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

定义: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模式。它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在观察者模式中,主体是通知的发布者,它发出通知时并不需要知道谁是它的观察者,可以有任意数目的观察者订阅并接收通知。

主要解决:一个对象状态改变给其他对象通知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易用和低耦合,保证高度的协作。

适用场景:

1、关联行为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关联行为是可拆分的,而不是“组合”关系。

2、事件多级触发场景。当一个对象在不知道对方具体是如何实现时需要通知其它对象。

3、跨系统的消息交换场景,如消息队列的处理机制。

4、当一个对象改变需要通知不确定数的对象时

优点

1、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是抽象耦合 不管是增加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非常容易扩展,而且在Java中都已经实现的抽象层级的定义,在系统拓展方面更是得心应手。

2、建立一套触发机制,可形成触发链。

缺点

1、链式触发可能存在性能问题。

2、如果在被观察者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被观察者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导致系统崩溃。

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1、公告栏

2、交通信号灯

源码应用:
               1)JDK提供了Observer接口作为监听者,Observable类作为观察者的观察者模式实现

               2)Spring的事件监听机制

               3)google的EventBus,观察者具体观察的方法标注@Subscribe注解,并将观察者本身注册到消息总线EventBus,EventBus就会将标记了@Subscribe的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作为观察者关注的事件类型, 当发布事件时,EventBus只会通知关注了这个时间的监听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察者模式,java,开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