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宋词(三十一)

【文字家园】

感觉上,写古诗词的,女性似多于男性。仅以文字家园诗词群来看,大约知道的都会说:此言不虚。不仅因为纳兰蕙若群主这神女,还因为芳总一一“芳姐”;还有一大群编辑呀,主持啊,“主任”呐…也多是女性。

下一阶段我们就“记住”一些李清照(前有集中赏读)之外,几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看如何?

          浪淘沙

      宋代:幼卿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注释:

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

花骢:骏马。

幼卿,生卒和姓氏不详。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世,《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录其词一首。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这里记述了一个很凄楚的故事。幼卿少时,与表兄一同塾中就读,雅好文字。二人于同窗学习的过程之中,自然是产生了感情。尚未成年,表兄欲与幼卿结为连理,前来提亲却被父母以他尚未取得功名为由一一拒绝了。后来,却把幼卿许配给了一个武官(武将)。第二年,表兄高中甲科,去了洮房(今甘肃境内)担任职务,而幼卿的相公是在陕西统兵。不久,幼卿不期与表兄重逢于驿站(两个人在地域上不甚远,这也是邂逅的基本条件)。但表兄扬鞭一马,并未多看一眼幼卿。这应是因为当时求亲未成而对幼卿耿耿于怀吧。因此幼卿作《浪淘沙》以寄托这段情思。

起句是“目送楚云空”,结句是“望断斜阳人不见…”前“目送”而“空”,后“望”而“断”,可见照应极佳,而耐人寻味。

显然,全篇笔墨集中写了两个有情人驿馆不期而遇又倏然而别的动人一幕。

“前事无踪”。“前事“,自是指她“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的那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烟般“无踪”。却又偏在自己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终身遗恨。都到了前来父母家“提亲”的一环,却被父母以“未禄”之由回绝。我们现在想,这在古代,是极正常的事情。即使今天,父母辈说这男孩子还学业无成,更还没有个正当职业,先别和他订婚吧…也极正当。可是,无论古今,也不谈“正常”、“正当”的道理如何,就一个“情”字而言,怎能不一一

“漫留遗恨锁眉峰”呢?

于是怅然归为一一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可怜的荷花,你不在春天开放,偏要迟迟等到夏季,徒然而孤行,负了东风的一片深情啊…现在只好独自默默地吞咽下这人生的苦果了。

荷花的比喻,当然是指自己年尚未笄、兄欲缔姻这件事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这一点幼卿当然是很清楚,隐喻而道其辞,顺理而成章者也。

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下片便着重写这次重逢的悲情了。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

在幼卿看来,人生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不曾想两个离别经年的恋人,会突然在这他乡驿馆见面。相见却又立刻相别,人生的离合、聚散,如此匆匆。

于是词人便推出这短暂的扣人心弦的一幕:

“扬鞭那忍骤花骢”。

这一幕非同小可。也就是《能改斋漫录》记述的情景:二人“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

可以想见,此情此景,从幼卿眼里望去,便是心如刀绞了。你凭什么给马儿狠狠的一鞭?太无情了吧?骑着的花骢马飞奔而去,怎么忍心匆匆就这么离开,也不多看我一眼…难道你不知道婚姻末成本不在我么?

然而,她心里又何尝不明白:在这一刹那间,他,内心翻腾的,又是何等剧烈的痛苦!正因为他前时欲要缔姻而未成,对她有误解,有怨气,因为所谓“前憾未平”,才给马儿狠狠一鞭…由此看来,这狠狠一鞭,道是无情却有情矣…

而这一鞭,在幼卿心里又是永远难忘的。何也?它象征着心爱的人永远地离去了,也象征着美好的恋情也真如昙花一现,从此幻灭了。这是无可弥补的千古遗恨。

所以说“扬鞭”这一句写出了特定情境中一个特定的行为动作,刻画出悲剧主人公内心感情的剧烈矛盾和痛苦,这是十分难得的传神一笔。而这种来源于生活本身的画面,如在目前,因而更为真切动人。

表兄远远地去了,她还痴痴望着,那一鞭远去的身影,终于消失,而她还在痴痴地望着,直到“望断斜阳”。少女时期最初的恋情未遂,将使她抱恨终身,何得不“满袖啼红”…

想她于今后的岁月中,或许将朝朝暮暮凭栏“目送楚云”、“望断斜阳”。而这种痛苦又只能永远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层,于无人处偷偷饮泣,以至于“满袖啼红”,“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空忆“前事无踪”,喻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这一幕的慨叹。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闺阁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挚,不事雕琢。

顺带说一下,今天我们的诸多女词人的作品,也多为“遗情遣恨”之作。此无他,一则,今古一脉,女子多情,也必多恨。大家还记得《诗经-卫风-氓》吧一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要说的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此情此理,但凡有点文化能读懂此诗者,有没有点恍然一一“原来如此”!?或许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一个注脚吧…

所以,对于今天女词人的词作里还多含男女之情、相思之苦等题材、意象等,没有什么好苛求的。即使你统归于“风花雪月”,那也因为这是人间不变的“天性”,更是词的传统内容及意义之所在。而今天满世界的“言情词曲”流行风,你又作何说?

  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

   

2022.5.28.壬寅四月廿八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住宋词(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