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故事之十 自己洗照片

怀旧故事之十:自己洗照片

        七十年代初期,人们照相还真是一件奢侈的消费。一般人即使结婚了,只有少数人才能照个简单的黑白照片作为结婚留念。后来,又有了带彩色的相片,但不是彩照,而是黑白照片加工出来的。当时照相的人多数是在外面有工作挣工资的人。家里比较讲究的,要做几个相框子,端端正正地挂在正面,是家里最显眼的风景区。

        我们读小学和初中,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既没有发过毕业证也没有照过相。直到一九七二年的冬天,有大同照相馆的人出来下乡服务,好多人都劝我也照一次相。当时的价格照一套需要一元五角,加洗一块一寸照片是一角,价格不菲啊。在大家的动员下我终于松动了不可动摇的决心,就花上一次照相钱吧,于是照了一套。那照片不怎么有用处,而底片我倒是保存的十分用心,夹在一本书里死记不忘。

        事隔一年多,我在县里在我们村修建的电灌站劳动,认识了一个叫葛增清的技术员。有一次我看见他有一种淡蓝色的照片,感到很是奇妙。经过打听,才知道老葛用晒图纸加工出来自己的照片,于是我穷追不舍问个究竟。老葛也是个热心人,他告诉我用什么材料怎样操作就可以完成自己加工的照片。还给了我二寸大小的晒图纸三四张,我回家后按照老葛的吩咐,找了两块小片玻璃,清洗的干干净净,先在玻璃上面放一层白纸,然后将晒图纸放上去,再把底片放在它的上面,最上面又放一层薄薄的白纸,用玻璃夹好。玻璃的两端用金属夹子固定,放在中午的太阳下面晒十来分钟。果然有效!对来之不易的晒图纸关爱备至倍感珍惜,再也舍不得晒第二张了,留下来以后用吧。

        此后,我把晒好的照片装在自己的背心兜里,有空就拿出来看看,欣赏它的美妙和神奇。不巧的是,在一次锄地时突然天降大雨,人们尽管拼命狂跑还是湿透了所有的衣服,我的那张照片早就成了纸泥。

        时间到了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报名需要照片,问了问有关人说用晒图纸做的相片不能替代普通的照片,无奈之下,我和本家的一个叔叔骑自行车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大同市照了几张照片。

      有了照片,但没有考上学校。一九七八年又报名参加考试,照片有去年剩下来的不多不少正好用。高考分数下来了还是榜上无名,算了吧,不要在照片上多想了,还是想点其他的东西好。

        这年九月份,有一个私人照相的来我们村学校给人们照相,此人是浑源县英庄村人,姓王,是一名矿工,抽空出来挣点钱。白天他忙着给前来的人拍照,晚上洗相。他就住在我的办公室和我睡在一个炕上,两天时间我们就熟悉了。他操作的时候我仔细观察那份细心和淡定,直到深夜两点多才全部结束。一直持续了四五天,临走时,他给了我两代显影定影混合的粉剂和十来张二寸大小的相纸。

        一九七九年,我还是不甘心失败,报名继续参加考试,虽然没有了照片但是自己心中有底气,用的时候自己洗相啊!日子一天一天来到了用照片的时候,于是摆开阵势自己洗相。天哪!光源从哪里取呀?更何况要求有均匀的光线照片才能感光均匀,这下真的难住我了。想了好长时间,如果再去大同专门照相真的来不及了!

还是下定决心自己干吧,再说考的怎样还不知道呢。反正照片不是决定的因素。我找了两把手电,一把用好几层红纸裹起来作为照明设备,一把取下聚光的铝圈,再用白纸把手电的玻璃包起来作为感光设备,也许光线匀称了许多。依然用两片玻璃夹住底片和张纸,在上面一闪一闪地照了两秒左右,我停下来,等第二天再洗其它几张吧。把它泡在显影液里,渐渐显示出相片的感觉,而效果明显不好,第二天完成了全部任务。好在那个时候对照片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也就蒙混过关了。考试结束后有些担心,生怕照片的不合格影响录取。等到通知书下来,那颗久悬的心终于归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旧故事之十 自己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