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到了哪个阶段?
一位小女孩看完牙医回到家,突然不敢玩玩具。
她跟妈妈说:我嘴巴里有一只可怕的牙齿怪兽。它跟我说,别动那些玩具,否则我就会把你的牙齿全部吃掉!
妈妈不以为意,说:别瞎想,没有牙齿怪兽这回事。
但是,小女孩随后却喝了很多水,她说:这样牙齿怪兽就能被我喝进肚子里,然后通过便便拉出来了。
妈妈突然想起,看牙医前,护士阿姨跟小女孩说:别乱碰东西,你看街上有一只怪兽在发气球!
护士阿姨可能本来是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没想到却触发了孩子天花乱坠的想象力,并且还是消极的带来恐惧的想象力。
其实,很多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也伴随着他们脑瓜里的“怪物”成长史,下面是大多数小朋友脑瓜里的“怪物”成长史经历,你家孩子“遇”到了吗?
被恐吓:“你不吃饭,怪物会来抓走你!”
怕黑:“妈妈,床底有只怪物!我不敢睡觉!”
看绘本:“这只小怪物有点可爱!”
跟小同伴聊天:“小胖说这个世界上有怪物!”
天花乱坠的想象:“我要让怪物帮我写作业!”
突然出现困惑:“妈妈,为什么我从来没见过怪物?”
从恐惧到自我怀疑,小朋友的“怪物”成长史,其实是一个心智成长的过程。
▲一般来说,小朋友害怕“怪物”最常见的原因:
1、养育环境中的恐吓因素
从宝宝时期开始,宝宝们看见“丑陋”的东西,常常会跟恐惧挂钩。比如他们看见样子丑陋的玩具,或者从图片或绘本里看到丑陋的卡通形象,都会引起宝宝的恐惧感。为什么?宝宝分不清真假。他们认为丑陋的玩具或丑陋的卡通形象都是有生命的,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恐惧感。所以宝宝们看见丑陋的玩具会哭,便是出自这样的原因。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一个宝宝用小手拍打书本中可怕图画的瞬间。
正因为年幼孩子分不清真假和对物体有生命的判断,他们在面对家庭养育中的恐吓,比如:
姥姥说“你不吃饭,怪物晚上会把你拖走”,便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恐惧,部分孩子晚上还会有做噩梦惊叫的现象;
又比如爸爸可能会说“你不乖乖地坐着玩玩具,床底下的怪物会爬出来把你的玩具抢走……”
这些恐吓,会让孩子“听话”的同时,也会增加孩子分不清真假的恐惧,“大人都这样说了,那么肯定是这样的。”
2、丰富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孩子们学龄前后在想象力的驱动下,会想象“床底有怪物”,或“我在上幼儿园时,一个小房间里有一只小怪物”,小朋友可能还会相互煞有介事地“讨论”怪物:
比如说,“我爸爸昨晚看见厕所里面有一只小怪物在偷吃糖果”;
又比如说,“我妈妈清理衣柜时,在衣柜里发现一只大怪物在睡觉”;
“我的好朋友,说有只怪物帮他穿鞋”……
小朋友对怪物的想象力,一方面是出于内心的恐惧,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全感的过程。
有一位小男孩被妈妈送回老家生活一段时间。小男孩跟奶奶说:奶奶,我以前的家里,门缝里有一只小怪物,它总在我不开心时会偷偷跳出来唱歌。但是现在没有了,小怪物说它很孤单,奶奶,我好想那只小怪物……”
▲面对孩子的“怪物恐惧”,父母如何应对?
从儿童认知发展来看,孩子们要成长到7,8岁,才基本分清想象与现实。他们内心对“小怪物”的恐惧也会慢慢消失,这是他们心智成长的标志。所以,父母面对年幼孩子害怕怪物的问题,即使不引导,孩子未来也会分清楚。
不过也有例外,小部分孩子很大了还会觉得有怪物,这种现象常常跟病态恐惧或心理问题有关。除此之外,有些学龄前孩子内心的“怪物恐惧”不小,不仅影响了情绪,还影响了行为。举个例子,有些孩子会因为“屋外有怪物而不敢出外玩耍”……这时父母该怎么办?
直接跟孩子谈谈“怪物”,分为3步:
1、首先,别嘲笑孩子。不要有“你那么幼稚”,“你太可笑了,竟然相信有怪物”等话语……
2、给予同理心。“妈妈明白你害怕怪物”,“爸爸小时候内心也有一只大怪物”……
3、听听孩子心里的故事。“那只小怪物,你说它从树上跳下来,接着它做了什么事情?”
直接跟孩子谈谈“怪物”,其实是一个帮助孩子直面恐惧的过程。“恐惧”是一种情绪,“谈恐惧”是一种理性思考,能启动孩子的理智脑,恐惧感常常能得到缓解。
有一位4岁的小女孩,她跟妈妈说:妈妈,我晚上睡觉时,绘本里的怪物会跟我说“别睡别睡”,我很害怕!
妈妈:其实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总觉得窗外有一只小怪物在看,我小时候也很害怕自己睡。
小女孩:那你怎么办?
妈妈:我就大声说,你别躲着,要不进来吧,跟我一起玩。但是怪物没进来。你姥姥说“你看,怪物比你还胆小,这么胆小的怪物有什么可怕的呢?”我觉得有道理,所以就不害怕了。
临睡前,妈妈让小女孩打开绘本,跟绘本的怪物说:我要睡觉了,要不你跟我一起睡吧?
妈妈:你看,小怪物不敢出来,它也是一个胆小鬼!
小女孩:对!胆小鬼,我不怕你了!
孩子们心灵的小树苗,需要父母爱的浇灌;当他们心灵弱小,父母要给他们的心灵盖上小棉被。
关键字:怪物恐惧、幼儿心理、亲子成长、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