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成好习惯太难?是你方法不对。照这四步走,好习惯信手拈来

为啥别人家孩子闲下来就看书画画,你家孩子就上蹿下跳玩手机?为啥别人家孩子早起有条不紊,你家孩子早起就像打仗天天迟到?

这种局面的出现,跟孩子的智商情商逆商都不沾边,唯一的解释是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一天要做很多事,大部分是不需要动脑思考的,纯粹是习惯性的行为。就比如,有人累了躺在沙发上刷肥皂剧,有人累了去书房看书放松,简单的行为,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天差地别。

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詹姆斯·克利尔会告诉我们答案。詹姆斯·克利尔是习惯培养领域的专家,他创办了“习惯学院”并培训超过1万名学员,他还是《掌控习惯》的作者。我们可以按照詹姆斯·克利尔多年“习惯培养”的培训经历,找到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中指出,习惯的培养分为4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提示是触发点,看到提示能让人意识到该做些什么了。渴求是让人行动起来的欲望和动力,只有想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去做。反应是看到提示有了渴求之后采取的行动,奖励是让自己有循环做下去的动力。这4个步骤循环起来,你就掌控了习惯。

接下来我将从这4个方面入手,介绍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陷入了哪些误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01 提示:好行动的触发点

按照詹姆斯·克利尔的定义,提示是外界环境的线索,它让我们意识到某种行动会带来奖励。

  • 错误做法:家长成为孩子的人肉提示器

有人会说,提示还不简单,我在这一点上做的特别好。每次孩子该做作业该读书了,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提示他,他不去我就一直催,再不去我就揍他,一定要让他该干啥干啥。

在孩子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充当孩子的人肉提示器,会导致孩子自觉性差,写作业必须得盯着,一时盯不住孩子就开小差,学习效果也不好。

孩子养成好习惯太难?是你方法不对。照这四步走,好习惯信手拈来
  • 正确做法:让习惯显而易见

提示是触发点,是告诉孩子,看到这个东西或做完某件事之后,就该做另一件事了。

举个例子,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有吃水果的习惯,那就可以把“吃水果”当成写作业的触发点。吃完水果,就去写作业。让习惯叠加起来,用自然的提示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逐渐在一个习惯的基础上养成另一个习惯。

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变家里的环境,进而触发孩子的好习惯,规避坏习惯。很多时候人的行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受环境的影响。想让孩子多吃水果,少吃零食,就把零食放在孩子不容易接触到的地方,把水果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经常写着写着就玩别的。可以把孩子的书桌收拾干净,把玩具游戏类的东西搬离书桌,让书桌只剩下学习,孩子看不到玩的东西,自然就不容易分神。

让习惯显而易见,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第一步。

02渴求:行动起来的动力

渴求是对奖励的欲望。欲望越强,就越容易行动起来。我知道我接下来该干啥了,我想不想行动呢,这就是渴求。

  • 错误做法:施压或收买

在刺激孩子行动方面,家长总有很多办法。有负面的施压,你不去我就揍你,你不去我就生气吼你,我一直在这盯着你,直到你行动为止。还有明晃晃的正向奖励,比如做作业给零花钱,帮忙做家务送个玩具等等。

这些刺激行动的方法短期都能看到效果,但很难让孩子坚持下去,即使孩子去做了,也是在糊弄事儿,只是人在那儿,心早就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

  • 正确做法:让习惯有吸引力

渴求,就是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想去做,想把事情做好,正确的做法是让习惯变得有吸引力。

怎样让习惯变得有吸引力呢?就是把孩子需要做的事,跟他喜欢做的事联系起来。如果孩子喜欢看漫画,看动画片,我们可以把读漫画书的时间放在孩子完成英文阅读之后,把看动画片的时间约定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后。

有喜欢做的事,孩子做作业就会有动力,做完作业就可以去看动画片了。心里有盼头,做作业也不觉得苦了。

还有一种让习惯有吸引力的方法,是让孩子加入特定的群体,因为人类是渴望群体归属感的。如果一种习惯能帮孩子融入集体,它就会对孩子有吸引力。比如,学唱歌的孩子参加合唱团,让孩子定期参加读书会的活动,都有助于让习惯变得更有吸引力。

孩子养成好习惯太难?是你方法不对。照这四步走,好习惯信手拈来

有了触发点知道该做什么了,又有渴求想去做这件事情了,接下来就到了第3步:反应。

03 反应:采取具体行动

反应就是要采取的具体行动,采取行动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奖励,可能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奖励。

  • 错误做法:高标准严要求

孩子终于采取行动,要做妈妈期望的事情了,妈妈心里乐开了花,脸上依然是严肃的表情,对孩子也是高标准严要求。

“坐在书桌前背挺直”,“把字写工整,横要平竖要直”,“这个单词读错了,再重新读一下”……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习惯,刚开始行动的时候,家长的高标准严要求会让孩子望而却步。就好比我们想去健身,如果目标是快走30分钟,想想没那么可怕,我们就更容易行动起来。如果目标定的是跑一小时,想想就难受,估计就不会开始了。

  • 正确做法:让习惯简便易行

促进行动的正确做法是让习惯简便易行。特别是在习惯培养之初,可以通过改变阻力减少步骤,让行动看起来更简单。比如想让孩子自己洗漱,就把孩子的洗漱用品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也可以提前把水接好,让他觉得即使自己做,也没有那么复杂,他就会更愿意行动。

为了让习惯简便易行,詹姆斯·克利尔提出“两分钟规则”,一开始培养新习惯,它所用的时间应该不超过两分钟。

两分钟规则能降低行动开头的阻力,先把习惯建立起来,再逐渐优化。

比如想培养孩子自主阅读,可以先以两分钟为限,只要孩子能自己拿起书读两分钟,哪怕只读两页,孩子也完成了目标。

因为很多事情没做到,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太难,而是根本就没有开始。先用两分钟规则让孩子行动起来,一旦孩子开始行动了,时间就会不由自主的延长。

孩子养成好习惯太难?是你方法不对。照这四步走,好习惯信手拈来

这三个步骤完成,相当于完成一次行动,但习惯不是完成一次就结束,而是要循环往复的坚持。第4个步骤奖励会决定习惯能不能形成循环。

04 奖励:让行动循环起来

奖励是形成习惯的重要环节,它能满足渴求,激励人们寻找更多提示,继续行动获得奖励,形成良好的循环。

  • 错误做法:空头支票,以后再说

等孩子完成阅读任务,做完作业,抬起头眼巴巴等奖励,爸爸妈妈露出老谋深算的微笑,“嗯,终于做完了,表现不错,改天带你去吃大餐。”

这话一出,孩子的脸马上就晴转多云了。很多父母会给孩子开空头支票,改天我带你去迪士尼,改天带你去爬山。这一改就是遥遥无期,空头支票和遥远的奖励会让孩子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 正确做法:让习惯令人愉悦

要保持做一件事的动力,就要让它变得愉悦,及时获得奖励就是让习惯令人愉悦的方式之一。好习惯的作用可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显现,但行动的每一次都有奖励,及时的奖励才能让行动坚持下去。

爸爸妈妈可以借鉴习惯养成的“代币法”,给孩子一些能看得到的好处。比如跟孩子约定,每天读书10分钟能获得一颗星,集齐20颗星就可以换玩具,换游乐场门票等等,根据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调整。

“代币奖励”短时间可以让孩子愉快的做某事,但不要让孩子形成依赖,还是要尽量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给孩子的奖励,不一定是物质金钱上的,对孩子来说,妈妈发自内心的认同,走心的表扬,都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

比如孩子完成作业,妈妈可以真诚地说,“今天的作业写的特别工整,而且还没有出错,你这么用心做作业,妈妈很开心。”。孩子听到就会心花怒放,毕竟被认同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孩子养成好习惯太难?是你方法不对。照这四步走,好习惯信手拈来

当你觉得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埋怨孩子不够好的时候,应该先想想作为父母,自己做了多少。我们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只会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指责他,只会在看到别人家乖巧的孩子时暗自叹息,为什么我家孩子是这样?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配合,也不是孩子有多懒,而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没有想好怎么教孩子。其实只要我们自己能清楚,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让孩子有什么好习惯,我们就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

我们就可以按照习惯养成的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只要用对方法,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养成好习惯太难?是你方法不对。照这四步走,好习惯信手拈来)