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所见即所得 之 高效测试报告(5)

9、变通方案(Workaround)

变通方案是提供一种临时绕开当前缺陷而不影响产品功能的方式,通常由测试工程师或者开发工程师完成,或者他们一同决定。

变通方案的有无,以及实施的难易程度,是决定缺陷优先级和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如果某个严重的缺陷没有任何可行的变通方案,那么不管修复缺陷代价有多大,优先级一定会是最高的,但是如果该缺陷存在比较简单的变通方案,那么优先级就不一定会是最高的了。

10、根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根原因分析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 RCA,如果你能在发现缺陷的同时,定位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清楚地描述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反馈给开发工程师,那么开发工程师修复缺陷的效率就会大幅提升,而且你的技术影响力也会被开发认可。

可以做好根原因分析的测试工程师,通常都具有开发背景,或者至少有较好的代码阅读以及代码调试的能力。

所以做为测试工程师,你很有必要去深入学习一门高级语言,这将帮助你体系化地建立起编程思想和方法,这样在之后的工作中,无论你是面对开发的代码,还是自动化测试代码和脚本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11、附件(Attachment)

附件通常是为缺陷的存在提供必要的证据支持,常见的附件有界面截图、测试用例日志、服务器端日志、UI 测试的执行视频等。

对于那些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的 UI 界面布局的缺陷,你可以采用截图并高亮显示应该关注的区域的方式去提交缺陷报告。

总结

缺陷报告是测试工程师与开发工程师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测试工程师日常工作的重要输出。

一份高效的软件缺陷报告,应该包括缺陷标题、缺陷概述、缺陷影响、环境配置、前置条件、缺陷重现步骤、期望结果和实际结果、优先级和严重程度、变通方案、根原因分析,以及附件这几大部分。

缺陷报告的每一部分内容,都会因为目的、表现形式有各自的侧重点,所以想要写出一份高效的软件缺陷报告,需要对其组成有深入的理解。


软件测试52讲---笔记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所见即所得 之 高效测试报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