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学习进行时
——读《十四亿的“每个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挑战和机遇》有感(第1稿)
这几天,朋友圈中频繁转发《疫情好转后,最可悲的一幕来了,两亿人正在消失》,在这危言耸听的题目背后,是一个现象或事实,“一个国家真正的兴盛,并不止科技有多强盛,还在于年轻一代对老人的态度。”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曾经也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茫然,害怕,无助……一个健康码,撕开了老人与智能时代最后一层隔纱。智能时代成了一堵无形的墙,将老人与社会相隔。
最新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有一项数据:“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万人,这其中,接触过网络的只有6056万人。”也就是说,将近2亿老人没接触过网络。所谓智能,于我们,是便利;于老人,是不便。老人们在掉队,在挣扎。曾有一项老人学习智能化的调查,近八成老人愿意学,而九成以上年轻人不愿耐心教老人。
华师大终身教育研究院李教授在《十四亿的“每个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挑战和机遇》一文中提出:“每个人”是学习型社会的受益主体,更是建设主体;“每个人”是学习型社会的学习主体,更是共学互学主体;“每个人”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更在创造“每个人”的甚至是“人”的生活世界。
一、问卷调查
笔者针对全民学习中的“隔代互学”“同辈互学”“会学习、善学习、勤学习”情况,对全班44个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把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针对全民学习中“隔代互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1、假期是否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住?
A.经常同住(14人) B.探望同住(14人) C.难得同住(9人) D.不住在一起(10人)
2、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可以学到的生活技能有哪些?
A.做饭(22人) B.做点心(9人) C.做菜(29人) D.针线活(13人)E. 非遗文化(3人) F.其他(17人)
3、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可以学到的可贵品质有哪些?
A.吃苦耐劳(30人) B.勤俭节约(35人) C.宽容礼让(11人) D.善良厚道(19人) E.勤劳能干(28人) F.其他(3人)
4、你能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哪些新知识和新技能?
A.信息技术(12人) B.微信功能(36人) C.手机拍照(26人) D.运动锻炼(13人) E.其他(7人)
5、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经常表扬你什么?
A.礼貌懂事(23人) B.学习努力(24人) C.动手能力强(17人) D.运动锻炼(11人) E.勤俭节约(16人) F.其他(11人)
6、学习型社会提倡“隔代互学”,你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会持续不断地互学互鉴吗?
A.会(33人) B.不会(1人) C.努力尝试(10人)
(二)针对全民学习中“同辈互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1、在家庭中,你有兄弟姐妹吗?
A.有(21人) B.没有(21人) C.暂时没有(2人)
2、在家庭中,如果你不是独生子女,你是家中的老大还是老二?
A.老大(23人) B.老二(7人)
3、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请教哥哥姐姐吗?当弟弟妹妹遇到困难时,你会教弟弟妹妹吗?
A.会(28人) B.不会(1人) C.努力尝试(1人)
4、你觉得“三口之家”得到的关爱多,还是“四口之家”得到的关爱多?
A.“三口之家”(16人) B.“四口之家”(20人) C.“三代同堂”(6人)
5、在家庭中,如果你是独生子女,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沟通的话题通常有哪些?
A.学习成绩(20人) B.学习态度和习惯(22人) C.学习方法(22人) D.同学朋友(13人) E.生活习惯(18人) F.为人处世(19人) G.其他(8人)
6、在家庭中,如果你不是独生子女,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沟通的话题通常有哪些?
A.学习成绩(20人) B.学习态度和习惯(20人) C.学习方法(16人) D.兄弟姐妹(14人)E. 同学朋友(11人) F.生活习惯(17人) G.为人处世(18人)H. 其他(8人)
(三)针对全民学习中“会学习、善学习、勤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1、你觉得学习是为了谁?
A.为自己(39人) B.为父母(3人) C.为他人(1人) D.为社会发展(23人) E.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8人) F.其他(5人)
2、你觉得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
A.得到家长或老师的表扬(17人) B.取得好成绩(13人) C.同学向自己请教问题(6人) D.在学习中找到自信(28人) E.一个人的时候(16人) F.其他(3人)
3、你觉得学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A.智商因素(11人) B.父母或老师的关注度(13人) C.同伴影响(10人) D.有自信心(27人) E.不怕困难(28人) F.其他(5人)
4、你觉得学习内容具体包括哪些?
A.教材学习(37人) B.课外学习(35人) C.兴趣爱好(36人) D.生活常识(30人) E.社会交往(30人) F.自然世界(29人) G.其他(6人)
5、你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A.提前预习(36人) B.认真听讲(35人) C.参与互动(27人) D.学思结合(34人) E.动手实践(26人) F.教会他人(8人)
6、你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满意吗?
A.满意(10人) B.不满意(6人) C.还可以(27人)
7、你觉得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A.心理(32人) B.情绪(29人) C.能力(23人) D.自信(33人)E. 朋友(16人) F.其他(5人)
8、你觉得学习中最大的干扰和影响是什么?
A.网络游戏(19人) B.兄弟姐妹(5人) C.父母唠叨(14人) D.老师批评(5人) E.同学排斥(11人) F.其他(11人)
9、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A.市重点(14人) B.区重点(9人) C.争上游(31人) D.有进步(22人) E.有信心(17人) F.得夸奖(10人) G.其他(3人)
(调查对象情况说明:参与问卷调查的44个学生,来自上海市的20所小学和河北省的1所小学,其中26人外地户籍,18人本地户籍。这对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挑战和机遇”来说,样本分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涵盖性。)
二、情况分析
从以上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
(一)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疏离正在加剧
1、不常住在一起
全班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经常同住的有14人,占比31.8%。因为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七八个人同住一屋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交往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孩子和长辈之间的疏离感有所增强。有一位学生说,她因为从小离开家乡,十年后回到湖南老家,爷爷都认不出她了。父母多次邀请爷爷来上海同住,也好尽到照顾老人的孝心,但是爷爷说城里生活不习惯,宁愿一人守着老屋、守着薄田过日子。
2、隔代已成隔膜
在孩子的心目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就是勤劳、能干、节俭、持家的典范。他们起早买菜做饭,打扫整理房间,对生活无所求,尽力给儿女减轻家庭负担。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给予晚辈生活起居上的照顾,极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参与孩子的成长。难得相见的祖孙亲情浓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宠溺有加、有求必应。他们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知之甚少,和孩子之间因为信息科技时代的认知差异,直接导致了沟通语言的单一化、浅层次。隔代已成隔膜,是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常态。
(二)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断层正在发生
1、人才流向城市
据统计,全班44个学生中,有26人是外地户籍,有18人是上海户籍。这26人中,河南4,山西1,辽宁1,江苏4,江西4,四川1,山东2,内蒙1,安徽3,浙江1,河北2,福建1,黑龙江1,共13个省市或自治区。从“小班级”中看“大社会”,社会人口的流动性日趋增强。由于临港新片区的大量人才引进,班级中来自高学历家庭的学生逐年增多。
2、认知出现断层
全班有1/3的家庭三代同住,但是绝大多数家庭中的老人蜗居乡村。城市的孩子对农作物知之甚少,参与农业劳动更是微乎其微。他们偶尔下田也是出于新鲜好玩,因为体力劳动太累,一般坚持不了多久。所以,下一代中能下田劳作,自食其力的少之又少。他们被快餐外卖、兴趣培养、课外补习等裹挟在狭小的空间中,无法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感受五谷的成长和变化、沐浴自然的阳光和雨露。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是因为对电子产品的知之甚少而和晚辈缺乏共同语言。隔代之间的语言体系因为没有共同话题或兴趣爱好而被迫中断。家风、家训、家脉的传承,因为门与门的相隔或紧闭而形成了一道道屏障。老人出门难办事,小孩出门为提升。老人和小孩之间的互学共鉴,没有形成自然而然的“传帮带”链接。
(三)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每个人”参与学习并终身学习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学习型社会应促进个人通过学习实现自我和完善人格。学习型社会的重点是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和潜能实现而服务。”“在我国,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这一要求既体现了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目标——全面发展,也同时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社会建构和全民参与的体系建立
目前,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乡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乡村也有生态建设、健康服务、学习场所等。随着城市公共教育资源的开放、各种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都为全民学习提供了便利。对于不经常出门、缺乏社会融入的居家老人而言,可以通过家庭学习或社区学习,让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3、着意眼前和构筑未来的发展平衡
跳出教育自身看教育,从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全社会教育,让全社会都能散发出教育气息。反思教育现状研究未来,从教育随从社会发展转向教育引领社会发展。不以个人奉献为舆论导向,强调社会承担、人人参与的教育责任体系。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的实践新样态体现为:面向新时代、立足新起点、探究新问题、提出新概念、应用新机制。对“社会教育力”和“全社会教育”等新概念的理解与诠释,将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与推进。
4、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合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并已成为一种重新构建教育体系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三大理念的指引下,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到学习型社会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学习从社会需求向个体需求转化,个人的持续发展将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全民学习进行时”的愿景,将伴随着家庭学习、学校学习、社区学习、社会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隔代互学、家庭阅读、资源整合、体系建立,将促成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完善;政府导向、专业建构、社会推动、人人参与,将使智能时代和科技发展服务于“人人、时时、事事、处处”的学习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