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思考,究竟在谈什么?
2022马上就快过虎年了,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天、吃饭的时候,总有一两位朋友在聊天、吃饭过程中,好像突然走了神,神游在外,这时,总会有人调侃说“嘿,朋友,你在思考什么?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哈哈哈”,然后大家哄堂大笑,继续其乐融融地聊天、吃饭。
当你在和爱人、孩子聊天时,有没有发现他们走神的时候?
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人总是在静静地看着远方、湖面、树木、花草?
当你走在热闹的大街、闹市中,有没有发现一些人好像游离在外,看似孤独和深沉?
那这些人都是在思考吗?
走神不一定是在思考,可能是不耐烦,可能是在回忆美好的,或悲伤的经历。
静静地看不一定是在思考,可能只是在看和观察。
孤独不一定是在思考,可能只是一种内心充满情绪的独自一个人的状态。
那我们每个人真的愿意独立思考吗?
我想你肯定会答是,因为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会思考。
我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来真正认识下我们自己。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被要求坐在一个椅子上,什么都不要做,只是思考。一些人很难静静和自己的思想待着,为了打破这种煎熬,他们宁愿接受轻微的点击,而在此之前,他们曾表示愿意花钱来防止点击。在15分钟的独处时间里,三分之二的男性实验对象对自己进行了痛苦的点击。有一名实验对象竟电击了自己190下。四分之一的女性实验对象对自己实施了电击。在11项类似的实验中,研究者们发现,各个年龄,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习惯的人,都憎恨独处思考。
我们自诩为自由的、结构化的思考者,但实际情况可能正如英国教育家赫胥黎所说“一个人的大半生都在阻止自己思考”。
那究竟何为思考呢?
再举两个常见的思考案例说明一下,思考不是简单的获取知识,不是简单的推断或推理。
第一个例子,我们经常会看到每年读100,200本书的大咖或小咖,有的晒书,有的晒思维导图,有的晒读后感,那这种是不是思考呢?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文字搬用,说作者的原话,那这就不是思考。
好的思考者在实践和思考中思考,能够用起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第二个例子,前几天,我和一位朋友想去公园溜达溜达,等了几分钟来了趟公交,高高兴兴地上了公交车。刚坐下,却发现有两个小男孩在后面的座位上打打闹闹,大声说话。我朋友有些看不过眼,这两个小男孩也太没教养了吧。
于是走过去,和两个小男孩旁边坐着的男人没好气地说道“管一管你家孩子,公交车上吵闹影响大家了啊。”
那个男人目光有些呆滞地回答到“不好意思,打扰到您了,前几天一直照顾他们的外婆不幸去世,我想他们也许是在发泄痛苦吧,我马上劝劝他们,还请您谅解。”
我朋友和我很惊讶,也有些抱歉和同情地看着两个小男孩。
你看,在整个事情中我和我朋友,是假设这两个小男孩是调皮捣蛋的,家长娇生惯养的,所以推断出这两个孩子没教养。但这种推断是思考吗?
不是,因为我们对假设没有去怀疑,就简单得出结论,只是简单的推断和偏见。当我们得知两个小男孩身上发生了不幸的事情时,才知道我们的假设是错的。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沟通、处理关系,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去质疑假设,想当然,而这种推断和推理显然和思考是很不一样的。
英国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技巧领域的资深导师,多本畅销书作者布莱恩.格里瑟姆《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里面提到:
思考涵盖了推理,也包含了非理性的心理加工过程,诸如创新、解决问题、分析、综合和评估。它包含对想法进行主动积极的加工。思考意味着超越你的所知,或者超越你可以用逻辑来呈现的东西,其目的是为了得到新发现。
总结一下:思考涉及下面内容
推理
非理性操作
主动加工
发现新事物
自我监控
细致周密、坚持不懈
灵活多变,适应力强
好奇心,冒险精神
敢于猜想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许多人觉得自己在思考,其实他们只是在重排自己的偏见。”
思考原来这么不简单哦,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敏捷的思考者呢?
首先,应具有怀疑自己判断的态度。敏捷思维者敢于质疑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尤其是重大决定的时候,会对假设,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怀疑。警惕按照固定的思维或行为模式来做重大决定,他们会透过表象,深入本质。
其次,忘记自己,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别人角度来思考问题,但做到这一步之前,一定要忘记自己,把自我缩小到没有,缩小我的情绪,缩小我的利益,缩小我的感受和想法,才能看到别人。
最后,抓住好想法,坚持不懈。我们每个人每天会冒出成千上万的想法,好想法,坏想法,奇怪的想法,记得放空下大脑,有好想法出现的时候,有空间抓住它。突破常规的模式,提出天真的问题,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去清晰它、分析它、实现它,解决它。就像牛顿一样,不断地思考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飞?
做一个敏捷思考者,具有更强的创造力,看穿表象,找到本质,从容应对不确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