能够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其中图像->应用图像命令的原理也是如此。

A、变暗系列

  • 变暗(去亮):去掉比下方基色还亮的颜色。如果下方的基色很暗,那么上方的混合色大部分被去掉,如果下方的基色很亮,那么上方的混合色大部分被保留。
  • 正片叠底:下方基色 * 上方混合色/255为结果色。上方混合色越亮,下方基色就会更多的保留下来,如果上方混合色越暗,下方基色就会像被套上一层膜一样更暗。(就跟带了墨镜一样)
  • 颜色加深:混合后暗部会变得更暗,亮的地方会保留。相比正片叠底,对比进行了加强。
  • 线性加深:下方基色 + 上方混合色 - 255为结果色。两个通道发光强度之和低于255,或者一个通道为0,那么结果色直接归零。感觉跟正片叠底差不多,但是更强。
  • 深色模式:该模式不会改变色相,选取下方基色和上方混合色发光亮最小的。即两张图层中亮的将被不亮的替换掉。

B、变亮系列

  • 变亮(去暗):去掉比下方基色还暗的颜色。如果下方的基色很亮,那么上方的混合色大部分被去掉,如果下方的基色很暗,那么上方的混合色大部分被保留
  • 滤色模式:与正片叠底相反。将所有色光进行混合叠加,亮的会更亮,暗的将会被混合,不同色光进行混合会生成新的颜色。
  • 颜色减淡:混合后亮的地方会变得更亮,黑的地方会保留一些。相比滤色模式,对比进行了加强。
  • 线性减淡:下方基色 + 上方混合色。两个通道发光强度之和大于255达到最亮。相比滤色加强了亮度,相比颜色减淡没有那么强的对比。
  • 浅色:该模式不会改变色相,选取下方基色和上方混合色发光最大的。即两张图层中亮的将覆盖不亮的。
  • C、饱和度系列
  • 叠加:下方基色<128的情况下就是弱化一半的正片叠底,下方基色>128的情况下就是弱化一半的滤色模式。
  • 柔光: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对下方基色进行弱化版加深,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对下方基色进行弱化版减淡。可以进行皮肤美白
  • 强光: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就是弱化一半的正片叠底,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就是弱化一半的滤色模式。
  • 亮光: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对下方基色进行颜色加深,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对下方基色进行颜色减淡。与柔光类似但比他强烈
  • 线性光: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对下方基色进行线性加深,上方混合色>128的情况下对下方基色进行线性减淡。
  • 点光:上方混合色<128替换比他亮的基色(混合色比较暗,那么就显示更暗的颜色),上方混合色>128替换比他暗的基色(混合色比较亮,那么就显示更亮的颜色)。类似变暗和变亮效果。应用场景就是通过一张混合色图层来替换底层的一些背景。
  • 实色混合:RGB原生通道中,上方混合色和下方基色进行相加,如果>=255就是255否则这个颜色的通道直接为0。这就是对原色通道的一种降温打击,如果两个图层对应的RGB越亮就越亮,越暗就直接被消失,这种替换之后通常会越蓝的更蓝,越红的会更红,越绿的会更绿。
  • 总结:柔光(稍微变亮或者变暗) <  强光(弱化版的正片叠底和滤色) <  亮光(类似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 线性光(类似线性加深和线性减淡)
  • 4、应用图像

  • 源:可以是一个JPG文件也可以是一个PSD文件,下面还可以选择具体的图层,表示本图层需要和指定的源图层进行混合。其中还可以选择对应通道。
  • 目标:通常固定为本图层,即本图层和源中指定的图层进行混合,除了可以选择混合模式之外,还可以选择透明度,如果觉得效果太过,可以更改透明度来降低效果。
  • 注意:源和目标如果是一致的话,那就是自己和自己进行混合,通常在LAB模式的A通道和B通道和自己进行叠加或者柔光,就会让自己绿的更绿,黄的更黄。
  • PS的一些理解_第17张图片

 如上图,自己和自己进行a通道叠加,使绿色的草地更绿了

PS的一些理解_第18张图片

  如上图,自己和自己进行b通道叠加,使绿色的草地变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windows,photo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