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690)

第64回:运玄机西山扎船                    趁浓雾曹营借箭(四)

    有人说是“草人借箭”,用干稻草扎成草人,排在船上。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合情理。

      试想,一个草人身上能受多少箭?而且只有外围的草人射到箭,中间的根本射不到。

      第二,孔明这条计是“东吴十计”中的第六条,名为“疑兵之计”。如果船上是草人,曹营上不一定射箭,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嘛,曹操可以派水军把这二十一条船包圈起来,孔明反而有危险。

      而现在这样的草船,在浓雾中看不清楚江面上飘来的一大堆是什么东西,不敢贸然靠近它,故而只得射箭。

      第三,草人是用干稻草扎的,比较紧,如果箭射得重,箭头、箭杆必有损坏;射得轻的,弹了出去,落入江中,势必造成好箭不牢,牢箭不好的情况。

      而现在这么堆铺的烂稻草,既松又软,不论箭的力量是大是小,都能受牢,而且不会损坏。力量大的,射得深些;力量小的,射得浅些。所以说“草船借箭”,而不是“草人借箭”。

      一切布置停当,军师吩咐王四,将自己那条船的后艄艄尖锯掉。

      王四听了一楞,说:“军师,这艄尖怎么好截去呢?”

    “为何锯不得?放在那里毫无用处。”

      “但是也不碍你的事呀!”

      “本等师看在眼中十分厌恶。”

      “锯掉了不象样的!”

      “不必多言,只管锯了。”

      王四没办法,只得用锯子把梢尖锯了。回复军师:“梢尖锯掉了,你去看吧。”

      孔明一看,说,哎呀!你的话有道理的,锯掉了果然不象样了。你再用两只钉把它钉上去。不用钉得怎么牢的,只要装装样子,不掉下来就行了。

      王四说,你不是存心在消遣我吗?跟你说不能锯掉的,你不相信,偏要锯;既然锯了,也就算了,何必再要钉上去?

      “命尔钉上,尔就与我钉上。”

      “是!”

      其实,孔明这样做也是备而不用。倘若无事,就当它没有布置;若有事时,两三员大将也未必有这梢尖顶用。

      待到梢尖钉好,军师命老军全部上船。每只船上一队兵——二十五个,二十条船正好五百名;孔明船上不用。

      军师又命王四上岸,到陆营上去拿了一面鲁肃的大旗来,卷卷好,放在自己的船舱内。

      孔明回头招呼鲁肃:“大夫,请登舟。”

      鲁肃看得呆脱了,不懂孔明在摆什么迷魂阵。现在听到叫他上船,他也不问问明白,糊里糊涂跟了孔明上到船上,如果知道是到赤壁山前去受箭,杀了他的头也不敢去的。

      两人在铺满烂稻草的一条一条船上,跨到了孔明的船上。

      走进船舱,只见舱内已经点起了蜡烛。虽然天色未晚,但大船被烂稻草裹得严严实实,舱内已很暗了。

      走进中舱,里面一桌酒倒又摆好在那里了。孔明招呼道:“大夫请坐。”

      “军师请。”

      两人对面坐定,鲁肃面对三江,背向赤壁,人朝船艄方向;孔明面对赤壁,背向三江,人朝船头方向。

      鲁肃对桌向上一看,只见放着三只酒盅、五根筷子。踱头感到奇怪:三只酒盅应该放六根筷子,不知哪个只用一根筷子呢?莫非此人专门吃粽子,只需用一根筷。

      心想,待我问问先生,今天要请哪一位贵客。所以开口道:“军师,今日相请哪一位贵客?”

      “亮相请一位鲁大夫。”

      “还有何人?”

      “诸葛亮。”

      “再有呢?”

      “鲁踱头。”

      “嗳!”人家好心问你,你又开玩笑了。“军师,你我二人只消两只盅儿,这还有一只是哪一个的?”

      “不必多问。来来来,请用酒。”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书连载:《闲话三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